APP下载

养心通脉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2015-07-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通脉养心心功能

辜 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0)

养心通脉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辜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0)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4-02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养心通脉法.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中医养心通脉法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养心通脉法;临床效果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群体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出现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所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发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多与血脂异常、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为胸痛、乏力、心悸、发热、出汗、恶心、呕吐、心力衰竭、猝死等,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蕴藏着许多冠心病知识.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冠心病为“心痛”、“胸痹”等范畴,因正气亏虚、寒邪入侵,或饮食不节、情志等导致瘀血、痰浊、气滞,以胸部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冠心病轻者伴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呈压榨性绞痛,病人常伴有气短、心悸、喘促、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本研究对2013-02/2014-02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作研究分析,探讨养心通脉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02/2014-02我院8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61~82(平均67.4±3.5)岁.入院时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1].经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主要临床表现: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动则益甚,心胸刺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沉或缓或结或代)或辩为阴虚血瘀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五心烦热,口舌干燥,潮热盗汗,心胸刺痛,舌红或暗红,少苔,脉细略数或涩或结或代).本组84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卡普托利片12.5 mg/次,3次/d,依姆多30 mg、琥珀酸美托洛尔片23.75 mg、辛伐他汀片20 mg、拜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养心通脉法治疗,方剂以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生脉散方剂组成为西洋参、麦门冬、五味子,桃红四物汤方剂组成为红花、赤芍、当归、熟地、桃仁、川芎.随证加减:胸痛甚者加丹参;气短者,加太子参、黄芪;胸闷气促者,加沉香、檀香;纳呆者加谷麦芽,鸡内金;双下肢浮肿者加猪苓、车前子,或加五苓散;腹胀便秘者加厚朴、枳实、大黄;汗出较多者加浮小麦、防风、白术、黄芪等,用水煎服,浓缩至250 mL,2次/d.

1.3观察指标经治疗10 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症状的改善程度;并复查心电图,与入院时心电图行对比,观察ST段及T波、心率及心律情况,症状积分总分为4分.规定患者治疗后显效:患者胸痛、心绞痛、心悸、恶心等症状消失,积分下降≥65%;进步: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积分下降35%~65%;无效:症状、积分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率+进步率.心电图疗效标准规定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或提高2个级别,但未达到Ⅰ级标准,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或明显改善;进步:心功能提高1级,未达到Ⅰ级标准;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心衰未得到控制.总有效率=显效率+进步率[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表示,并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42)

2.2心功能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有效率90.48%,与观察组 92.8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n=42)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老年群体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病势危重等特点,临床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造成许多毒性隐患.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3],外感、内伤所致心脉痹阻,心与肾、肝、脾功能失调相关,为胸痹、心痛病机.肾藏精主水、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三者正常则心主动脉正常.疾病病性包含虚、实,虚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虚实结合,但虚实两方面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为病机关键.该两组中均为老年患者,诸脏气亏虚,尤以心脾肾为甚.心气不足,血行无力,久则瘀滞,不通则痛;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气血不足,气虚血瘀,亦可发为胸痹心痛;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气之鼓动,气血运行滞后,为心痛;或肾阴亏虚,阴亏则火旺,痰热侵犯于心,血脉痹阻,为心痛.中医治疗应标本兼治,以通为主,采用行气、活血、通阳、化浊等治疗方法,缓解症状,调补脏腑阴阳气血,标本兼治.

我科采用养心通脉法治疗,即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剂以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将原方中大补元气之人参更换为西洋参,该药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心、肾、脾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故此药为气阴双补之要药,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可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本草汇言》:“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该药有利于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律失常和左心室功能,对心肌缺血起到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休克发生率.五味子不仅益气生津、收敛固涩,还可补肾宁心,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等同于β受体阻滞,可减慢心室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生脉散看似简单的三味药,却处处体现着益气滋阴之效,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亦体现其不凡的优势.桃红四物汤中红花通脉活血,川芎活血化瘀,赤芍散瘀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化瘀,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诸药合用,共达养血活血之效.从现代药理学来看,川芎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加血流量,缩小心梗范围,赤芍具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红细胞凝聚作用[4].两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之功效.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0.48%,较对照组71.43%明显提升(P<0.05),说明采用养心通脉法治疗冠心病,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肌缺血,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中,心衰患者经过中医养心通脉法加减治疗后,心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一方面样本含量少,另一方面治疗观察期较短,在今后的科研中需进一步探讨.

[1]覃裕旺,卢健褀,朱智德,等.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J].疑难病杂志,2014,13(1):8-9,24.

[2]李向红.养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223-224.

[3]张建军,张权.中药方剂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131-132.

[4]覃裕旺,卢健褀,朱智德,等.养心通脉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184,186.

R541.4

A

2095⁃6894(2015)08⁃040⁃02

2015-06-22;接受日期:2015-07-10

辜琨.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Tel:0991⁃3314765E⁃mail:aileennxjmu@163.com

猜你喜欢

通脉养心心功能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
夏季穴位养心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