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影响的再认识

2015-07-18顾才东曹海峰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集体行动群体性政府

李 华,李 伟 ,顾才东,曹海峰

(1.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104;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89;3. 国家行政学院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北京 100089)

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影响的再认识

李 华1,李 伟2,顾才东1,曹海峰3

(1. 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104;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89;3. 国家行政学院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北京 100089)

通过对中国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不同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发现: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等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群体性事件。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加强政府公信力势在必行。

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政府公信力

1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近年来,有关群体性事件的分类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目前仍未达成统一认识。为了有效管理社会风险,首先需要对公众普遍直观感受到的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范畴进行统一框定,并按一定的逻辑层次进行细分。许多学者提出了按维度分类的原则[1-2],此分类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互斥性原则不够明显。2009年于建嵘[3]、2010年王赐江[4]对群体性事件都有不同的分类,这两种分类都符合互斥性的原则。但是,可能遗漏了某种重要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形式。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5-6]多年来一直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总结出七个类别的群体性事件。具体为: 1) 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 2) 无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泄愤事件; 3) 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 4) 行业集体行动和工业集体行动; 5) 工具性处理“死亡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6) 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 7) 网络场域中内生的群体性事件。

2.1稳定威胁机制和威胁程度的判断

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对于非参与者/旁观者/观察者而言,是检测社会生态是否恶化的一个符号表征。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威胁机制和威胁程度的判断见表1(威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7个等级,1为最低级)。

表1 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威胁机制和威胁程度的判断

由表1可以看出: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威胁程度最高,第二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第三是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

2.2治理方向和治理难度的判断

治理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三个方向:对民众利益的照顾;凸显法律和司法程序作为解决冲突的核心机制;对各级政府行政理念、执政技术和社会管理能力的更高要求。总体来说,影响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根本因素,在于政府本身。作为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各类民众,也面临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道德要求。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治理方向和治理难度的判断见表2(治理难度等级由低到高排序,1为最低)。

表2 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治理方向和治理难度的判断

由表2可知,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治理难度最高,第二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第三是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

2.3对中国社会稳定影响后效的判断

判断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后效,需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是各类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稳定的具体机制分别是哪些?其威胁程度多高?二是政治和社会控制机构治理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努力方向有哪些?其治理难度各自如何?三是各类群体性事件未来发生的频率如何?根据三个维度评分的乘积,得出各类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影响后效排序(见表3)(发生频率按升序排列)。

表3 群体性事件对中国社会稳定影响后效排序

由表3得出: 1) 从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威胁程度来看,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是最大的群体性事件,其次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和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 2) 从发生频率来看,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网络场域中内生的群体性事件,行业集体行动和工业集体行动; 3) 从治理难度来看,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治理难度最高,其次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

由此分析,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事件、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群体性事件。

3 加强政府公信力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根本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经受着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挑战的同时,也经历着多种公共安全危机的严峻考验,各种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错综交织。2009年陈潭等[7]、2003年陈晋胜等[8]都有过对群体性事件高发原因的研究和总结。

各地屡屡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每一次“事”起,当地政府对事因的判断和解释,都引起了群众的质疑和极大的不满,群情激愤,进而导致事态的极度恶化;“事”后,由于政府缺乏获得应急使用的信息资源,面对表达诉求而聚集的群众场面,政府常显现出无能、无威望、不服众的窘态,面对群众的舆论质疑声之高、言辞之激烈,拖延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导致辖区内出现大面积的管治危机。究其诱因主要是真实的利益受损和长期且弥散的各类怨恨导致,更深层的原因是基层政治生态恶化和由此导致的社会信任感丧失[9]。

种种事实证明:面对各种群体性事件,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尽快提升政府公信力,才能让群众重拾信心,恢复社会信任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

1) 从政府自身做起,恪守“透明、尽责、诚信”原则。政府公信力建设除培养公民和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必须首先从政府自身做起,努力做到在处理公共事件时遵循“透明、尽责、诚信”的原则,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公布事件的处理结果。

2) 牢记民生是第一要务。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生领域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诸如就业困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剧、农民增收困难、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因病致贫返贫、劳资纠纷等,官员的不作为、贪污腐败形成了底层社会民怨。如今,底层社会民怨已经上升成为聚集社会张力的核心动力。如若政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隐忍的社会不满情绪就会进一步演化为激烈的社会冲突,继而引发群体事件甚至有可能导致社会骚乱,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政府必须牢记“权为民所赋”,在公共政策上应对民生问题给予更多的倾斜,施以实实在在的社会救助为上策[10]。

当今群体性事件已进入易发、高发的危险时期。一些法定允许的表达诉求形式,如上访等却遭到了一些基层政府的阻止、禁止,甚至压制;而一些绝对禁止的暴力行为却得不到有效控制,屡屡发生。政府应该对法定允许的予以保护并帮助其实现,对法律禁止的必须坚决制止。

总之,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公众的力量,全面提升我国的社会风险管理水平,大幅降低社会风险演变成社会危机的“发病率”,更好地对社会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应牢记一句话:金融危机搞不垮我们,外国搞不垮我们,能搞垮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

[1] 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6):80-84.

[2] 游去福.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成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6):114-119.

[3]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114-120.

[4]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4):47-53.

[5] 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集体行动的几点理论思考:建立在经验案例之上的观察[J].开放时代,2008(3):110-123.

[6] 刘能.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的一个回顾[J].学海,2009(4):146-152.

[7] 陈潭,黄金.群体性事件多种原因的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2009(6):53-61.

[8] 陈晋胜,何卫平.群体性事件社会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5):26-30.

[9] 王振国.群体性事件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J].商情,2010(11):115-116.

[10]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4-9.

〔责任编辑: 张 敏〕

Re-recognitionofeffectofthemassincidentseffectonthesocialstabilityofChina

LI Hua1, LI Wei2, GU Cai-dong1, CAO Hai-feng3

(1. Editorial Department,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9, China; 3.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Beijing 100089, China)

Analysi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ass incidents’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shows that sudden mass incidents caused by the deteriorated local political ecology, a group event driven by ideology or political motives, and direct interests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collective rights of the collective protest are the main mass incidents of affecting social stability in China.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public’s trus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Chinese society.

mass incidents; social stability; public’s trust in the government

2015-09-03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SHD00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D840020)

李 华(1965—),女,宁夏银川人,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李 伟(1962—),女,宁夏银川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青年团干部建设研究。

D654

: A

:1008-8148(2015)04-0063-03

猜你喜欢

集体行动群体性政府
几百万鲱鱼的集体行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网络风险事件中的集体行动研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什么帖子容易被“小秘书”删除
关于目前处置非法集资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以A市政府化解非法集资群体性事件的行为策略为例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