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是学好中学语文的关键

2015-07-17戴丽丽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36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戴丽丽(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36)

激发兴趣是学好中学语文的关键

戴丽丽(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36)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学习兴趣对学习的作用既然如此之大,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就会逐渐喜欢这位老师所担任的课程;同时,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我们说师生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要树立个人形象。具体来说,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尊重自己、信服自己、钦佩自己,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在平时教学工作,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坚持民主平等,能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而不是横眉怒对,凌驾于学生之上。

2.要坚持情感投入。具体来说就是要关爱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关心每一名学生,还要利用课间和其他休息时间,和学生聚在一起、漫谈,询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有那些困难或疑问,希望老师在哪些方面做一些改进。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积极和必要的帮助。学生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爱护,感情上就会接受教师,进而接受语文课程。

3.要坚持师生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学生之间包括语言、行动、情感上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甚至可以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想要的几乎一切教育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那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调动感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情境再现,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春》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一个美丽的初春美景。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春的景象,听到了春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美好,学习兴趣异常热烈。

2.营造氛围。中学生注意力的调动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因为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授诗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原诗意境,激发生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将语文知识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需要通过质疑激发实现。那么,如何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呢?

1.鼓励质疑。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坦诚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质疑情境。在设疑、答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语言,以宽容心对待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合作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出现偏差时,教师要给予正面的引导,然后给予提示启发,从而消除学生内心的心理负担,保护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争相提问,并让其积极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始终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会特别高。在知识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鼓励讨论。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如学习《背影》一课时,学生提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而“我”作为年轻人,买橘子一事应当由年轻力壮的“我”去,而不该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由此,学生展开了激烈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四、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强调个性化的学法指导,要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后,学习起来,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也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责编张景贤)

猜你喜欢

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