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2015-07-17王欣欣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0660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探究思维

王欣欣(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066000)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王欣欣(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066000)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积累,学生普遍缺乏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激发引导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的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有创造力和求异思维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传统教学培养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仅仅理解知识和会做题还远远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在平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学死知识和无用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笔者现在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律性也比较差。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只是知道一味地讲解,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乏味的感觉,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兴趣不仅可以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还会推动学生去探索、去研究,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学生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对学习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从而推动学生努力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巧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进行探究,就必须首先解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问题。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我们应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和问题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在学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习题:1.要求学生调查班上每一位同学所穿的鞋的号码,也可以询问你周围你熟悉的人,分男女并列出表格。从这次调查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倘若你要开一家鞋店,应如何进货?2.测量班上同学每个人的身高,并求出平均数。根据所得结果,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两题一出,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不仅调查报告完成的很好,上课时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各抒己见,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和应用。

二、注重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数学的知识的应用。从古代人类结绳记事开始,到现代社会卫星上天,都用到了数学知识,也是数学发展的结果。为此,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数学问题,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被应用的例子随处可见,如:“为什么用木头做的门框要用三角形铁片来加固?”“自行车两轮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怎样计算自行车链条的长度?”“怎样做出一个合适的烟帽?”服装设计中,对称性的应用是怎样的?拱桥建造中圆及弓形,扇形等知识的应用,美术、建筑中的黄金分割的应用,还有在两村之间打井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怎样才能使井在两村的距离和最短?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应用它,只要我们平时勤于思考,并能随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在实际应用中去思考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适合的环境,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发生师生冲突,必然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位民主的教师。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好对我们建立民主高效课堂起了很大帮助。在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互动平等,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营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的氛围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究问题,良好的探究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就必须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情绪饱满、热情洋溢。尊重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努力探究问题的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如沐春风。这样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就必然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既能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又能通过声音、图像、动画把所学知识难点设置铺垫材料,使之简单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或设置铺垫材料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实际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深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动画,已知两边能不能确定三角形,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体会到已知两边不能确定三角形,为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全等作铺垫。

总之,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达到新课改的对我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科研,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彻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达到我们创新能力的目的。

[1]赵士勋.关注学生主题性发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J].教育研究发展中心,201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编张景贤)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