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2015-07-17王磊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水泉沟中心校0670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学生

王磊(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水泉沟中心校067000)

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王磊(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水泉沟中心校067000)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怎样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由于它“教”与“学”双重高效性,日益受到教师的学习和追捧。现实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如:只见“小组”,不见“合作”;只见“自己表达观点”,不见“点评他人”等等。这些都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不能锻炼和培养大多数学生,让善于表达的学生口齿更加伶俐,思维更加敏捷,不善于言表的学生更加闭塞,逐渐地成为课堂中的“看客”,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想法,却无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就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均衡搭配、自愿结组”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进行。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结合班级人数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成四类,每小组每类人各取一名,本着自愿的原则搭配。这时候,学生多数会根据平时的关系自愿结组,这样利于日后的团结协作,然后,我在按照分组情况进行排座,方便他们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最后,在根据身高、成绩等进行微调,尽量实现“均衡搭配”,争取让每个小组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展开竞争,这样,他们才会团结一心,大胆探究。

二、建立良好的机制

教学方式往往需要一定的机制与之匹配,确保其顺畅、高效。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此,我主要谈谈合作过程中的竞争机制和合作过程后的奖励机制。

(一)竞争机制

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争强好胜、乐于表现自己的时期,如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机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1.组内竞争。合作不是妥协和退让,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大家取长补短,合作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和组员展开竞争,作为一个团队,不是为了凸显其中少数人的机智,而是为了人人都得到进步,在合作的过程中敢于说不,为了自己的想法敢去争论,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特点。因此,教师重点合作模式的培训,培养小组长,并放权给他,每节课的合作中表现突出、敢于争论的学生给予加分,每个月每个小组评出一名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下个月重新开始,鼓励每个学生去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去争论。

2.组间竞争。小组内部的讨论、合作完成后,让每个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其他小组提意见或者点评,教师分别给予打分,作为每个小组的得分,课堂表现各组有得分,家庭作业、眼保健操等等各组都有得分,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或者关系到集体荣誉的事情都有小组得分,处处存在小组之间的竞争,各组成绩“月月清”,教师按月总结和表彰。

(二)奖励机制

小学生都有乐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教师课堂上直接口头表扬学生的各种良好表现,每个月还要对小组内的最佳个人和组间的最佳小组进行正规的表彰,确保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奖励方式主要有两种:精神方面的和物质方面的。这些举措对学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认可与激励。能够使得学生和小组再接再厉,鞭策那些暂时没得奖的学生与小组。

三、要求明确

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易于操作。因此,每一次小组合作教师都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要给一个宽泛的要求就放手让学生探讨。在上“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的时候,我把准备好的教具发给学生,一张白纸上面印了1到100的数字,分成十排十列。因为我觉得这节课的知识难度小,就没给学生明确的要求,直接要求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找规律”,忘了要求学生先分别找出2和5的倍数再找规律,讨论后,学生利用他们的智慧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比如,“下面一排的数字都比上面一排的大10”“右面一列都比左面的大1”“第一列个位都是1,第二列个位都是2……”“偶数列的数都是双数,奇数列的数都是单数”等等,学生兴高采烈地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我的眉头越皱越紧,“怎么答非所问呢?”后来恍然大悟,是自己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了学生的目标不明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反复推敲意思不明的要求,不够具体的要求,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意思精准,别让学生盲目地探讨。

四、合理的时间分配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果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和交流,更别说合作了,结果只能是被动接受其他学生或者教师的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比较低效,甚至形式主义。随着学生的渐渐适应,学生会逐渐地提高效率,教师要沉得住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交流,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体验探究、合作的快乐。另外,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往往喜欢最后发言,时间不充足还会导致部分学生来不及发言,这样的话,他们得不到锻炼,调动不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部分学困生的无效参与合作,使他们真正地得到锻炼,就要合理地分配时间。

五、合理利用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并非每节课每个问题都需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影响学生对小组合作态度。根据平时的经验我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新旧知识联系较大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通过合作获取新知,体验到成功,富有成就感。

(二)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适合进行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独立思考完成不了,这时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启发。

(三)复习归纳阶段适合进行合作学习

如期末总复习。知识的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检验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联想能力。例如,六年级下学期“式与方程”这节复习课中,我提出一个问题:“小学阶段我们都用字母表示过哪些式子,可以分为几类呢?”学生个人只能答出一小部分式子,这时候,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相互补充。通过合作交流,每个组都至少找到一两类,然后在组间补充,答案很全面,避免了教师直接灌给学生结论的灌输教学,体现了生本教育。

(四)“开放性”问题教学适合合作学习

“开放性”问题往往解题思路不一,方法多样,技巧性较强。例如,三年级下学期“解决问题”多属于这类题,如“五个学生带60元去饭店吃饭,给你十种菜、四种主食、三种汤,问可以怎样搭配?”这个题明显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这个时候小组合作,学生兴趣特别高,这个说“我想要鱼香肉丝”,那个说“我点糖醋排骨”,还有人提示“钱数不能超过六十”,也有人说“不仅吃饱,还要吃好喔”,经过激烈的探讨,每个小组都拿出了本组的方案,竞相展示。课堂气氛既活跃,同时问题也解决了,彰显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高效,更主要的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值得我们教师去关注和思考。万事开头难,贵在坚持,还需要不断探索、反思、改进才能逐渐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好的东西发挥效率才叫好,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形式,成为时髦的代名词。

(责编田彩霞)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