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雄魂 丝路神境
——苗重安山水画的史诗感与殿堂气

2015-07-16北京薛永年

名作欣赏 2015年31期
关键词:丝路山水画黄河

北京 薛永年

大河雄魂 丝路神境
——苗重安山水画的史诗感与殿堂气

北京 薛永年

原籍山西运城的苗重安,自年轻时代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便走上了前辈指引的艺术道路。他的西安美术学院的老师,是从中央美术学院引进的山水画家罗铭。罗铭始在上海美专学西画,继之在上海昌明艺专学国画,毕生立足于创作性的写生,中西兼容,写实景观与写意笔墨互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上世纪50年代中叶,更与李可染、张仃一起声名远播。正是在名师的口传心授下,苗重安通过刻苦努力,练就了面向生活的高强造型能力,掌握了对山水加工提炼的传统水墨技巧。以自己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河及黄河儿女的深情,苗重安的毕业创作《黄河风雨》脱颖而出,迈开了山水画创新的第一步。

他留校担任罗铭的助教后,又获得进一步深入传统堂奥的机会。在罗铭的介绍下,他到上海深造,师从当时担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的贺天健。英才早发的贺天健,是罗铭昔日的老师,既师古人,又师造化,善于取法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法度与精神,不为南北两宗之说束缚,作品气象万千,丘壑深具,皴法多变,尤精青绿设色。在贺天健严格而亲切的教诲下,苗重安通过大量认真的反复临摹,在写生中分析古法的提炼手段,深刻理解了中国画的空间观念、造型方式、笔墨图式、设色要领和“优入法度”避免“结壳”的道理。其后,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描绘黄河丝路壮丽景观的过程中,以发扬近代水墨写实传统为主,融入五代两宋大山大水的“图真”传统,吸收唐宋青绿山水强化色彩的传统,追溯汉唐深沉雄大与辉煌璀璨的传统,引进西画的间色和色调,渐渐形成了他自己大气、朴素、真实、亲切的语言方式和艺术风采。

他的作品取象皆崇山大水,茂密繁盛;构图多饱满充实,上不留天,下不留地,但又非传统的“三截两段”,而是西方焦点透视与传统“三远”的结合;笔墨则严谨不苟,以适合西北地区山石地貌的雨点皴、刮铁皴、小斧劈皴为主,融合多种皴法点法,使之既便于状物,又有一定的个性特点。画树既丰富了点叶法,还形成了显现成片树叶凹凸层次的勾叶法。设色则水墨与重色结合,丰富“随类赋彩”手段,开发色彩层次与冷暖的表现力,从而创造了充实、雄阔、雍容大度而不乏视觉冲击力的意境,形成了鸿篇巨制、谨严精密、深沉雄大、磅礴璀璨的风采。不能说苗重安的艺术已尽善尽美,在神思的驰骋、虚实的结合、水墨写实图式与青绿装饰意趣天衣无缝的融合上,他都还有精益求精的余地。然而他在继承发展传统的艺术语言方面,承中求变,综合贯通,自树一格所取得的成绩,是足以令人钦佩的了。

苗重安更精于在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方面,广中求深,思接古今。苗重安本身就是黄河儿女,上大学之前,他一直在黄河边生活,亦农亦工亦读。在黄土高坡上做农活儿,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在食盐产地当搬运工,他自幼就对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产生了深厚感情,所以他走上创作道路之后,便确立了以黄河两岸的自然、历史和人文内涵为歌颂对象的使命感。长安画派的前辈,早已把古人殊少描写的大西北雄浑的气象和无尽的生气收入画图,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精神新貌,而且通过革命圣地歌颂革命历史,把一度陷入抒情小调的山水变成了气势雄浑的黄钟大吕。苗重安在黄河系列的作品中,进一步扩大题材和深化意蕴,把铭刻着近代风云的西北大地,与悠久岁月中民族奋起的博大精深联系起来,把高亢的黄钟大吕发展为壮丽的宏大史诗。

多年来,他不断拓宽生活视野,努力向生活的深处开掘,遍历江南塞北。然而,他的情之所钟,却一直围绕着黄河,围绕着黄河孕育的民族历史。因此,他对景色内蕴的开掘,也始终离不开黄河两岸景观熔铸的生气、力量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几十年来,他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黄河之滨,体验黄河儿女搏击风浪的生活,追思中华民族奔腾前进的历史,更感受千百年来国人心目中黄河景观的浩气、伟力与雄浑,从而在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中,在历史感与现代性的连接上,创造了雄伟壮阔又生机勃发的宏大意境。《壶口飞瀑》《轩辕柏》和《黄河源流》等黄河系列作品,通过描绘大河上令人振奋的今昔,礼赞时代生机焕发的民族精神,集中显现了他“为黄河立传,写华夏之魂”的雄心。

近年来,随着大西北的开发、中外交流的发展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苗重安更加认识到,中国有作为的艺术家一方面必须扎根民族的沃土,另一方面必须“面向世界”。他由黄河精神的追寻与放歌,转向丝路内蕴的探求与赞颂。在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他以文献的考证引导实地的采风,沿着古代的三条丝路——西北丝路、西南丝路、唐蕃古道频繁地旅行写生。虽已年过花甲,但他依然马不停蹄,已四次穿越祁连山,九次赴新疆各地,并先后到西藏、四川、云南、贵州考察,还陆续访问了印度、埃及、尼泊尔、土耳其等国。他深感发端于古长安途经黄土高原的丝路,既是商贸之路,又是友谊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久已废弃的漫漫古道,不仅其神秘、神奇、神圣的自然景观令人震撼,而且见证了汉唐时代的开拓进取精神,记载了中华民族包容大度地谋求团结合作的襟怀气概,留下了人类智慧碰撞、交融与升华的光辉。他创作的《丝路古道》《梅里雪峰》《香格里拉》和《金秋圣寺》,以瑰丽神奇的博大意境,实现着他“重走丝绸之路,弘扬汉唐雄风”的宏愿,歌颂了深沉、雄大而高亢奋起的民族精神。

苗重安的山水画对当前山水画的创作是颇具启示意义的。无论是黄河系列还是丝路系列,苗重安都以不同于前人的大气、朴素、真实、亲切而又辉煌的艺术语言方式创造出真实可感、雄丽高亢、博大神奇而富于史诗感与殿堂气的山水境界。其中的史诗感与殿堂气,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期盼的主流山水画的核心。自古以来,论画就讲求“画中有诗”,自文人画成为画史的主流,山水画中的诗意,若非从容恬淡的坐忘情怀,便是萧散简远的小桥流水,画家确实在创作中实现了精神逍遥,在封建社会的精神重压下,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那诗心无论哀乐与超越,都没有跳出一己的天地,论其诗情自然接近绝句与小调。史诗性的山水画则具有探索宏观叙事的心胸,及表现民族忧乐的伟大襟怀。对此,五代北宋的某些山水画家略有探索,可惜随后便被文人画的潮流中断,直至李可染提出“为祖国山河立传”,才有了复兴山水画史诗性传统的探索。苗重安黄河与丝路系列山水画的史诗性,堪称新时期继续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作 者:薛永年,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 辑:赵际滦 chubanjiluan@sina.com

猜你喜欢

丝路山水画黄河
丝路•山海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丝路文化先行
丝路新政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