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民族宫颈癌的疾病负担情况汇总分析

2015-07-13王少明段仙芝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危型维吾尔族

董 丹 王少明 段仙芝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3.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研究室,北京 100021;4.北京市同仁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176)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2012 数据显示,子宫颈癌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的第四名恶性肿瘤[1],全球每年约52.8 万人新确诊宫颈癌,26.6 万人死于宫颈癌,发展中国家占总发病率约84.3%[1],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宫颈癌的高发国家,据《2012 年全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2.96/10 万,同期子宫颈癌的死亡率为3.28/10 万。尽管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已确认宫颈癌主要致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携带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45、51、52、56、58、61 等),其中HPV 16、18 是宫颈高度病变中最常见感染型别,并且HPV 的型别分布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而存在差异[2-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种族HPV 的感染型别及感染率就有明显的差异(如表1所示),并且有研究报道显示偏远的少数民族宫颈癌的发生还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发病年龄早等特点。下面将从国内外不同种族阐述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1 中国不同民族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1.1 汉族:①汉族是我国的第一民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的汉族占我国人口的91.51%,20 世纪90 年代的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为5.24/10 万[4],死亡率为3.89/10 万[5]。②有研究表明汉族高危型HPV 感染率约为13.81%,其中农村地区的高危型HPV 感染率为14.71%,城市地区的高危型感染率为13.51%[6],符合多数文献报道显示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农村的略高于城市,其主要的感染类型为HPV16、31、18。③有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经调查发现HPV 感染率在20 ~24 岁最高,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高峰在30 ~40 岁,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的高峰年龄为45 ~54 岁[7]④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25岁年龄组宫颈上皮的发育尚未成熟且抵抗疾病的能力差,不良性生活习惯易受HPV 的感染。在30 ~40 岁为性活跃期,伴随卫生习惯差,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剂等不良嗜好等,易导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发病,而≥50 岁组(绝经期)的妇女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或激素水平变化可导致潜伏期病毒复活,因此这种感染更容易导致HPV 的持续性感染,进而导致宫颈癌的产生[8]。当然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发病原因。(如表1 所示)

1.2 少数民族:据20 世纪90 年代对我国对少数民族调查发现,维吾尔族的宫颈癌发病率最高达17.27/10 万,其次为蒙古族15.72/10 万和回族12.29/10 万[9],而藏族(5.51/10 万)、彝族(5. 16/10 万)、苗族(4. 48/10 万)则较低[5-6],下面就我国少数民族高发地区的阐述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表1 中国不同民族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1.2.1 维吾尔族:①新疆维吾尔族是全国宫颈癌高发民族之首,发病率为17.27/10 万。②维吾尔族HPV 感染以高危型HPVl6、HPV58 和HPV68 为主[10],而高危型HPV 感染率约为7.25%,汉族的高危型HPV 感染阳性率几乎是维吾尔族的2 倍[6],尽管维族HPV 感染率较低,但较高的死亡率说明子宫颈癌筛检的覆盖率低,大多数病例在较高的疾病进展阶段被诊断,生存率较低。③在不同年龄段新疆维吾尔族妇女HPV 感染统计分析时发现维吾尔族中18~25 岁的患者HPV 感染率最高,与汉族HPV 感染率相似,而维族在40 ~45 岁组中宫颈癌发病率最高[11],与汉族相比宫颈癌的发生提早5 岁。④在新疆地区,新疆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发病率均偏高[12],主要与其处于中国的边疆,经济不发达等有关,而维吾尔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可能与维吾尔族生活习惯(如饮食结构单一,缺乏维生素,并喜食熏肉,自制酸奶酪,这些食物中均含有亚硝酸,具有较高的致癌性)有关[13-15]。(如表1 所示)

1.2.2 蒙古族:①蒙古族又是宫颈癌的高发民族之一,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维吾尔族,为15.72/10 万。②文献报道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妇女HPV 感染率居前5 位的高危型HPV 亚型是HPVl6、18、31、39、52,高危型HPV—DNA 感染率为17.56%[16]。其HPV 的感染率均高于汉族及维吾尔族,可见蒙古族妇女发病的风险较高。③段等[17]对内蒙古近几年12 万例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高发年龄段为40 ~49 岁较汉族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稍偏高,宫颈癌的高发年龄50 ~59 岁。④在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蒙古族妇女的HPV 感染率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率均较高,可能与蒙古族饮食习惯上常年饮用奶制食品,牛羊肉,而缺少叶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密切相关。(如表1 所示)

1.2.3 回族:①回族也同样是宫颈癌的高发民族,其宫颈的发病率为12.29/10 万。②高危型HPV 感染的亚型排前三位的是HPV16、18、33 型,对回族进行检测发现高危型HPV 感染率为30.0%[18],与其他民族相比感染率最高,但其发病率比其他民族低,足可以说明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差异跟本民族的生活习惯相关。③有研究表明回族妇女HPV 感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5 ~50 岁,40 岁左右的宫颈癌发病率最高[18],与汉族宫颈癌的发病情况相比明显的年轻化。④无论是平原地区的还是高原地区的回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较高,都是与当地的经济、医疗、生活习惯等相关。(如表1 所示)

2 国外宫颈癌发病情况

国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及地域的差距导致宫颈癌的疾病负担也有所差异。如美国华裔妇女,还有与我国蒙族生活、饮食等相似的蒙古国的妇女,与我国维族妇女、回族妇女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摩洛哥妇女,其宫颈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图表2 所示。

表2 国外不同种族宫颈癌发病的情况

2.1 美国华裔:①在美国,据国家癌症研究所2011 年统计,种族和民族的发病也存在差异,如西班牙裔12.2/10万,黑人10.0/10 万,亚裔7.3/10 万,白人8.0/10 万。尽管美国的亚裔包括华裔在内各种癌中比其他的种族、民族有较低的发病率,但华裔美国妇女子宫颈癌发病率仍偏高,在美国的洛杉矶有数据表明20 世纪90 年华裔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为12.3/10 万[19],高于我国同时的宫颈癌发病率的5.24/10 万,也高于同地区同时期美国非拉美裔白人(7.2/ 10 万)[19]。②有数据显示美国妇女90%以上妇女至少做一次宫颈癌的健康筛查,75%的妇女经常筛查,而移民的中国妇女几乎不做筛查[19],导致较高的的发病率。这符合研究已经证实世界各地的华人妇女有低的癌症预防,居住在“中国城”,对宫颈癌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低,没有及时接受的医疗保健。另外在移民中宫颈癌发病率高,中国移民拥有保守的信念,认为预防性接受妇科检查,给她们带来耻辱[20]。不易及时发现宫颈病变,进而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2.2 土耳其:①据20 世纪统计,该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为4.2/10 万[21],尽管其宫颈癌的发病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但宫颈癌仍是土耳其妇女的高发癌症之一。②众所周知,低风险类型的HPV 引发良性病变,高危型HPV 持续感染或与联合众多的危险因素导致宫颈癌的病变,其地区主要感染的高危型HPV 主要为HPV16、18、52、31 和58[22],其HPV 感染率为22.3%[23],约是我国维族HPV 感染率的3 倍,说明虽然信仰相同,但处在于不同的地域,存在不同的基因,HPV 的感染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③细胞学异常率的发病年龄主要为30 ~34 岁,跟该年龄段妇女的性生活活跃,并且易感HPV 相关,与我国维族相比年龄偏小,跟当地的结婚年龄18 岁以前,并且生育孩子较多相关[21]。

2.3 蒙古国:①据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的数据库表示,20 世纪90 年代蒙古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8/10万和10.2/10 万[24]。虽然该国家的经济发展较我国内蒙地区落后,但其宫颈癌的死亡率较我国蒙族低,可能其受遗传等因素影响。②蒙古国发病年龄小于25 岁,HPV 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可能与该地区性开放较早等有关。③其国主要的HPV 感染类型为HPV16、HPV31 和35[24],高危型HPV 感染率为24.5%[25]。生活习性相同(如气温较冷、地下煤矿及饮食方式、性生活比较开放等)的2 个种族等,蒙国古妇女无论从宫颈癌的发病率还是从HPV 的感染都比我国蒙族较高,可能因蒙古的经济较我国落后,医疗水平较差,极少的宫颈筛查等相关,应加强该地区宫颈癌筛查策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早期预防早期干涉,达到减少或消灭宫颈癌。

2.4 摩洛哥:①与我国回族的同样信仰穆斯林的伊斯兰教的摩洛哥人,宫颈癌是该国妇女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其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4.1/10 万和8.4/10 万[26]。②其主要高危型HPV 感染类型为16、18、31、33、45 及59[27],并且高危型HPV 的感染率为15.7%[28]与我国回族相比HPV的感染类型大致等同,高危型HPV 的感染率低于我国回族的1/2,可能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遗传及地位位置相关,可改善其感染率。③而摩洛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 岁以前[29],比我国回族宫颈癌的发病年龄稍大,但都是呈年轻化的发病趋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我国少数民族,还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信仰和习俗相似的国外妇女,之所以发生发展为宫颈癌,其主要原因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医疗环境卫生较差,当然还包括人种不同造成遗传背景差异,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婚姻观念的差异。但通过对不同民族的发病负担情况的归纳总结显而易见的看出,随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种族存在的差异,我们要开展针对不同民族的特殊因素如地理、人文、环境、民风、民俗等,采用具有与本民族特色的宫颈癌的预防措施,虽会有困难存在,但只要医务人员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就一定能克服种种的困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健康,将于2015 ~2017 年开展卫生行业专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部分地区宫颈癌筛查,使这部分妇女得到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的机会,最大效益的获得健康。

[1]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GLOBOCAN2012:CervicalCancer,EstimatedIncidence,Mortalityand Prevalence Worldwide in 2012.[DB].2012.

[2]Chiffman MR,Herrero A,Hildesheim ME,et a1.HPV DNA testing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results from women in a high- risk province 0f Costa Rica[J]. JAMA. 2000,283:87-93.

[3]Lieen M. Human papillomavims and cervical cancer[J].Clin Mi crobiol Res.2003,6:1-17.

[4]彭望青.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世界最低[N]. 广东日报,2001 年

[5]顾晓芬,高晓红. 子宫颈癌筛查及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3.6.

[6]王鹤、乔有林。中国五个地区妇女HPV 感染型别研究与中国生殖器疣低危HPV 型[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

[7]孙笑非,顾依群,王爱春,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合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估[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4):273-276.

[8]才仁卓玛,张建青,魏春梅,等. 高原地区藏族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各亚型分布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 2014,6(22):399-401.

[9]李隆玉,李诚信.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51-152.

[10]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张云霞. 新疆维吾尔族患者HPV 感染型别临床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21(2):46-48.

[11]魏立明,杜江波,贾雍,等. 维吾尔族宫颈癌794 例发病率年龄及月经婚育情况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3):222.

[12]BodilyJ,LaiminsLA. Persistence of human papilomavirus Infection:keys to malignat progression[J].Trends Microbiol,2011,19:33-39.

[13]拉莱.苏祖克,Amy E. Noffsinger,买买提. 艾力,等.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DNA 的检测[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7):405-408.

[14]李庭芳,古力娜·库尔班,王涛,等. 新疆伽师县夏普桃勒乡妇女子宫颈癌防治研究[J].新疆医学院学报,1996,19(3):199-203.

[15]张新生,郑兴征,潘晓琳,等.新疆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HPVl6 感染率对比[N].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307-309.

[16]王召娟,段仙芝. 高危型HPV—DNA 检测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宫颈癌初级筛查中的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6(46):731-733.

[17]段仙芝,白鹏来,王少明,等. 2005 ~2010 年内蒙古地区以人群为基础的12 万例妇女子宫颈癌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产科杂志,2014,49(2):140-142.

[18]商莉,樊杨.回汉族妇女宫颈分泌物HPV 感染的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5):45-436.

[19]H. Hoai Do,Victoria M. Taylor,Yutaka Yasui,et al.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Chinese Immigrants in Seattle,Washington[J]. J Immigr Health. 2001,3(1):15-21.

[20]Wei- TiChen,JustinWang. Chinese Female Immigrants English-Speaking Ability and Breast and Cervical Cancer Early Detection Practices in the 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3,14(2):733-8.

[21]Ferah Tuncel Daloglu,Yeliz Arman Karakaya,Hilal Balta,et al. Cervical Cytological Screening Results of 8,495 Cases in Turkey- Common Inflammation but Infrequent Epithelial Cell Abnormalities[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13):5127-31.

[22]Demet Sengul,Serdar Altinay,Hulya Oksuz,et at.Population-Based Cervical Screening Outcomes in Turkey over a Period of Approximately Nine and a Half Years with Emphasis on Results for Women Aged 30-34[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5):2069-74.

[23]Tezcan S,Ozgur D,Ulger M,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distribution and E6/E7 oncogene expression in Turkish women with cervical cytological finding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15(9):3997-4003

[24]Parkin DM,Bray F,Ferlay J,Pisani P.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 [J].CA Cancer JClin. 2005,55(2):74-108.

[25]Dondog B1,Clifford GM,Vaccarella S,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Ulaanbaatar,Mongoli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8,17(7):1731-8.

[26]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 GLOBOCAN 2008:Cervical Cancer,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2008.[DB].2008.

[27]Khair MM,Mzibri ME,Mhand RA,et al.Molecular detection and geno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rcinoma biopsies in an area of high incidence of cancer from Moroccan women[J]. J Med Virol.2009,81(4):678-84.

[28]Alhamany Z,El Mzibri M,Kharbach A,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among Moroccan women during a local screening program[J].J Infect Dev Ctries.2010,4(11):732-9.

[29]Khair MM,Mzibri ME,Mhand RA,et al.Molecular detection and geno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rcinoma biopsies in an area of high incidence of cancer from Moroccan women[J]. J Med Virol. 2009 ,81(4):678-84.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危型维吾尔族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得了子宫颈癌怎么办?
HPV疫苗和筛查:人类癌症防治的典范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