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十味胆宁散对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的疗效评价

2015-07-13力毛措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症候胆囊炎胆囊

力毛措 王 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藏医药研究所,北京 100101)

课题组于2013 年在青海省海南州藏医院对31 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口服十味胆宁散口(联合用药)治疗胆囊炎症时发现,该药对胆囊炎有明显的疗效,对胆囊结石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用药疗程较短(15 天),对于结石大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药对胆囊结石是否有溶石效果,今年继续在同家医院对38 例患者进行延长用药疗程治疗,采用单一用药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的使用范围及疗效评价,为临床用药范围增加更广泛的选择途径。

1 一般资料

1.1 时间:2014 年5 月~9 月;

1.2 地点:青海省海南州藏医院肝胆科门诊部;

1.3 纳入标准:

1.3.1 自愿接受治疗且符合藏医学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诊断的患者;

1.3.2 15 天内未服用过治疗胆囊炎的其它中西药,如消炎利胆片等;

1.3.3 年龄范围25 ~65 岁;

1.3.4 排除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息肉、胆囊癌,胃溃疡、胃糜烂等患有严重胃病者;合并其他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肾、肺功能障碍及外伤等疾病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4 诊断标准

1.4.1 藏医诊断标准:参照《四部医典》理论标准。症状:右上腹有疼痛感,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反酸,乏力,腹胀,肠鸣,口苦,巩膜黄染,嗳气;脉诊:急性 脉数、细而紧,慢性沉而弱;尿诊:色黄,热气强,味浓,泡沫丰富易消失,尿膜块状断裂,漂浮物多;舌诊:急性 厚黄腻;慢性 舌苔黄白薄,质糙。大便:色白而质松。

1.4.2 影像学诊断标准:B 超可见胆囊壁毛糙增厚或胆囊增大,且伴有胆囊结石。

1.5 纳入对象:38 例慢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平均年龄48.3 ±9.37 岁;其中女性23 例,平均年龄42 岁,男性15例,平均年龄54 岁。

2 方法

2.1 科研设计方法 采用自身无对照性方法。

2.2 实施方法:单一用药(无联合用药)口服十味胆宁散。

2.2.1 用量及用法:口服药物1 日2 次。上午10 点十味胆宁散1.5g;下午6 点十味胆宁散1.5g。

2.2.2 疗程:45 天。

2.3 处方来源:以措如·次朗大师的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验方为基础方,由其亲传弟子登巴达吉加减部分药材成份而配制。

3 疗效评价

3.1 疗效评价标准:藏医以《四部医典》标准;影像学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全国协作网络会议制定标准(1999 年)》制定的标准。

3.1.1 藏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3.1.1.1 症状:①痊愈:5 项症状缓解。②显效:2 项或2项以上改善。③有效:1 项或1 项以上改善。④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

3.1.1.2 体征:舌诊:苔匀质红而润滑;脉诊:以号脉者呼吸1 次为患者脉数5 次,且为平脉;尿诊:色淡黄,汽匀,泡沫适中,漂浮物及尿膜少量;大便:正常。

3.1.2 影像学疗效评价标准

3.1.2.1 慢性炎症:①痊愈:胆囊或胆管壁的壁厚、毛糙、透声三项恢复正常。②显效:以上2 项或2 项以上改善。③有效:以上1 项或1 项以上改善。④无效:以上3 项都无改善。

3.1.2.2 胆囊结石:①痊愈:影像学检查证实胆结石完全消失。②显效:影像学检查提示胆结石体积缩小(直径)>0.5cm,或结石数目减少>1/3。③有效:影像学检查提示胆结石有消融变化,结石体积缩小(直径)>0.2cm,或结石数目减少<1/3。④无效:影像学检查证实胆石无消融性变化,甚或结石增多增大。

3.2 疗效评价

3.2.1 症候:见表1 ~表4。

表1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

治疗后:肠鸣、腹胀、右上腹痛、口苦、恶心呕吐的缓解明显;对反酸、乏力、巩膜黄染的治疗效果一般。

表2 治疗前后脉象变化情况

治疗后:①中2 例无变化、17 例为②、6 例为③;②中6例无变化、5 例为③。

表3 治疗前后舌苔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①中3 例无变化,8 例为②,6 例为③,5 例为④;②中3 例无变化,1 例为③,2 例为④;③中3 例无变化,1 例为④。

表4 治疗前后尿象变化情况

治疗后:①中8 例无变化、11 例为②、8 例为③;②中3例无变化、5 例为③

经过治疗,38 例患者的症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便均恢复正常。急性胆囊炎的症状缓解极其明显。

3.2.2 影像学指标疗效评价:见表5 ~表7。

表5 治疗前后胆囊壁超声影像学表现

经过治疗,胆囊壁毛糙,增粗,增厚改善明显,对胆囊萎缩无效。

表6 治疗前后胆囊结石的消融情况

经过治疗,在结石的溶石效果中23 例结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缩小,变化范围在≥0.2cm 和≤0.9cm 之间;15 例患者中,7 例结石大小无变化,7 例结石虽有缩小,但均在<0.2cm范围内,不计入有效统计范畴;还有1 例患者结石增大0.1cm;

表7 治疗前后多发性结石数目变化情况

经过治疗,结石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慢性炎症:显效28 例(73.7%),有效6 例(15.8%),无效4 例(10.5%)。

溶石:显效20 例(52.6%),有效3 例(7.9%),无效15例(39.4%)。

4 结果

4.1 疾病整体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所有症候缓解,影像学检查正常;②显效:症候5 项及以上缓解,影像学指标胆囊壁2 项以上改善,结石体积缩小≧0.5cm 以上;③有效:症候2 项及以上缓解,影像学指标胆囊壁1 项以上改善,结石体积缩小≧0.2 上;④无效:所有症候及影像学指标无变化。

4.2 整体疗效评价:显效20 例(52. 6%),有效3 例(7.9%),无效15 例(39.4%)。

5 结论

慢性胆囊炎伴结石是胆囊结石刺激胆囊壁发生炎症,即发生炎症的病因多是由于结石引起。藏医认为胆结石是由维持人体平衡的“三大因素”中的培根(水、土)寒性偏盛,导致“三火”功能降低,减弱的“三火”在肝脏中不能很好的从食物中摄取精华并再次分剥其精华与糙粕,使其进入胆囊,与胆汁色素粘结而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刺激胆囊壁,使胆囊壁中赤巴的“热”、“锐”偏盛导致炎症。而培根偏盛的根源在于营养过剩,如多食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使培根的“腻”偏盛导致整个培根偏盛,培根为寒性,从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糙粕淤积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合理饮食是关键。

研究者用十味胆宁散(单一用药)对38 例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脉象、尿象、舌象以及影像学变化,认为该药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具有降低胆囊体积的大小及胆囊壁增厚指标的功能,证明该药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对胆囊内结石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经临床使用,认为该药对胆囊炎的治疗方面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症候胆囊炎胆囊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