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吉林全面振兴

2015-07-12邵彦敏

新长征 2015年6期
关键词:驱动经济发展

邵彦敏 白 兮

(邵彦敏,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特别强调,东北工业建设要做好“加减乘除”工作,这不仅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吉林经济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路、新方法。2014年,我省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尽管面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仍保持6.5%的增长,经济建设在质量、结构、效益层面均得到提高,呈现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我省作为中等发达水平省份,经济规模和增长程度较其他发达省份存在客观差距,经济运行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需渐趋恢复市场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也需着力促进产业优化,推动绿色发展;既要彻底破除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体制性障碍,化解产能过剩,致力于解决旧问题,也要时刻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的新挑战,防范各类新风险,探索发展新机遇。在整体上,以统筹发展、开放发展为理念的吉林经济跟国家繁荣发展和民族共同进步密不可分,而中国经济换挡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趋势日益凸显。以创新带动发展成为实事求是的客观选择,成为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确立创新驱动新格局,促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点理应是保障我省经济跃升,在新常态中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理清创新驱动的深刻内涵,则是建构创新驱动的初步考量。

一、创新驱动的内在意蕴解读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就是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成果的转化,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变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达成全新发展成就,完善既有发展成果,从而突破经济总量,升级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跃升。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是创新的主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体制是创新的关键。创新驱动的具体模式是多元多方面的,函括如下意蕴:

创新驱动以主体系统为载体,以体制机制为前提,以产业市场为基底,以商业市场为延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服务中介等各方主体及其职责,处理好不同主体间的关系,达成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形成协同合作、协同运作的创新主体系统,凝聚群众合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创新驱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消解疲敝机制,构建良好的创新转化、创新运用、创新激励、创新评价、创新改革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创新人才培育及创新文化发展,搭建创新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保证创新驱动力源源不竭,后劲十足。作为生产者,企业是创新的出发点,增强企业竞争力,就要依靠重点技术、关键技术、战略技术的研发应用,自主研发生产高技术产品,强调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做到质量效率双赢,增加企业收益,促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进而扩充创新驱动实体,强化创新驱动的物质力量。需求是创新的落脚点,创新要以释放群众创新热情,放宽创新投资前景为指向,从而丰富群众消费,吸引社会资金,满足生产及再生产需要。这就是将创新驱动选在实处,用在实处,扩展创新广延,促成创新循环,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成绩,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创新驱动以可持续发展为要义,以统筹全面为方针,以包容开放为导向,以生态绿色为要求,以民生安全为根本。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整合重组,旨在避免单一生产要素消耗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阻碍,从而实现各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创新驱动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旨在打造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综合体,改善不同领域、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发挥产业创新优势,克服产业既往局限,从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就要全面深化产业体制改革,健全社会创新机制,扩大开放,从而充分吸引各类发展要素。贯彻创新驱动,就要树立绿色生态理念,突出绿色经济,引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发展新模式,从而为创新持续驱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生态资源和良好环境。确保创新驱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是为更好地发展,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是发展的最大前提,也是创新的最大前提,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不仅要促进经济跃升,也要创新分配机制,注重社会公平,强调机会平等,让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创新驱动是整合集聚的创新,是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从原始创新到集合创新,从集合创新到再创新的运动形式。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实施创新驱动,要坚持自主创新,发扬创新的主体性特征,辨证系统地运用协同创新话语下的创新范式和创新方法。关注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通过集成创新通道向生产领域推广原始创新成果,并基于地域特征、经济状况等具体条件整合创新途径、重构创新主体,将创新技术实用化,创新产品标准化,实现再创新,形成创新循环型格局。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视创新为“事关吉林的长远发展,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百姓的福祉”的首要任务,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之首。在战略布局中,创新成为“五大发展”协同共进的内在驱动力和重要支撑,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更成为我省精心打造创新驱动的关键。而如何实际运用创新驱动这一强大引擎,细化创新目标,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点及其路径,则成为促进吉林省经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现实议题。

二、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引领吉林全面振兴

吉林省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应放眼全局、结合实际,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高度和东北地区新一轮振兴的具体现实,以“创新发展”统摄“五大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这一核心引领吉林全面振兴。进一步讲,就是将创新驱动全面融入“五大发展”的各项事业当中,以科学、求真、严谨的态度作风算好做好“五大发展”工作任务的“加减乘除”。而找准创新驱动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就能够促成经济新常态的增长点。

坚持“创新发展”,抓住投资、需求和创新的结合点,增进项目投资、市场需求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联,促进三项要件系统衔接、互促互进。要把创新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及各领域,注重项目选择,优化投资结构,突出企业主体,完善公共服务,深化科技主题,加快成果转化,既算对“加法”,积累经济总量,夯实经济基础,又做好“乘法”,强化科研能力,改进创新机制。针对这一点,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需要,实施“双十工程”年度项目,建成8个、再建12个省级中试中心,创新综合体、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相关服务机构,配套设施迅速跟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有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核心技术市场应用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当从投资和需求双向出发,改进创新体制,以创新驱动增强投资引力、激发需求活力,努力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同时鼓励传统产业创新;在发挥好高科技人才引领作用的同时鼓励民间创新、万众创新。

坚持“统筹发展”,确定创新驱动和经济结构的结合点,既做好产业振兴发展的“减法”,在产业转型中有破有立,又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法”,在产业发展中以质带量,在产业格局中取长补短。吉林省具有相对雄厚的工农业基础,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表现出产业结构单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这需要树立对创新驱动的信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既敢于淘汰落后产能,又应当站稳产业优势,进而运用创新驱动改进产品品质,促进产品换代更新,将新型产业的技术优势与传统产业的规模优势有机结合。今年,我省正努力做好“无中生有”新兴产业、“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篇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文章,在发展升级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原有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医药、建筑、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支柱产业,积极打造高技术产业。通过产业创新驱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业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抓稳创新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结合点,认真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业过剩的“减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以往的发展意义上,生态环境只是维系经济生产的物质载体,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的投入只会片面增加社会成本。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环境在外延中进行,生态环境蕴藏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近年来,我省大力整治环境,修复生态,重点实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西部生态区建设工程,优良自然环境、丰富生态资源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王牌”。建立健全生态资源监管制度,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发挥绿色品牌效应,运用创新驱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坚持“开放发展”,把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结合点,确立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的结合点。集中做好创新驱动的“乘法”是打造创新驱动引擎的重要环节。这源于创新可以生成高附加值,由驱动转化的生产力会呈现乘数效应乃至级数效应,总量远超一定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驱动带来的加数效应。实现开放发展,需要有效载体,也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创新理念,形成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目前,我省将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在互联互通、“借港出海”上取得积极进展。借助更高层次的扩大开放,能够为吉林省吸引创新元素,丰富创新内涵,进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为打造创新驱动引擎提供更多资源。同时,我省“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成效明显,建立了一定数目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三个转化”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但仍然没有跃出科研模式和生产需求相脱节的困境。这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而现实是我省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具有坚实的科研基础,理应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优势。因此,加强科学知识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的结合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及知识创新成果,宣传知识经济发展观念,提升知识创新的自身经济价值成为可行选择。

坚持“安全发展”,稳固安全管理创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无论生产安全,或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各项安全管理都紧关民生。发展为了民生,民生支撑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中。这就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激发市场充分调节的“减法”。同时,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安全工作中加强监管,明确问责措施,加大问责力度。在这一层面上,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见》,实行了包括责任落实、督促检查、考核评价、追究问责等一整套制度体系的创新。在民生工作中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重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及特困群众的实际问题。2014年,吉林省民生支出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基层民生难题为重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和服务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投资,并将改善民生细化到居民用水吃水等日常生活细节中,无疑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里摸索出了一条创新道路。

猜你喜欢

驱动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