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分析

2015-07-12徐晓燕翟小琳郭淑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依从性

徐晓燕 翟小琳 郭淑利

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分析

徐晓燕 翟小琳 郭淑利

目的对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对其生存率、危险率变化进行分析, 并对各因素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泼尼松诱导敏感度、外周血白细胞数、诱导35 d骨髓原始、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复发等均为影响儿童预后的独立因素;患儿经积极治疗后, 诱导缓解率为83.3%。结论初诊时对可能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进行治疗及控制, 治疗期间提高患儿依从性、实现个体化治疗对于改善预后, 延长患儿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 多认为与遗传、环境污染、获得性基因突变等有着较大关联。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患儿治愈率较高, 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0%以上, 然而国内治疗水平仍然较低, 同时患儿治疗后常出现复发等现象, 预后较差[1]。有报道显示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复杂且多样, 因此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明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接受治疗及随访的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并对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男46例, 女32例, 年龄<16岁,平均年龄(6.35±3.02)岁, 所有患儿均接受血液学、临床观察及病理学等检查确诊, 均为初诊患儿, 诊断明确前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 排除其他组织起源恶性肿瘤, 患儿均接受为期5年的随访。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断、疾病分型及治疗。

1.3 治疗方法 患儿均接受 VDLP 诱导治疗, CAM方案巩固, 联合使用大剂量四氢叶酸钙、氨甲喋呤及三联鞘注预防髓外白血病的发生, 高危患儿加用CODP 方案, 化疗强度根据患儿病情状况及危险程度选择。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搜集,观察其姓名、性别、年龄、初诊血象、第35天及1年体重变化、淋巴结肿大状况、染色体核型、骨髓免疫分型等, 治疗后均接受电话随访, 评价患儿健康状况。

1.4 判定标准 诱导缓解:诱导化疗35 d后症状完全缓解;复发:完全缓解后检查脊髓外、脑脊液发现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现象, 骨髓内幼稚细胞+原始细胞>20%;持续完全缓解:达到诱导缓解水平, 4年内患者未复发[2]。治疗依从性差:未能够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化疗治疗, 减少或延迟化疗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COX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危险因素, 筛选出预后因素, 单因素采用 Kaplan-Meier进行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X 回归分析赋值和单因素结果见表1。

2.2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泼尼松诱导敏感度、外周血白细胞数、诱导 35 d 骨髓原始、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复发等均可对患儿预后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具体见表2。

表1 COX 回归分析赋值和单因素结果

表2 COX 回归多因素分析

2.3 经积极治疗后, 78例患儿中诱导缓解期死亡7例, 诱导缓解65例, 诱导缓解率为83.3%。

3 讨论

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以往临床病死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水平不断提高, 生物治疗、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治愈率明显提高, 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孙黎明[3]调查研究显示, 仍有20%患儿由于治疗无效而死亡, 因此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已经证实的影响预后因素有遗传学因素、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然而实际影响因素并不止这些, 同时各因素之间可相互作用, 对预后产生较大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后, 发达国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率(患儿生存时间>10年)已经达到80%以上,而国内水平较高的医院也在75%左右, 然而相关报道显示20%~25%儿童会由于化疗失败而复发, 导致患儿死亡;而死亡患儿中75%以上是由于治疗毒性及复发引起[4]。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取患儿资料、数据均齐全, 同时诊断均>5年。患儿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 经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对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5项长期生存独立危险因素, 与国外研究者Dama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Dama在对1967~2004年患儿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外周血白细胞数>50×109/L可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产生较大影响, 而年龄、泼尼松治疗反应等对预后的影响尚不能判定。本次研究在对患儿长期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 相较国外患儿, 国内患儿治疗依从性较低, 其中经济困难是较为重要因素, 因此在患儿治疗中, 除医疗因素外, 相关机构要尽量完善慈善资助及医疗保障机制, 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有学者研究显示肝脏肋下大小(≥5 cm)亦可对患儿长期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泼尼松能够与其受体结合,对恶性细胞凋亡产生促进作用, 因此早期治疗中泼尼松敏感患者多复发率较低, 生存率高。

本次研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 白细胞计数≥50×109/ L、泼尼松诱导不敏感、诱导35 d 骨髓检验浓度≥5%、治疗依从性较差、治疗期间复发等可导致预后较差,因此在初诊时, 医护人员要明确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教育,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促进预后的改善。

[1]张东光.核型正常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4072.

[2]胡文婷.低危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远期随访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10):834.

[3]孙黎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长期生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5):1181.

[4]刘景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70.

[收搞日期:2014-06-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38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猜你喜欢

白血病淋巴细胞依从性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