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蓝刺头属植物分布介绍△

2015-07-12帕尔哈提柔孜哈勒木别克木哈买提江波拉提马卡比力乌古力汗努尔哈别克阿热依贾尔肯吾木尔别克阿库木尼热艾兰汗裴加沙热特杰力勒阿斯亚拜山伯杨海燕邹忠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菊科药用植物医药

帕尔哈提·柔孜 哈勒木别克·木哈买提江 波拉提·马卡比力乌古力汗·努尔哈别克 阿热依·贾尔肯 吾木尔别克·阿库 木尼热·艾兰汗裴 迪 加沙热特·杰力勒 阿斯亚·拜山伯,9 杨海燕 邹忠梅*

(1.新疆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哈萨克医药杂志,新疆 阿勒泰 8365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医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5.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卫生院,新疆 阿勒泰 836205;6.新疆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7.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8.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9.新疆医科大学 药理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菊科蓝刺头属(Echinops)植物在全世界约有120 种,分布在欧洲东部和南部,北非及亚洲。在我国蓝刺头属植物有17 种,其功效多,主治范围广,资源丰富并遍及全国诸省,主要分布于东北各省、内蒙古、新疆、甘肃东部、宁夏、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区[1,2]。蓝刺头属药用植物在我国中医药及少数民族医药中均有所应用。由于民族医药与该民族所居住区域的气候、地理、动植物系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反映出独特的行医方式和用药特色,故常形成不同地区医药所用的同一属植物药用药习俗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及同一属不同品种混淆应用等情况[3]。历代本草中所述的漏芦品种也不尽相同,民间存在误用、混用的现象比较严重[4,5]。

随着医疗事业,中药资源普查及相关科研课题的日益发展,对中药资源鉴定、疗效与活性成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药典自1995年版始收录了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sii Hance)及同属植物蓝刺头(E.latifolius Taush.)作为禹州漏芦入药,其药用部位为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继续收录蓝刺头及同属植物华东蓝刺头E.grijisii Hance 作为“禹州漏芦”入药[6]。中药蓝刺头属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脂溶性成分如部分噻吩、三萜、生物碱、黄酮、脂肪酸、甾醇类及其中新颖化合物分离鉴定等[7,8]。药理作用方面主要是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及保肝等作用[9]。活性成分与相关的药理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漏芦的植物来源在历代本草记载就不止一种,全国各地所用品种也较多,但北方多习用祁州漏芦,南方多习用禹州漏芦,有些地区则将两者混合使用,两者均有较长的药用历史[10]。由于其资源分布及植物分类学研究报道较少及各地植物志出版时间不一等原因,需进一步广泛地、系统地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在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医药以及国内外的分布、应用情况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研究和开发新药从系统和战略的方式自然资源已成为全球趋势。蓝刺头同属很多植物在菊科中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宝贵药用植物资源,也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历史和价值。本文查阅大量文献,考证其分布地区,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蓝刺头属植物及所在地资源的准确应用提供依据。

1 我国蓝刺头属植物分布情况

表1 中国蓝刺头属植物分布表

表1 中:蓝刺头种类分别为:A:载叶蓝刺头(E.coriophyllusShich);B:火烙草(E.prezewalskiiIljin);C:硬叶蓝刺头(E.ritroL.);D:大蓝刺头(E.talassicusGolosk.);E:天山蓝刺头(E.tjanschanicusBobr.);F:华东蓝刺头(E.grijsiiHance);G:驴欺口(E.latifoliusTaush.);H:羽裂蓝刺头(E.pseudosctiferKitag);I:褐毛蓝刺头(E.disseetusKitag.);J:林生蓝刺头(E.sylvicolaShich);K:粗毛蓝刺头(E.setiferIljin.);L:薄叶蓝刺头(E.tricholepisScherenk.);M:蓝刺头(E.sphaerocephalusL.);N:全缘叶蓝刺头(E.integrifoliusKar.et Kir.);O:矮 蓝 刺头(E.humilisMB.);P:砂蓝刺头(E.gmeliniTurcz.);Q:丝毛蓝刺头(E.nanusBunge)。表内各分布地区所对数字对应相应参考文献。

由表1 可知,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分布于19 个省区,分布地点比较广,而且资源蕴藏量较丰富。因各地植物志与中国植物志出版时间有所不同,记载的品种及分布地区有所差别。本表尽量按照各省区地方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相关药志及文献等列出其分布地区。表中,蓝刺头属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是新疆,其次是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区。

2 结论与讨论

蓝刺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诸省,药源丰富。其中华东蓝刺头、驴欺口、砂蓝刺头分布地点比较广,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较高的药理价值及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新疆植物志收载其两个新种,分别是新拟的白茎蓝刺头(E.albicuslisKar.et Kir.)和汉塔蓝刺E.chantavicusTrautv.)。还有中国植物志记载其:西藏可能有下列2 种蓝刺头属植物,⑴E.tibeticusBunge.⑵E.cornigerusDC.但西藏植物志中未记载,故上表不列。

药用植物资源是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自有记录历史以来,人类就依赖药用植物治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药用植物不仅没有从人类的生活中减退或消失,而且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从天然植物和传统植物药特别是传统民族医药资源中开发新药已掀起了新的高潮。医药产业也更加关注自然界新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资源[26],菊科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化学成分多且复杂,其化学物质几乎含有所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菊科植物特别是其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7]。综上所述,蓝刺头属药用植物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医药特色以及地方资源特色的植物药,在民族医药、民间应用及分布广泛,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进以及中药可继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广,将为蓝刺头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和蕴藏量等资源概况探索研究奠定基础及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石铸.中国菊科兰刺头属植物[J].东北林业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1979,(5):59 -71.

[3]崔箭,唐丽.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社,2007.

[4]朱婕好,郑继明.漏芦及其混淆品的简要鉴别[J].中国药业,2007,16(4):57.

[5]李喜凤,余云辉,邱天宝,等.禹州漏芦的本草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50 -2751.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7]汪毅,李铣,张鹏.禹州漏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2):309 -311.

[8]LIU Y,YE M,GUO H - Z,et al.New Thiphenes from Echinops grijisii[J].J As Nat Pr Res,2002,4(3):175–178.

[9]李媛,波拉提·马卡比力,贾晓光,等.蓝刺头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3):530-534.

[10]张洪海.太行山区地产漏芦原植物调查及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3.

[11]安争夕.新疆植物志(第五卷)[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9:237 -239.

[12]邢世瑞.宁夏中药志(第二版,下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568,981.

[13]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秦岭植物志(第一卷,种子植物,第五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25 -327.

[14]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三册)[M].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1997,677 -678.

[15]文胜祥.湖北西部菊科植物(V)[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8(1):100 -109.

[16]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545.

[17]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五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08 -409.

[18]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86 -887.

[19]陈汉斌,郑亦津,李法曾.山东植物志(下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1394 -1395.

[2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421.

[21]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六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184 -191.

[22]山西植物编辑委员会.山西植物志(第四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5 -539.

[23]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河北植物志(第三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7 -149.

[24]贺士元,尹祖棠,江先甫.北京植物志(1992年修订版,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084 -1086.

[25]吉林省野生经济植物编辑委员会.吉林省野生经济植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61,222 -223.

[26]Yang Y,Qiang L X,Ping C T.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Research 2006's Progress in China[J].Chin J Nat Med,2009,6(1):0070 -0080.

[27]李玉平,龚宁,慕小倩,等.菊科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增刊:150 -156.

猜你喜欢

菊科药用植物医药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青岛崂山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