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护中的应用

2015-07-11冯思利

中国临床护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颅脑费用方案

冯思利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类外伤,但死亡率高达30%~50%[1],值得引起广泛重视。颅脑损伤具有预后差、有效护理时间短的特点,患者在伤后1h内的救护至关重要。颅脑创伤1h内患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50%,因此颅脑损伤后的1h在临床上有“黄金1h”之称[2]。此外,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护理工作繁琐,急救前不做充分准备易延误最佳抢救时间,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常规护理急救程序是依靠医护工作人员经验来完成的急救措施,易因主动性差、时间概念不强导致护理程序紊乱。急诊护理路径是由医护人员联合制定的能对特定诊断做出有顺序和时间性的护理计划[3],在我国已有20余年护理实践历史。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具有能缩短康复时间、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患者满意程度高的特点,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依据循证护理学理论,构建了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急救,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100例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3±13.4)岁。纳入标准:①无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疾病;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5~24分[4];③除颅脑损伤外无其他复合伤;④患者及家属均无自行转院或出院要求,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顺利实施;⑤所有选取对象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各项救护及诊断。对照组:高处坠落8例,车祸40例,摔伤2例;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为(20.03±3.87)分;昏迷26例,嗜睡21例,急躁3例。观察组:高处坠落6例,车祸41例,摔伤3例;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为(19.35±3.78)分;昏迷24例,嗜睡19例,急躁7例。2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意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构建临床护理路径救护方案

临床护理路径救护方案表以循征护理学为基础,通过与神经外科及急诊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交流,获取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或结论。与相关文献报道[5]的快捷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相比,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表的设计上着重突出急救时间的规划,如将急救时间细分为入院前急救时间、入院至检查时间、检查时间及检查完成至住院时间。以时间为横坐标,护理内容为纵坐标,构建急救时间更为缜密的临床护理路径救护方案表。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救护方案表实施相应护理项目。

表1 2组住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表1 2组住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1.2.2 急救护理方案的实施

①收治患者后,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联合对患者病情做出紧急评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判断伤者有无意识,用时2~4min。②如患者有缺血、缺氧症状,立即疏通呼吸道或行气管插管吸氧(流量为5L/min),保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用时5~9min。③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处理,建立静脉通道,采血,脱水严重者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等静脉输注,用时6~10min。④监测患者心电图,协助医生操作,如实填写急救记录,对照临床护理路径救护方案,优先检查的,联系相关科室,对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准备术前用药,联系手术室,用时6~10min。⑤救护过程操作技术娴熟,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顺利进入下一步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救护过程所用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病死率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急救时间为入院检查、检查中、检查完成至住院3个时间段,急救费用为抢救过程所花费医疗费用。急救时间、费用由1名或多名协助救护的人员分别记录,最后统计汇总。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患者及家属评分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集后,均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查,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住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前抢救时间较对照组短。2组检查过程、检查完成至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2组急救费用、满意度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救护过程产生急救费用低于对照组,家属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救护过程中因客观原因救护失败导致死亡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急救费用、病死率及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急诊救护模式。在美国,现已有半数以上医院正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临床。因国情及发展阶段等因素,我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救护方案能在合理的时间对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救护过程环环相扣而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还节省了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了最佳的护理服务。颅脑损伤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抢救存在一定的困难性,目前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死亡率高达26%~50%[6]。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最关键的是对抢救时间的把握,而临床护理路径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时间性强、救护工作条理清晰,能在一定时间内以规范、科学的护理措施应对抢救需求[7]。此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构建使参与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抢救工作进行之前,对抢救总过程已有清晰构想,避免了抢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8-9],熟悉了抢救过程的重要环节及遇到危急病情的应对措施,避免了因个人能力的差异影响救护质量,并可减少护理项目的遗漏[10-11]。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在缩短了急救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急救费用。急救费用大部分依赖于急救时间,急救所需时间越长,产生费用越高。此外,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易造成救护质量下降,产生相关并发症,进而引起本可以避免的医疗开支。将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

本研究通过与急诊医生交流,获取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相关资料或结论,构建了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表并应用于观察组患者,而对照组则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救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将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应用于救护颅脑损伤患者所用救护时间短、急救费用低、病死率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与传统常规护理方案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患者救护前构建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在有效缩短救护时间及降低病死率的同时,节省救护费用及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拥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12]。

[1] 刘谷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路径的应用分析.四川医学,2013,34(1):183-185.

[2] 冯莉.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33-535.

[3] 王红梅,张英平.国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护理,2013,5(5):453-456.

[4] 陈竹芳,毛青.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06-108.

[5] 袁丽娟,褚小丽,黄淑华,等.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7):130-132,135.

[6] 陈春兰,史连胜,何成讲,等.临床快捷急救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探讨.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74-1375.

[7] 姜秀霞,陈秋兰.急诊护理路径对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276-2279.

[8] 卓雅淑,黄丽丽,罗小菊.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对急诊ICU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护理,2013,5(2):156-158.

[9] 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13-14.

[10] 张建娣.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75-77.

[11] 余荣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29-30.

[12] 陈欣.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29-230.

猜你喜欢

颅脑费用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