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浪漫主义到神秘主义

2015-07-10栗树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神秘主义音乐风格浪漫主义

栗树

摘要: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斯克里亚宾因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鲜明而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在西方音乐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方面分析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与创作成因,从而揭开作曲家创作风格渐变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浪漫主义 神秘主义 音乐风格 创作成因

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生于1872年,病故于1915年,虽然只活了短短的43年,却为世人留下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并因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鲜明而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奠定了其在西方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音乐既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又在和声、织体、音乐构思方面富有创新。如果说创作早期是对肖邦风格的模仿,那么到创作中晚期则是受“神秘主义”宗教观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我们很难把斯克里亚宾归入浪漫派或者现代派,纵观其整个创作生涯,作品风格如此戏剧性的变化让人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特别是晚期“神秘风格”的形成更让人难以捉摸。本文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方面分析斯克里亚宾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与创作成因,从而揭开其创作风格渐变的神秘面纱。

一、早期(1888-1900年)

早期的斯克里亚宾是一位处世不深的天才作曲家、钢琴家,加上年少时对肖邦作品的痴迷,这个时期的作品大都篇幅短小,风格属于浪漫派音乐的延续,由于在学院生涯中受到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影响,传统的和声手法仍为他写作的构架,构成和弦的原则仍然是三度叠置的手法。

抒情性、律动以及力量是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三个显著的特点。和许多其他19世纪作曲家的作品一样,缓慢的速度以及较弱的音量是斯克里亚宾早期抒情小品最大的特点,而这种抒情性在中期转变成了渴望和期盼,到晚期又转变为某种不安的情绪。斯克里亚宾常常用加速的手法来展现旋律的律动性,特别是在乐句或某一动机的末尾,这种加速代表着他内心情感的冲动。他常常将若干个简明扼要的短小动机堆积在一起,从而产生强大的力量。

虽然斯克里亚宾在晚期才确立“神秘和弦”的最终使用,但是创作内容中的哲理性主题和宗教观念却是从少年时代开始慢慢积累的,并与儿时的经历有关。斯克里亚宾很小就失去了双亲,在祖母和姑妈的溺爱与娇惯下长大,这种与世隔绝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内向的性格,整个人变得压抑、倔强。斯克里亚宾的家族是虔诚的东正教徒,他自幼就接受到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并一直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种种因素使他内心深处滋长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倾向。通过探索新的音乐表现手法,来寻找个性化的创作道路。例如在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变和弦,以及积极探索用四度叠置的手法重新排列和弦。

二、中期(1900-1905)

中期是斯克里亚宾的创作高产期。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五年间,繁重的钢琴教学时斯克里亚宾感到力不从心,为了使自己不受外界干扰他辞去工作开始专心练琴和搞创作。第二号、第三号交响曲,以及大量钢琴独奏曲均出自这个时期。

中期也是斯克里亚宾的创作成熟期。他开始走出浪漫派音乐家的影响,作品在内容形式上更加复杂,在创作理念上更加深刻,凸显张扬的个性,甚至体现出极端的个人意识。与早期不同的是,他的音乐在这个时期反倒流露出俄罗斯特有的悠长宽广的气息。

31岁的他延续了自己对哲学的热爱,开始阅读更多的哲学类著作,并对古希腊神话颇感兴趣。他加入了朋友创建的“莫斯科哲学学会”,试图探究世界末日后的来生。同时,斯克里亚宾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的浸染,他的思想里还带有极端的自我中心意志,有着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

19世纪末的俄罗斯流行“神秘主义”和“神智学”,当斯克里亚宾接触到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后,逐渐对神秘主义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与“通神论”者的广泛交往,受到这些有着激进思想的哲学家、文学家、美术家和为数不多的音乐家的影响,他的创作从“神秘主义”出发,体验着神圣的宗教情感、幻想着与他心中的上帝合一。

三、晚期

随着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成熟,斯克里亚宾的作品在晚期越来越展现出特立独行的气质,与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相比,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神秘和弦”的最终确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作体系。

在晚期,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观念日益加深并且越来越成为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直至包容他全部思想,成为创作的精神根源,他用音乐来追求自由、狂喜的境界。此外,受到“象征主义”文学与“印象派”美术的影响,斯克里亚宾常常在音乐中使用非音乐的手段,例如在《普罗米修斯》中使用了“色彩键盘”,通过把色彩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达到精神与自然的结合。

晚期的斯克里亚宾已经摆脱传统的束缚,显露出现代音乐的创作倾向。在旋律上,主题越来越短小,浓缩地体现了乐思和风格;对音阶的选择多种多样,除了大小调体系,还大量使用“八音音阶”、”全音音阶”和“斯克里亚宾音阶”;在和声运用上大胆创新,将主和弦、属和弦变得复杂化,并确立了四度叠置的“神秘和弦”;扩展了传统的调式调性,在某些作品的记谱上抹去调号;他没有放弃对节拍的使用,在保持节奏均匀同时打破传统的平稳性,造成紧张的气氛。这些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使晚期音乐有着极为浓郁的神秘性和朦胧性。

从早期的热情、浪漫到中期的个性、成熟,直至晚期的神秘、复杂,纵观其整个创作生涯,作品风格如此戏剧性的变化让人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但正是这个谜一样的“神秘主义”作曲家用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留下大量独具魅力的精神财富,确立了自己在音乐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继承者、早期现代音乐的开创者。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斯克里亚宾的音乐轨迹研究——从浪漫主义到神秘主义》,项目编号:2014-QN-474。

参考文献:

[1]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黄晓和.苏联音乐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3]钱亦平.斯克里亚宾的钢琴练习曲[J].音乐爱好者,2002,(01).

猜你喜欢

神秘主义音乐风格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雨的神秘主义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西方汉学界关于庄子哲学之神秘主义性质的论辩
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