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学习俄罗斯浪漫曲

2015-07-10雷蕾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雷蕾

摘要:浪漫曲是俄罗斯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称之为"романс",来源于西班牙语"romance",在19世纪初,俄罗斯将其定位为:一种有乐器伴奏(一般是指钢琴),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的形式。《巴奇萨拉的喷泉》就是由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创作出的一首诗作改编而成的典型的俄罗斯浪漫曲,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对俄国浪漫曲的学习方法与特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借鉴和了解。

关键词:浪漫曲 巴奇萨拉的喷泉 旋律走向 词义理解 情感处理 语言方式

在俄罗斯音乐中,浪漫曲(俄文为“романс”,来源于西班牙语“romance”),是一种有乐器伴奏(一般指钢琴),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形式。在俄罗斯浪漫曲发展历程中,无数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经典佳作,为后世留下了丰硕宝贵的音乐财富,弗拉索夫根据普希金同名诗作改编的《巴奇萨拉的喷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此,结合学习体会,对浪漫曲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歌词背景

学习一首新的外国作品可从歌词背景、歌词含义、曲调旋律、音像资料等多方面入手。笔者之所以选择歌词的创作背景作为入手之处,是因为歌词背景即当时作者所处环境及其内心的悲喜忧欢,直接影响着歌词含义,决定着音乐旋律的基调。

弗拉索夫的这首《巴奇萨拉的喷泉》是由普希金的诗作作为创作灵感改编而写。普希金在1824年发表这部浪漫主义叙事诗,创作时间长达三年,这部长诗的特殊的结构,抒情的气氛,朦胧的色彩,音乐的旋律,使它更具有浪漫主义长诗的特点。这首长诗的创作也是由于当时普希金在1820年到了南俄,在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逗留后,思想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并且那不勒斯流浪汉式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南俄的自然风光给普希金这一时期的创作激发了灵感。而《巴奇萨拉的喷泉》就是普希金在同拉耶夫斯基将军一起骑马,游览的一处著名胜迹所写。在古克里米亚汗国的首都,有一座建于1519年的鞑靼王基列伊的宫殿和陵墓,旁边则有一座大理石装饰的喷泉,上面镶嵌着一沟新月,而这是基列伊国王为寄托他对以为波兰郡主的哀思而修建。虽然鞑靼王宫已经衰落,唯有那清澈的喷泉依旧顺着一个生锈的铁管缓缓地流出,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悲凉的故事。在此情此景中就诞生了普希金的长诗《巴奇萨拉的喷泉》的一个创作灵感。从而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作

二、旋律与词义理解

了解了这个长诗的诗作和背景,作曲家亚历山大-弗拉索夫,根据他叙事诗的内容和情感去做了相应的旋律构思。

乐曲的名字喷泉,其实可以称之为“泪泉”,俄罗斯小调分解式和旋快速而又哀怨的旋律流水般缓缓延伸开来,仿佛眼见就有一个斑驳的枯井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留下来的点点印记。接着再进入普希金他长诗而凝练而成的词语,为这所有的一切进行他独特的注解:“爱的喷泉,永生的喷泉,我为你带来了两朵玫瑰,我爱你永无止息的絮语,我爱你充满诗情的泪水。你银色的徽章永远的印在我的心上,啊,唱吧,唱吧,欢乐的去唱吧,流吧,流吧,我对你深切的情谊,爱的喷泉,哀伤的喷泉,你对着大理石的喷泉询问:我遥远的看着我们的家,但是对于玛丽亚你沉默不语。”间奏响起,继续用它平静而哀伤的流水般的钢琴声,代替了一切无言的伤痛。再一次进入歌词的陈述,尽管歌词的内容没有变化,可是在最后的尾声,用了向上高了一个小三度的音程情绪去表达内心的汹涌澎湃,但还是无能为力,充满忧郁和哀伤的继续无止境地流淌。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根据这样的情感基调,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处理,做到用音符诠释平静而又激烈的忧伤。

三、情感表达处理

在整首乐曲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一滴眼泪,每一句都是这个泪泉喷洒出来的哀伤。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就要有这样的画面感,用自己的声音、状态去描绘这样的一个氛围和画面。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的最关键点,要像流水一般均匀的潺潺而来,诉说这样一个故事。极其连贯而又娓娓道来的一种感觉。平静地诉说又渐渐推起一个小的高潮,去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后又忧郁地没有回答,只有钢琴默默流水般的声音,然后再更激烈一遍的去诉说,还是没有办法回到主音,就继续悬在空灵的喷泉上空,久久无法散去。要很严格地按照作曲家的表情注释去演绎,进行准确的二度创作,这是学习艺术歌曲的关键。

四、语言

对于任何一首歌曲,它的语言都是表达这首歌曲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对于每个音符的读音都有很准确地拼读,反复去拼读并且去查明该词的意思,就能更准确合适地去演唱外国歌曲,多听其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去学习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对于细节还是要自己认真去对待,不能光凭音响资料照葫芦画瓢的去唱。俄语的语音发音较硬,辅音偏多,在演唱的时候要尽量在元音上延长,辅音则最后带过,可是歌唱的声音位置又不能因此而低落下来,也就增加了演唱的难度。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 对学习俄国浪漫曲的步骤和方法,也可以用此方式来学习其他作品,简单粗燥,但也却是必经途径。虽然还也许不够全面,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借此能够得到更多的方法和途径学好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