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音乐形象的分析

2015-07-10王倩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形象演奏分析舒曼

王倩

摘要: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33-1835年,这首奏鸣曲不仅对于舒曼,对于整个欧洲钢琴奏鸣曲创作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具有引导性的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钢琴奏鸣曲。舒曼擅长音乐形象的刻画,这首奏鸣曲虽然是无标题音乐,但在出版中舒曼没有用自己的原名而是署名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前者热烈奔放,后者沉静忧郁。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属于舒曼本人的双重性格,也鲜明地体现在这部作品中。本文通过触键、踏板、音色、演奏情绪等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期望对演奏者塑造音乐形象,演奏舒曼的钢琴作品,尤其是这部《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舒曼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奏鸣曲 音乐形象 演奏分析

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33-1835年,这首奏鸣曲不仅对于舒曼,对于整个欧洲钢琴奏鸣曲创作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具有引导性的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钢琴奏鸣曲。舒曼在写给克拉拉的信中说道:“这是我对你唯一的心声。”由此可见,这是一部满怀热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力求展现舒曼美学理想的作品。本文将从舒曼擅长的音乐形象方面入手,分析这部作品的四大音乐形象及演奏方法。

对音乐形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深刻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是舒曼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年少时,舒曼就凭着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人物典型特征的捕捉能力,根据朋友们的外在或内在特征进行即兴演奏,并使朋友们可以认出自己的“音乐肖像”。这首奏鸣曲虽然是无标题音乐,但在出版中舒曼没有用自己的原名而是署名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前者热烈奔放,后者沉静忧郁。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属于舒曼本人的双重性格,也鲜明地体现在这部作品中。若要成功地演奏这部作品,使听众理解、接受以及被感染,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尤为重要。

一、弗洛列斯坦音乐形象的演奏分析

(一)活泼轻巧型

这类段落多是快板,“快板”并不只意味着“快速”,也有愉悦或欢快的情绪。从音乐材料上看,这一音乐形象多采用舒曼喜爱的切分或舞蹈性三拍子节奏。跳音及有弹性的重音也被大量应用。触键以指尖灵活轻巧的触键为主,跳音触键时指尖抓键,重音则要有准备有倾斜角度的落键,避免手指直击,这样的声音才会清透集中并富有弹性。踏板多采用点踩式,在节拍及重音处踩,起到修饰音色、强调节奏或重要音的作用。演奏者可以放在舒曼和克拉拉年少时嬉戏的情境中来体会这种活泼逗趣的音乐形象。

以第三乐章A乐段为例(见谱例1)。右手第一个和弦为跳音,指尖力量集中地快速抓键,突出上方音并反弹向上,音色明亮集中。第二个和弦采用臂落触键,触键后手臂放松,力量向下,音色通透沉稳。有种跳起来又坐下去逗趣的感觉。左手的音型则像是嬉戏时边跑边跳的场景,声音清晰有弹性,休止符不要过多地断开,要有乐句的方向感。

(二)热情奔放型

这类段落是侧重弗洛列斯坦激情性格的音乐形象。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及终乐章的尾声等很多重要乐段都采用这一形象,因此这是出现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音乐形象。触键的用力范围从手指扩展到腕、肘、臂,这些部位的合理运用才能使音色达到通透饱满,富有动力及穿透力。充分体现这个音乐形象,用踏板来丰富音色烘托气氛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舒曼标明的踏板外,可根据旋律材料或伴奏音型、力度变化、音色需要来酌情使用。这一音乐形象并不是要以强来表示,作品中很多属于这个形象的片段是弱起的,代表着一种内心的涌动。也不一定要以快速表示,如第三乐章的间奏曲,速度标为慢板,但音乐需要体现的是一种宽广的英雄气质。演奏情绪要热情积极,并张驰有度。这部作品篇幅较长,演奏者要合理安排体力,把真正的力量用在高潮部分,演奏出辉煌壮阔的气势。

以第四乐章主部主题为例(见谱例2)。区别于第三乐章的谐谑风格,终乐章开始便显示出恢弘的气势。ff的强度,二连音与断奏相间。要求声音干脆有力,饱满结实。演奏时身体要坐直,力量从腰部传到肩膀及手臂,并送到指尖。二连音的第一个音要给予强调,并弹出“落-提”的语气。踏板加在连奏和突强音及其之前的两个音来增添力度修饰音色。音乐形象上同舒曼的代表作《狂欢节》中《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相似,有种趾高气扬的英雄气质。整个段落棱角分明,走向清晰,近进行曲风格。

二、埃塞比乌斯音乐形象的演奏分析

(一)抒情歌唱型

这类乐段体现了埃塞比乌斯幻想抒情的一面。舒曼在出现这一音乐形象出现时通常都写了速度标记lento(慢的),这是一种非常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因为速度的放慢,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演绎安静的音乐氛围。舒曼在抒情的段落也经常使用复调手法,使声部间互相模仿、对话。触键以连奏为主,贴键、下键速度慢,要倾听音与音之间的联系使乐句气息连贯。踏板多采用切分踏板与不同深度的浅踏板,使音响连贯清澈,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以第二乐章为例(见谱例3)。音乐是宁静的,柔情蜜意的。弹奏旋律音时手指可适当放平用指垫触键,音与音之间的衔接力求在下一个音手指落下后再放掉前面的音,弹出横向的起伏和走向。追求柔和圆润,小提琴般悠扬绵长的音色。左手的低音用臂落触键,声音要沉,将中间的和弦音包在里面,这样声部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便明显了。踏板要相当小心,耳朵仔细聆听,将前一个和声自然、没有痕迹地连接到后一个和声上。演奏情绪是回忆、思念的,肢体不要有过多的动作。内心要赋予歌唱,用内心听觉控制好音量音色。

(二)悲痛忧郁型

舒曼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与克拉拉的恋情遭到反对,内心是沉痛压抑的,这一音乐形象深刻地表达了这一情绪。演奏者应体会作曲家当时苦闷沉重的心情去表达这类音乐形象。与前一类型一样的连奏,却是不同的情绪及音响色彩。声音饱满深沉,为了弹奏这种音色可以运用手臂的力量带动手指更深的触键。由于感情色彩更加浓郁,力度的变化也更明显,和声变化紧密,踏板要踩得小心,不能混浊。手指踏板及半踏板的使用显得重要。

如第四乐章片段(见谱例4),多声部交织对位的旋律线,体现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这里舒曼用了卡农式的模仿,主线条出现时的音需给予强调。虽然在谱面上左手没有标明乐句线,但实际还是存在的(谱例中的虚线为笔者所加),八度的低音声部进行使音色更浑厚深沉。中声部虽相对次要,但也要听清这条旋律线。旋律起伏较大,是悲痛情绪的体现,应明显地有感情地演奏出乐句的起伏变化,乐句线结尾音弱下来。左右手乐句的划分不同,因此有此起彼伏的感觉。

可以在练习时用演唱的方式有表情地演唱各个声部,然后再用钢琴表达出来,弹奏时内心歌唱。演奏这类富有歌唱性的段落时这种练习方法是极有益处的。因织体丰满,段落类似赋格,所以踏板仅起连接音之间空隙的作用,效果要很隐秘。

以上,是对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两大音乐形象,及其两个类型的归纳。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丰富,并不止这四种类型,但这四种类型确是这部作品中最主要的音乐形象。本文通过触键、踏板、音色、演奏情绪等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期望对演奏者塑造音乐形象,演奏舒曼的钢琴作品,尤其是这部《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德]巴巴拉·迈尔.罗伯特·舒曼[M].杜新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汪启璋,吴培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3]魏廷格.耿然钢琴音乐会简评[J].钢琴艺术,2008,(05).

猜你喜欢

音乐形象演奏分析舒曼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谈“理想声音的概念”在演唱中的应用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柴可夫斯基钢琴曲《dumka》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司鼓在潮剧舞台的作用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