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林巴六槌演奏法

2015-07-10王睿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打击乐

王睿

摘要:使用六槌演奏马林巴琴使之发出丰富的和声,可与钢琴媲美。而因打击乐的演奏特点,又能轻松解决钢琴上的技巧难点。六槌演奏普遍是打击乐研究的曲目,本文会简单介绍3种六槌演奏法的技巧。

关键词:马林巴 打击乐 六槌演奏

马林巴琴(Marimba)作为一件独奏或者合奏乐器,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马林巴木琴是在1950年从美国传入日本,早期都是使用两支琴槌,到了1960年代,四支琴槌才从欧美地区开始普及,而日本著名马林巴演奏家与作曲家安倍圭子,把马林巴琴键从四个八度提升到五个八度。安倍更开始尝试六支琴槌的可能性,发现不只可以发出浑厚的声响,音色变化更为丰富。

马林巴有多种敲击方法,分别是两槌、四槌甚至六槌。四槌的敲击演奏是当今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而两槌演奏则多用于快速而又绕圈的音型当中。

四槌演奏法又有4种握琴槌的方式,分别是传统演奏法(Traditional)、巴顿演奏法(Burton)、马塞尔演奏法(Musser)、斯蒂文司演奏法(Stevens)。而六槌的演奏法又是建基于以上四槌的演奏法中。现今马林巴演奏家都乐于创作六琴槌的马林巴曲,如E.SEJOUNER、吴佩菁;又或者把手风琴或钢琴的曲目改编成马林巴独奏曲目。本文就3种六槌演奏法作如下论述和比较。

最常见的一种六槌演奏法是以Burton演奏法为基础。Burton是美国著名的颤音琴演奏家,该演奏法以他的名字命名。首先以Burton的方法手握两支琴槌,手中的两支琴槌交叉握于手掌手心,交叉点形成轴心由中指控制;

然后中指跨过外侧琴槌。琴槌位于中指与无名指的间隙中,交叉点形成轴心由无名指控制;再向食指与中指中放于第三支琴槌,握法与Burton的方法相同。此时三支琴槌会有一个共同的支点,内侧的琴槌位于最下方,外侧琴槌位于最上方。而中槌因为被夹中间,所以中槌的槌头会稍稍比内外侧的槌头高。以Burton为基础的六槌演奏法作三支琴槌伸张时,不是依靠手指或手型撑开来进行,二十通过手指向掌心内集中来完成。因为三支琴槌有共同以一个支点,所以稳定性会较高,适合演奏和弦和长时间的滚奏使用。在Akira YUYAMA的作品,开头的Allegro与结尾的Allegro Assai部分均用四槌完成。中间的Andantino部分,马林巴部分将会以六槌演奏长时间的和弦滚奏,以作伴奏色士风之用。

Burton演奏法在演奏八度或者以上音程时,食指与中指自然弯曲围绕着中槌和外侧槌;而大拇指需伸展与虎口分开并用关节固定内侧琴槌。此时中槌会与外侧槌分离,并独立与内侧槌形成支点,需要用食指与中指独立控制。如不需要中槌的敲击,则可用食指拉高中槌。

演奏五度内音程时,大拇指、无名指与中指需要完全弯曲来包着三支琴槌,指尖会接触掌心形成密封状态。此时三支琴槌会有共同的支点,很适合和弦的演奏。

Burton演奏法是交叉式持槌,有共同以个支点,加上中指、无名指与尾指共同控制内侧和中间琴槌,对3支琴槌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演奏和弦的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因为中间琴槌夹在内、外侧的琴槌中间,不能够自由地活动,反之亦会影响到外侧琴槌的使用。如果演奏旋律性丰富,重复音多的作品时候,就会比较辛苦,影响音色的表现效果。

另外一种6槌的演奏是以MUSSER为基础。在MUSSER的握持琴槌中,往虎口放入第3支琴槌成为中间琴槌。内侧琴槌会与中琴槌形成以个交叉点。内侧琴槌由中指与无名指的指尖固定,中琴槌由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控制。演奏时候,外侧的琴槌的敲击是通过无名指与尾指发力,其中小指和手腕占大部分力量。中指、食指与拇指则负责稳定内侧与中琴槌。拇指承担起内侧琴槌的敲击,拇指与食指的关节则负责中间琴槌的敲击。

演奏二度音程时,可选用内侧与中间琴槌共同敲击,或者中间与外侧共同敲击。选择内侧与中间琴槌敲击,拇指、食指与中指会收紧包围着2支琴槌,当用外侧与中间琴槌敲击,食指会伸张推开内侧槌,而拇指会把中槌推到外侧槌旁边。

演奏各种和弦转位的时候,主要通过拇指和食指对中琴槌的控制来演奏不同的音程。内侧与外侧的琴槌由食指与无名指控制,握上手已经有4至5度的音程距离。手掌抱紧,无名指和尾指完全弯曲环绕着外侧琴槌,指尖触碰掌心时候,更可以演奏出3度音程。演奏8度以上的音程和和弦时候,无名指和小指要紧紧包着外侧琴槌,指尖将琴槌末端压着手掌心,食指与拇指的关节则要夹紧中琴槌,使它可以敲击3度、5度或者6度的音程,内侧琴槌就通过食指指尖的控制来调节音程。

Musser的六槌演奏法优点在于:1.中间琴槌与外侧琴槌的分离,减少了相互间的琴槌影响。2.由于琴槌独立了,可以演奏出更加立体的声音,而中间的琴槌可以自由的敲击。3.可以组合不同的琴槌作演奏,有利于演奏的进项。4.容易演奏不同的和弦及其转位。琴槌作最大的伸张时可以演奏10度的音程,缩小时也可以同时演奏如Do、Re、Mi的和弦。比如用马林巴敲击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练习曲《为重复音而作》,全曲中右手需演奏大量的跳音与重复音,而左手则要演奏不同的和弦及其转位。某些段落甚至需要左手不停敲击重复单音,而右手则敲击旋律及和弦。只需要多演奏者的双手够大,能够负担到六支琴槌的重量,并快速移动,而手指又能控制琴槌的移位。

如果将内外侧的琴槌交汇,那就是我的第三种六槌演奏法。这种握持槌的方法以Burton演奏法为基础,再加上Stevens特有的握槌方式。将内外侧的琴槌分别放在虎口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外侧琴槌叠在内侧上边并形成交汇点于手掌心。外侧琴槌由无名指尖固定,槌杆末端伸出手掌心,琴槌一般不作移动。内侧琴槌由大拇指的外关节压着,并由中指无名指与尾指包围着。这就可以腾出大拇指与食指握持中间的琴槌了。中琴槌以Stevens的方式被拇指与食指控制,放于虎口的位置但并不与另外两支琴槌形成交汇点。演奏中槌和外侧槌时,只需要作上下敲击的活动,这样发力会更加直接,声音会更加立体。而因为中琴槌独立于另外两支琴槌,就更加容易演奏不同的音程,例如当内外侧琴槌演奏白键时候,中琴槌也可同时演奏黑键上的音。

演奏二度音程时,可以通过内侧中间或者中间外侧的琴槌来演奏。将无名指与食指完全弯曲包着内侧和中琴槌。两支琴槌由大拇指紧紧压在食指上并固定着。当由中间和外侧演奏时,只需大拇指将中间琴槌推向外侧琴槌即可。为免内侧琴槌触碰到其他琴键,手腕顺时针作90度转就可把内侧琴槌抬高。

作五度音程演奏时,可使用中间与外侧的琴槌演奏。其演奏方法与Stevens的演奏方法一样。作八度或者以上音程时,用内外侧琴槌则非常简单。因为内外两支琴槌处于八度时为最稳定状态。如需增大音程,只要通过食指对内侧琴槌的控制即可完成。

在演奏和弦方面,内外侧的正常握持音程为七度,需要通过拇指与无名指、尾指的收缩来演奏的六度甚至五度音程,但很难再演奏更加密集的和弦。在演奏四六或者六和弦时,通过拇指与食指对中间琴槌的控制去完成演奏。

这种六槌的演奏方法最大特点是解放了中间琴槌的移动,让它可更轻松地演奏旋律。因为内外侧琴槌有个交汇点,这对三支琴槌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适合手比较小的人去使用。

以上就是笔者使用的三种六槌演奏方法。实际应用上,根据不同人的手型特点都会有属于他自己握槌方法。吳珮菁表示根据自己手小的特点,不断实验各种握槌的可能性和方法,开创出特有的琴槌握法,使六支琴槌能够各自独立,如同手指般灵活运作。如果练习过程中手指被琴槌夹疼了,可包止血贴、绷带等来保护手指。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练得3、5、7年必有所成。

参考文献:

[1]秦效原,铃凯.马林巴琴4种四槌演奏法之比较[J].中国音乐,2006,(04).

猜你喜欢

打击乐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发展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及发展
西洋打击乐与我国民族打击乐的异同
民族打击乐与现代打击乐的发展延伸研究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