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教学探究

2015-07-10马丹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

马丹

摘要:民族声乐由于运用一定的民族语言表达民族情感,故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音乐风格。民族音乐的产生是在特定的民俗环境之下,由劳动人民通过其在生活和艺术上不断积累和创造而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和民族文化。民族声乐的教学要以尊重民族声乐特色为前提,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遇到阻碍。因此,对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声乐 教学 多元化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和多元化。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和多元化。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需要保持自己长久的生命力,需要和社会发展同步,吸收和借鉴社会中的不同观念。从民族声乐的艺术角度看,它不仅仅需要具有艺术成分和民族特色,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所以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的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地方民歌,民歌演唱方法以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我国民族音乐的复杂性,致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的难度大,教师不好把握和分析。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整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和守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更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上,不同民族音乐的授课教师没有分析学生的个体风格和个体特色,对民族声乐的独特演绎没有进行科学评估。从这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的民族声乐院校没有形成和制定出教学考试评估体系和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没有完整的培养模式,就不可能使学生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它的表演因素包括很多种,但是,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没有重视声乐艺术的表演因素,反而更多的强调表演技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问题

(一) 民族声乐的特性越来越少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主要通过民族声乐演唱和聘请民间歌手示范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声乐教学方面也不例外,中国在音乐教学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很多院校开始把教学注意力转移到流行音乐上,逐渐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很多的专业音乐院校或其他学校的音乐专业都去钻研和发展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教学上则不去花费时间和经历进行研究和创新,所以社会进步,音乐发展,但是民族声乐的教学还是在原地踏步。很多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再去分析民族特色和民族声乐的具体风格,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知道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一无所知,民族声乐在表演时缺少了民族情感和民族风格的神韵。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材内容的缺陷性

由于开放国策的执行,欧美文化潮水般地涌入我国,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也把注意力放在流行音乐上。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和社会上的音乐人士都去研究和创新流行音乐的的形式、内容等,渐渐流行音乐的教材内容不断地完整、具体、全面。民族声乐的教材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去研究和编辑,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在今天的很多音乐院校,民族音乐的教材还是原始的曲谱教材,音像音响等方面的内容还没有进入学生的必修课。这种现状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流对民族声乐的不重视,音乐院校的关注焦点不在民族声乐上。另一方面,我国在民族声乐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即使有很多音乐院校,他们的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民族声乐教学研究。

(三)“原生态”音乐的流行使其进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

伴随着流行音乐对我国的影响,很多流行音乐的弊端开始暴露。例如歌词的粗暴,思想的低俗等等,加之我国国内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忽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最近几年来,各地的电视节目开始掀起一股民族原生态歌曲热潮。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许多高校开始改革,适当的关注民族声乐教学。开始学习社会上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追逐。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上引入“原生态”音乐可以一定程度上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成果,但是“原生态”音乐毕竟不能等同于民族声乐,使得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三、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一)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并不断地进行改善

要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高校可以引进“原生态”的民歌歌手,然后对他们进行民族声乐的专业知识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整地保留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在此基础上添加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得民族声乐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更加自然。除此还要培训他们各种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基本功,从而促进在教学环境中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二)重视对民族声乐教材的编写

在我国的大多数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材普遍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完善,曲谱教材不应该是民族声乐的主流教材,应该以它为基础,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教材。教材的知识体系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以适应当下民族声乐教学的需要。

(三)音乐方言课的比例突出

不同民族的声乐都和它的方言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方言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要突出民族方言的教学,民族方言是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中的瑰宝,是我国的精神财富,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音乐上的完美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对改善我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有利于保持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措施,希望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雪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之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杨仲华.声情并茂唱演俱佳综合全面——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美学规范[J].中国音乐,2010,(02).

[3]韩冰.“不拘一格继承创新”——王品素声乐教学对当今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J].音乐大观,2012,(10).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