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唐俊乔以坚守传统的方式面向现代

2015-07-10李红敏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贾老师室内乐演奏家

李红敏

唐俊乔,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与竹笛相伴的三十多年中,她是少数能将演奏和教学同时做到极致的人。从舞台到教育再到这些年演奏的作品,记者在访问前后,都试图将这些经历分开来看,分开来谈,但最终发现演奏和教学构成了唐俊乔生活和工作的绝大部分,它们之间有着盘根错节的交织跟联系。正像她在访问中谈到的,这就是她生活的主体,没办法分割,跟她的呼吸、思想和血液是融在一起的。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能让她真正找到归属感,让她知道自己又回来了,可以随着演奏的曲目而欢喜而流泪;在三尺讲台上讲学的时候,她希望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和作为演奏家丰富而精彩的人生都分享给每一位学子,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

作为演奏家的她,凭借在《卧虎藏龙》电影配乐中的竹笛演绎,让更多国际上的友人第一次认识了竹笛这件乐器。在随后的演奏生涯中,又无数次的将《愁空山》、《苍》、《野火》、《飞歌》等大型竹笛协奏曲带到世界各地进行演出。可以说,在演奏的领域,她为竹笛带来了无数种可能,带来了无数种新的形式,并在继续探讨竹笛的可能性。然而,对于演奏家的她来说,对于乐器的挑剔程度远远低于对于演奏能力的追求,因为在她的理念中,通过演奏家的实力,让一根普通的乐器焕发出美妙的声音所体现出的价值,远比无尽止的苛求乐器本身重要得多。

作为教育家的她,为笛子界培养出了众多高材生,也先后编写和发行了数十部教材、唱片、演奏专辑。在执教至今的第十三个年头,她不只一次的强调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看到他们在舞台上非常完整而杰出的演奏,她的幸福感非常强烈,甚至不亚于作为优秀演奏家的自己在舞台上收获掌声和鲜花时的那种兴奋。因为她觉得自己在艺术上是有生命延续的,众多优秀的学生,不单继承了她演奏上的技艺,更是从她这里收获了艺术生命的血液。当记者问到在教育方面还有哪些想要实现的愿望时,她不假思索的说想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让未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前景展望变得有意义和价值,才能让竹笛这一传统乐器真正做到“背靠传统,面向现代”。

【演奏篇】塞北落梅吹野火,江南折柳颤空山。——粉丝写给唐俊乔的七律诗《俊娇》之颈联

音乐时空:11月30日,你在“贾达群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也有精彩的演出甚至是反串,正像你说的那样,近些年一直在独奏和协奏曲的舞台上奔波,为什么会选择参加这次室内乐演出?

唐俊乔:刚刚结束的“贾达群室内乐作品音乐会”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次音乐会因为是在上海举办,贾达群老师邀请的都是上海本土最有名的音乐家,民乐、管弦乐、打击乐等都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团队,以及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团队。贾老师很早就跟我联系了,特别诚恳真挚的邀请我出演他这次室内乐音乐会,而且我记得贾老师还特别提到“俊乔我知道你是独奏家,请你参加这次室内乐都是重奏,不是独奏,但是我非常希望你能参加我的作品演出。”我答应了贾老师的邀请,首先是因为我很喜欢他的作品,而且他跟我先生也是非常好的朋友;第二个呢,是我真的有十多年没有参加过室内乐了,也正好11月底我还不是那么忙碌,所以就一起参加了这次合作,非常开心。而且这次演出在全国的反响很好,贾老师从全国各地请了很多专家过来,对他作品的评价是极高的,当然对所有演奏家的评价也非常高。

音乐时空:这次你参与演奏的是贾达群老师的《秋山阙》和《融3》,而他也曾想为你量身定制过笛子协奏曲《边陲遗想》,这些作品或者说和贾老师的合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唐俊乔:你太厉害了,你怎么知道他曾想为我量身定制过笛子协奏曲《边陲遗想》,你是不是问过他了(笑)?的确是这样,而且是十年前他就想为我写的作品,但是后来他很忙碌,加上我也开始到处演出,结果就放下了。那天我们在排练的时候,贾老师问我还记不记得我俩还有一个作品,我说“四个字,边陲……边陲……”贾老师说《边陲遗想》,我俩都特别兴奋,因为是十年前说的这个计划。那么未来,我想贾老师还会将这个作品列在他的创作计划之中,我也很期待再次跟他合作。

我这次参演了贾达群老师两首作品,一首是《秋山阙》,一首是《融3》,非常喜欢这两首作品。《秋山阙》完全是民乐小组的室内乐演奏,我觉得它的配器非常有画面感,在演奏《秋山阙》的时候我就像是走到画卷里去了一样,这个图画不是泼墨式的、大江大河式的,而是非常清雅的一幅山水画卷,仿佛听得到画面里的潺潺流水声,还有诗人的吟诵……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感受。

《融3》是一首国际大融合的作品,我吹的是中国笛子,但是不粘笛膜,不是以往的竹笛明丽的声音,好像变成了新笛(无膜笛),为什么这么做呢?是为了模仿爱尔兰笛,因为这个作品最先是为爱尔兰笛及另外几种乐器写的。这次我用了新笛演奏,新笛的音色是很接近爱尔兰笛的,但它却又是中国竹笛。和爱尔兰笛的演奏在文化上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相信贾老师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因为“融”,本身就有“融合”的意思。如果《融3》之前是为爱尔兰笛,包括手风琴、打击乐、古筝等乐器写出的音乐画卷,现在用中国竹笛跟手风琴、打击乐、古筝及弦乐队、声乐融在一起,肯定是另外一种画面感和音响效果,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音乐时空:由郭文景老师创作的《愁空山》是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全球演奏频率最高的民乐协奏曲,你觉得自己是这首作品的伯乐吗?

唐俊乔:我当然是这首作品的伯乐,它能成为全球演奏频率最高的民乐作品,也是因为我在全世界演奏它的次数太多了,全球著名的交响乐团几乎都邀请我演奏过这首作品,比如英国BBC交响乐团、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等。除了这些国外的乐团,国内知名的交响乐团,像中国爱乐、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杭州爱乐、广州交响乐团等也都演奏过《愁空山》。还包括几乎所有的一线民族乐团都跟我合作过这首作品,如上海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乐团、中央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等。

猜你喜欢

贾老师室内乐演奏家
演奏家
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在音响上的新探索
神秘的礼物
你猜我猜大家猜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师恩难忘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大师很幽默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