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

2015-07-10徐敏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贝多芬

徐敏

摘要:作品57号《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时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独奏曲之一。本文以《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分析,以展现本首奏鸣曲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形式以及贝多芬无比坚强的音乐精神。同时笔者希望通过对此曲的研究,为钢琴演奏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贝多芬 创作背景 作品研究 音乐精神 演奏要点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为古典主义转入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作品。毋庸置疑,没有哪位演奏曲目丰富庞大的钢琴家会在保留曲目中删掉这一首,即使是最年轻的钢琴演奏者也能够通过热情奏鸣曲来寻找到进入贝多芬音乐的入口。①要让听众领略作品独特的魅力,就必须先学会如何用音乐把历史和情绪传递给听众。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一首带着个人情绪浪漫主义的古典作品,这部作品非常直观地把贝多芬成熟的创作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在那个文艺复兴的年代,人们渐渐从教条中走向自己,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以人为本”,贝多芬在此时用音乐与他的命运作斗争,他的音乐饱含个人情绪激励着人们,《热情奏鸣曲》传承至今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听见、享受,从而引起几个世纪的共鸣,这就是没有人能抗拒得了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一、贝多芬与《热情奏鸣曲》创作背景

作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又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强力开拓者。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依然创作了许多类似第九交响曲(作品第125号)这般的鼎世佳作。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9首交响曲、32首编号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其中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后人誉为音乐史上的“新约全书”。

(一)贝多芬音乐创作简述

贝多芬的创作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音乐艺术形式。无论是器乐作品、室内乐、艺术歌曲,还是交响乐、歌剧、钢琴协奏曲这类的大型作品,都能感受到贝多芬在创作中体现的人生哲理和音乐精神。

从风格上来看,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明显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从1792年至1800年左右,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贝多芬音乐风格中代表意义的“英雄性”在这些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现,早期作品包括在波恩和1800年以前在维也纳写的一些室内乐和第1、第2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悲怆》、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主要沿着海顿和莫扎特的惯用创作道路上有所发展。所以说这个时期可以看作为贝多芬的“创作准备”阶段。

从1803年至1805年,则是贝多芬的创作成熟时期。贝多芬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对音乐的迷恋、对宗教束缚的抗争、对丑恶和封建的鞭笞,成为贝多芬创作中期大多数音乐作品的主题。期间诞生了诸如《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歌剧《费德里奥》。这一时期,贝多芬也努力探索并发展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和曲式结构功能,打破原有套曲相对机械的程式关系,使得音乐形象充滿了戏剧性,乐章和乐章之间、主体和主题之间充满了对比性,较为著名的《f小调奏鸣曲》(热情)和《C大调奏鸣曲》(黎明)就诞生于这个时期。贝多芬的这些创作要求和想法直接影响到他对原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和尾声进行与海顿、莫扎特极为不同的对比和扩展。

1816年至贝多芬去世的这十年时间是其创作的晚期阶段,最后六首钢琴奏鸣曲以及《D大调庄严弥撒》都体现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再次升华以及独特的音乐创意。虽然表面上看创作属于“低潮”,但在耳疾、精神压力、经济困难的重重危机下,贝多芬依然能创作出第九交响曲(作品第125号)这样的创世巨作。由于这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的部分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词。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漫长的音乐精神之总结。

(二)《热情奏鸣曲》创作背景

《热情奏鸣曲》,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重要代表作之一。同时这是贝多芬作品中最富有热情和斗志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充分展示了贝多芬对生活的英雄主义以及对自由的追逐。有关此曲,贝多芬曾说:“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吧! ”。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的主题表现的是人类的智慧和毅力必将战胜大自然的力量,其主题与此曲所表达出来的热情奔放、具有英雄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完全符合的。经考证,其实《热情》的标题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因为此作充满激情而起的,原来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号)(献给弗朗茨·冯·布龙斯维克伯爵)。②

虽然那时候的法国侵略者让贝多芬非常反感,但他却对法国民风却十分热衷。不难发现,在那个时期里贝多芬的精神上也同时受到了革命思想的鼓舞。他从失望中重新站立起来,并从悲伤情绪中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促使了他能以饱满的力量继续与邪恶斗争,他心中抱以必胜的信念,将这一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地表现在《热情》奏鸣曲中,其创作达到了思想与技术的结合,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将古典主义的理性与庄严、浪漫主义的感性与张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③相比贝多芬之前的音乐作品,这首热情所呈现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不安的情绪更为勇敢大胆,仿佛贝多芬就在战场上为着自由民主而咆哮而战斗。所以笔者认为这首热情奏鸣曲所表现历史的深刻性和矛盾性以及英雄性在贝多芬中期之前的作品都是史无前例的。

二、《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分析

在《热情奏鸣曲》中,贝多芬的艺术气质得以完整体现。内容和形式的无比和谐,勾勒出艺术的灵魂。现就《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体进行分析阐释。

(一)呈示部

呈示部(1-65小节)是f小调,节奏12/8拍。刚开始的主部主题出现的动机a延续了四小节,后面在重属导34和弦至属6的终止式中结束第一句;

主题的第二个乐句与第一句不同的是,第二句行进了6个小节,最后也是在重属导34和弦解决至属6的终止式中结束。从第11小节开始,是主部主题半终止之后的一个扩充,最后在第16小节结束主部主题(二级6和弦至属6和弦不完满变格终止)。

总体来说,主部主题可以分为两个大乐句加一个扩充。 第三小节、第七小节与第九小节中充实的和声,级进的旋律和颤抖的装饰音,行进着彷惶、小心的动机延续。

连接部分为两个段落,依次是连接部I(17-23小节)和连接部II(23-34小节)。连接部II的属持续音一直持续到34小节时,和声发生了变化,引入副部主题。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第35-50小节)开始于主部主题的关系大调—降A大调。副部主题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35-39小节,40-46小节),动机是类似主题a的节奏但旋律材料的走向却恰恰相反的副题动机b。

之后在43-46小节出现了K46到属七和弦的终止式,而后一个急转直下的单声部分解和弦一直持续到第50小节,这里则是副部主题的延伸,期间和声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结束部(51-64小节)调性来到了降a小调,63至64小节出现了属34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并在低声部再次引入了呈示部主题的动机材料a。

(二)展开部

展开部(65-135小节)继承了呈示部主题材料a和副题材料b的发挥,虽然调性和音域高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动机是一样的。根据材料和调性,我们将展开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5-78小节,第二阶段是从78小节低声部出现主题材料a开始,一直持续到108小节。第三阶段是从第109小节出现副题材料b开始,一直持续到135小节。130小节至134小节是再现部分的属持续音,没有解决,直接引入再现部分。

(三)再现部

经过五个小节的属持续,再现部(135-238小节)依旧是f小调,主部主题也同样运用了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动机a,在138小节重属导三四和弦到属和弦的终止式上结束了主题的第一句。第140至145小节是主题的第二个乐句结束在一个K46和弦到属和弦。经过146至151小节的主题扩充,第151小节二级六和弦至属和弦的终止式之后迎来了连接部(152-173)。

再现部的连接部同样由两个材料组成,第一阶段是第152至162小节,这里出现了主部主题材料a的变化形态。第二阶段是163至173小节,持续的属持续音C是为了迎接和呼应而后的副部主题F大调的调性。

副部主题(小节174-190)开始,便来到了同名调性F大调,在182至183小节处,出现了K46至属七的终止,而186至189小节一样是副题的一个延伸。

结束部190小节开始,是副题的同名小调f小调。这与呈示部副题至连接部的调性变化形成对称。在201小节至202小节属三四和弦至主功能的终止式中结束。

这个时候低音声部再次出现了主部主题动机a(203小节)。

这里则是主部的第二次再现。第二再现和呈示部对比,其是缩短后的变化再现部。第203小节始,调性依旧是f小调,从203小节至210小节是第二次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其后省略连接部直接进入副部主题(211小节)。副题在216至217小节处是一个导三四和弦到主六和弦的终止式,之后引出第二再现的结束部(218小节),最后在240小節的属七到主的终止式中结束这一部分(在231小节和233小节处分别出现了K四六和弦和属和弦)。

伴随着副部主题b动机,尾声(240至曲终)终于到来。由于在246小节和256小节出现了两次K四六和弦—属—主和弦,在之后257小节的低音声部也再次出现了副题b动机,尾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乐章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高度逻辑思维性的奏鸣曲。贝多芬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破坏奏鸣曲式,而是利用这一形式完美地表达了他的辩证哲学。

三、结语

《热情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f小调的调性代表着贝多芬的激情与不屈服。贝多芬有一个观点,认为人的意志和智慧必将战胜命运。这首奏鸣曲所表达的主题—桀骜不驯、不服输精神正是与他长期以来固守的思想观念统一。整首奏鸣曲充满力量,也常常被选出单独演奏的曲目之一,是世界钢琴文献中的珍品。第一乐章为快板,以一个简单的材料进行巨大的戏剧性发展和对比,是一首紧张、而又激烈的乐章。作品中充斥着极度不安的情绪和状态,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随着一个不安和紧张的分解和弦,第一乐章的便开始:第一主题在每小节四个重音的快速进行中迅速展开,节奏稳而不失庄重,仿佛作曲家在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等待着爆发,提出了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希望引起众人的共鸣与支持。此时,第二主题在此背景下缓缓道来,这一主题换了另外一副景象,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充满了光明,表达了作曲家对幸福生活和民族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与第一主题形成了强烈却衔接的天衣无缝的对比。这一乐章是贝多芬音乐的英雄形象的发展段,表现了作曲家无法抑制的不安的情绪和顽强的意志。曲中,音乐转入阳光幸福,这一点也表达了他的内在需求,而后来希望的昙花一现让他的需求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压抑不安的第一主题再次出现强调矛盾的尖锐掀起了另一幅不可阻挡的热情和愤怒,比之前更加焦虑狂热。再现部就像一股愤怒的热浪,不断的翻滚拍击斗争着直到第一乐章的结束。④

第二乐章为行板,降D大调,变奏曲式。音乐进入安然平静,贝多芬从不安焦虑的第一乐章平息下来,仿佛他的反抗得到了共鸣,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他把自强不息的光明注入到第二乐章,更是充满斗志。这一乐章与第一乐章的热情有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股反抗精神,但依然充满美感,并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安然平静的主题后面,随着三个变奏,节律渐渐的活泼起来,感受贝多芬缓缓的“苏醒”,克服了不安和无望,意志依旧坚强。

第三乐章为快板,节奏为2/4,奏鸣曲式。音乐气氛又开始紧张,却比之前更加坚定不屈,没有了不安焦虑,更多的是勇敢。第一主题描绘出一个勇敢向前的战士的战斗场面,英雄形象展现出来,鼓舞人心并且满腔热血;第二主题则更是进一步,重复着第一段落的主题,再次体现了贝多芬不屈不饶、抗争到底的精神。斗争的规模更趋宏大,引子中突然响起了战斗呼声般的号角,气势奔腾的第一主题,犹如高昂激动的斗争情绪,气势不可阻挡。第二主题描述了顽强的反抗,进一步表现出对美好的向往,直到尾声,奔流的音符汇聚一起,迎来悲壮的结束。

历史上,演奏这首奏鸣曲的钢琴家多不胜数,可见此曲不论在演奏、还是研究上都极富重要性以及吸引力。这首曲目在演奏技巧上最为突出的难点就是整部曲目中十六分音符的演奏清晰问题。例如第一乐章55-57小节的十六音符。和声以及旋律的变化并不复杂,但要演奏的非常均匀和精细则不易,慢速练习是唯一的办法,需要时刻保持每个音符的独立性和颗粒性,又能组成连贯优美的乐句。

本首作品的和弦的演奏問题一直是让演奏者比较棘手的。以第三乐章为例,第168小节,紧接炫技性连接部之后。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演奏时大臂的放松,身体前倾,试用到腰部的力量,并加上丰富的踏板支撑,注意疾速而至的音乐以及让这个部分十分具有“倾向性”。

连续和弦的行进也是本曲的一个技术难点,如本曲最后一段急板部分(第308小节-324小节)。在练习这几小节时,最好是在慢速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将左右手键盘的位置记牢,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手与键盘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在快速的弹奏中演奏的姿势不能变,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不能紧张,要放松。

《热情奏鸣曲》代表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音乐精神。自信的气质、不屈的勇气、斗志昂扬的姿态一直发展到尾声。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用最平凡的素材和最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那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

注释:

①周晟:《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Op.2 no.3的演奏技术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②高珊:《钢琴音乐史上的丰碑——贝多芬研究》,青岛: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③雷德文:《浅析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2007年。

④郭汀石:《浅析贝多芬钢琴曲<热情奏鸣曲>》,《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英]埃蒂斯·奥加.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贝多芬[M].萧美惠,林丽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杨孝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4]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5]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