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2015-07-09潘光建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潘光建

摘要:保育猪饲养管理是现代养猪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掌握正确的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是生猪养殖成功,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意在结合多年生猪养殖生产第一线的经验,对保育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系统的剖析,主要包括保育猪舍(栏)的准备技术和保育猪管理、饲养的关键性技术,为我国生猪养殖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引言

保育猪也称断奶仔猪。保育期是仔猪断奶后独立生活和成长的开始,其胃肠功能、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免疫力还不强,保育期阶段重点就要按照保育猪的这些特点,控制好环境,减少应激和疾病,确保保育猪健康、稳定生长,为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和育肥期生长奠定重要基础[1]。正确掌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改善和提高生猪的健康状况,降低死亡率,提高生猪饲养水平,进而有效实现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保育猪舍准备的关键技术

1.1 保育猪舍的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保育猪舍的设施设备是养好保育猪的关键之一。总体要求是利于保温防暑、饲喂操作、粪污清扫,保持猪栏清洁、干燥,为保育猪健康稳定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1.2 保育猪舍的消毒技术

首先,应利用高压清洗设备对保育猪舍栏、地面、墙壁、卧床、食槽、饮水装置等进行全面冲洗,确保这些地方清洁;其次,应对所有需要饲养保育猪的栏舍、用具及设备的表面进行火碱水喷射消毒,并确保能够充分全面的浸润3到5d。最后,当所有器具干燥之后,应用高效、刺激性较小及广谱的消毒药水对空栏舍进行彻底喷洒,24d后应用火碱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空置7d,转入保育猪。

1.3 保育猪舍设施设备包括温度控制设施用前检查技术 转进保育猪前应对保育猪舍的栏位、食槽、饮水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能正常、安全使用。同时,应对猪舍内容温度进行调整,控制在保育猪适宜温度,维持在28到30℃,全部准备好后转进保育猪。

2.保育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2.1 适时转栏、合理分群

保育猪转栏、分群一般安排在傍晚进行,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确保仔猪的健康和安全。分群时,应严格按照同窝、体重相近的健康正常仔猪一起进行饲养,把病弱、不正常的仔猪进行隔离,并给予优厚饲养,以防控疾病传播。甚至对个别健康而弱小的仔猪用寄养方式放在个体大小相似的未断奶的仔猪中延时断奶。同时还应进行仔猪调教,让其区分和固定睡、吃、排泄等区域,确保猪舍(栏)的干净和卫生。

2.2 断奶后的前15d饲养

规模养猪场仔猪在断奶之后,维持原圈和原种饲料饲养l-2d后要及时转舍,有利于仔猪尽快适应。由于断奶不久的仔猪在营养上会受到极为明显应激反应,小肠绒毛会受到损伤,各类消化酶活性会有较大幅度降低,因此仔猪在断奶后5到lOd,应继续给予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营养全的饲料。为此转舍后5-7d要仍用乳猪饲料饲养,同时不可让其吃得过饱,要少食多餐,饲喂5次/d,以防下痢。然后再逐步落实饲料的过渡转变为保育猪饲料喂养到14-15d,之后让其自由采食。

2.3 饮水管理

水是保育猪每天饮食的重要物质,如果饮水不够或饮水质量较差,则会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同时会影响到仔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猪舍内安装的自动化饮水装置,确保保育猪每天有足够、干净的饮用水。

2.4 猪舍环境管理

(1)温度调控。仔猪在断奶转进保育猪舍的温度应控制在28到30℃,之后每周调低1到2℃,直至降低22到25℃,在进行保温时最好应用对保育猪舍环境无污染的热源,断奶不久的仔猪保温可有效降低寒冷应激,进而减少腹泻和寒冷导致的疾病发生生[2]。

(2)合理的圈养密度。每头保育猪应拥有0.4m2的空间,确保科学合理的圈养密度。如果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猪舍空气质量降低,仔猪群居空间小,环境不佳,易造成互咬和相互争抢等情况,如此易引起疾病发生。

(3)通风换气管理。在寒天由于猪舍要求保温,门窗关闭较为严实,易导致猪舍内空气出现污染,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使得空气中各种病菌浓度增加,易对仔猪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所以,饲养中不但要在中午有太阳期间及时适当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确保猪合适宜的温度的同时又得到良好通风和换气。同时应维持猪舍合适湿度,控制在65%左右[3]。

(4)环境卫生和消毒。应每天对猪舍和猪舍外环境进行全面打扫,及时清理猪粪,2-3次/d,并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保持1次/3d消毒,消毒当天应把猪舍内所有杂物进行全面清理,主要有猪粪、余饲料等,等全面干燥后应利用高效、刺激性较小的消毒药水进行全面消毒。夏天还要注意灭蚊蝇。

(5)预防咬耳尾。仔猪有嬉戏、咬玩的天性。在保证饲料和湿度的情况下,可以在猪栏内吊上橡胶环、铁链或者塑料棒等让他们玩耍,分散注意力,减少互咬耳尾现象。

2.5 保健管理

(1)酸化剂保健。酸碱度对保育猪的饲料消化和营养吸收极为重要,在哺乳阶段乳酸菌的产生的乳酸和胃内分泌的盐酸会胃内维持降低的酸碱度,所以可有效降低有害细菌在胃肠内的繁殖。当断奶后,乳酸菌的数量会大大降低,而盐酸的分泌的提升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仔猪很难保持胃内降低水平的酸碱度,故而在断奶的早期阶段,应在仔猪日常饲料中添加定的有机酸。

(2)酶制剂保健。因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所以要增加适量的外源性酶,可有效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消化不良和腹泻的发生率。

(3)预防保健及驱虫。保育猪断奶不久,因突然失去母乳的抗体,胃肠道内的各类致病菌会大量生殖,同时因仔猪抵抗力较弱,因此保育猪更易发生交叉性、混合性感染,尤其易出现水肿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系统病变。所以,在断奶后仔猪的日常饮水中添加一定的电解质物质,连续使用3d,可增加仔猪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4]。3d之后应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预防性药物。仔猪在断奶后的60d应进行一次驱虫,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另外,应对仔猪进行免疫处理,规范免疫程序。

3.结语

保育猪饲养管理需要有良好来技术知识支持,本文首先对保育猪舍准备的处理技术进行剖析,包括猪舍的环境、温度等控制设施设备的处理技术,再对保育猪饲养密度、分群、环境调控、饲料、饮水、免疫、保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剖析,以期为保育猪的良好饲养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文各.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解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01):244

[2]王美凤.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4):348 349

[3]宋亚林.对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畜禽业.2013,22(09):3559

[4]叶聚科.浅谈保育猪的饲养管理[J].畜禽业.2012,12(06):41-42

猜你喜欢

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AI全科教师开发:基础、模型与关键技术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