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机制研究

2015-07-08胡建

重庆行政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学位重庆市办学

胡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间坚持“沟通合作”与“友好竞争”的办学理念,深入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指导方针,不断探索和开展联合办学形式,规模日益增大。联合办学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提升高校地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师业务水平均起到了重要作用。重庆市大学联盟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联盟内学校间学科互补的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有力提升了联盟高校和重庆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其中联合办学培养双学位专业是重点合作项目之一,这种双学位教育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增进了校际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创造了空间。加强对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的必要性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而获取的学位,主修专业与兼修的第二专业分别为不同的学科门类。[1]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是重庆地区六所高校开展双学位的联合办学模式。该模式具有地域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其通过跨校选修课机制,从而实现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使学生具有新颖的校园文化体验和更加广阔的知识结构。

(一)联合培养双学位有利于满足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呈现出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传统意义的学科专业分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新兴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社会高度重视那些具有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2]双学位教育满足了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单一形式,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而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特色,如西南大学的心理专业、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均是各校的强势专业,该机制的运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对另一学科的知识也有较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在不同学科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

(二)联合培养双学位符合高校教育的创新理念

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是对高校教育创新理念的贯彻。重庆六所高校通过运用区域性校际合作这种新颖的办学模式来开展双学位教育,有助于改变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知识掌握单一性的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生存能力。

(三)联合培养双学位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实施双学位教育能充分发挥各高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高校服务面。双学位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利用晚上、周末或其他节假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这种办学模式使双学位教育与学生主修同步进行,大大节约了学生的在校时间。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使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学校的优质课,教学质量高的特色课和改革力度大的创新课,从而形成群体优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四)联合培养双学位有利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双学位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他们在学好本专业课程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学习另一专业课程,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在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4]

二、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机制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借鉴其他省市联合办学的经验,紧密结合重庆市各高校的学科优势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但该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在办学理念、政策指引、内部机制、教学体系方面均存在缺陷。

(一)办学理念出现偏差

重庆市大学联盟是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目的而建立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高校缺乏对联盟办学理念和自身实力的研究,导致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的办学理念出现偏差。各高校在双学位工作中,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纷纷设置社会需求量大,易于就业的专业,导致同专业毕业生大量涌现,造成就业市场饱和。有些学院以双学位工作来增加创收作为主要办学目的,在宣传单上对其师资力量、办学设施予以夸张,对报名双学位的学生不加任何区分的一概录取,学习过程中不严格监管,导致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

(二)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与制度规范

作为高校的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在区域性校际间联合办学培养双学位的具体制度上存在一些政策空白,阻碍了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机制的运行。虽然《高等教育法》第十二条指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但对于联合办学的具体要求、制度设计、组织建设和监督机制等影响联合办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联合办学的细化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重庆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出台关于高校联合办学的专门法律规章与管理条例,造成各方参与高校联合办学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法律责任。在已有的政府文件中,也未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从而使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在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与制度规范的背景下,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

(三)内部机制不健全

虽然重庆市六校联合办学对学分互认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仍未建立科学的学分转换标准体系,在学分互认规范、标准、程序上有模糊之处,这会对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机制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机制实行时间不长,因此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较多不完善之处。因为没有相关文件的指引,教育部、各级政府、社会均未采取有力的外部监控措施,并且高等学校内部的双学位质量体系也不完备,包括生源控制不严、缺乏独立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制度体系不全、过程监控不力、信息反馈体系不闭合等一系列问题。[5]

(四)教学体系不完善

双学位教学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往往缺乏科学严谨的精神,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来的知识背景,且各高校在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等方面没有确定协商机制。规划课程设置时考虑不周全,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基础薄弱的同学压力较大,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双学位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与实践,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时间安排上,双学位教育多安排在周末,开课院系一般派年轻的、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年轻教师授课且部分教师教学不认真,随意调课、停课,成绩考核不严;学生由于跨校报读第二专业,缺课现象严重。

三、完善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的建议

为了使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机制更加成熟,从而彰显重庆地域的办学优势与师资力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加强联合办学的理念支撑

办学理念是对教育定位、教育目标思考所形成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它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加强联合办学的理论支撑,对校际间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建立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高校要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作为目标。办学过程中,应把“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注重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强特联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坚持求同存异的理念。在每所大学办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重庆市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是在多方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高校在指定合作目标和内容时,要树立“求同存异”的理念,找到多方共同点,规避分歧,学会放弃,坚持有退有进,从而保证联合办学培养双学位机制持续、健康地发展。最后,坚持合作与竞争相互结合的理念。重庆市大学联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使高校间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但合作也是一种竞争方式,它是一种具有促进作用的良性竞争。因此,高校联合办学培养双学位时,也应当按照公平、诚信、合法的原则进行有序竞争,通过校际间合作大幅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指导

高校联合办学培养双学位涉及大学联盟和双学位教学两个方面,其发展急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便各高校有章可循。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国家和省市多层分工合作的方式来推进联合办学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国家应从整体上把握联合办学双学位的政策导向,通过进一步完善双学位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双学位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规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管辖范围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的操作要求和办理流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对辖区内的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提出具体的监督管理规范。从而借助两个层面的行政力量和政策引导以保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规范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高校内外合力健全内部机制

高校外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与社会。政府不仅要制定适合联合办学双学位教育的政策,还要定时组织力量对高校进行抽查评估,若发现有问题的院校,需要求其整改。社会的力量主要来自企业、已经毕业的双学位学生。让企业也参与进来,并及时听取已毕业双学位学生的建议,从而培养出更多运用型、技能型的人才。

高校应着重从联合办学的组织机构、学分互认体系和质量监控三方面完善内部机制。第一,重庆市高校联合办学的组织机构是由联盟学校的校长组成,组织成员的高素质性和双重性使其管理较为复杂。笔者建议成立高校联合办学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联合办学双学位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第二,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教育应着力推行学分制改革,实行完全学分制。双学位教育学分制改革应当与弹性学制、选课制度等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时间选择上有更大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各高校应建立闭合的双学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规范双学位本科专业设置审批程序,严格控制生源和开展针对性补偿教育,建立相对独立的质量监控组织,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构建动态的、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6]

(四)全方位完善教学体系

完善的教学体系对联合培养双学位机制的健康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体系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双学位教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对学生报名前和修读过程中的指导。学生报名前,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应对学生选择双学位专业进行讲解和引导,特别是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之间的联系、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把控等,避免修读的盲目性,有效预防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适应而中途放弃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开设双学位专业的院系要加强对选读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特别是对学生主修专业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修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适时调整学习计划,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完成主修专业、双学位专业的学习。其次,实行导师制以加强学生指导。笔者建议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应实行“辅导员+导师制”的工作原则,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学生的行为管理工作,导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帮助学生制定比较科学的学习计划,从而使学生顺利毕业。再次,制定有效的奖励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各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比如:奖学金、评优评奖等,这既可以挖掘复合型人才的潜在培养目标,也能促进双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倡导新媒体方式的运用。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的特殊性在于学生需利用周末、寒暑假跨校学习,路途遥远且时间上经常存在冲突。各高校可以借鉴远程教育这种方式,合理利用新兴的网络工具完成授课与上课的工作。[7]特别是要针对双学位教育开发网络课程,利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主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

[2]王凤玲,孙孔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45.

[3]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2007(2):27.

[4]王凤玲,孙孔涛.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4):46.

[5]罗新祜,陈亚艳.高等学校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74-176.

[6]罗新祜,陈亚艳.高等学校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77-178.

[7]李利荣,常春,吴丹雯等.关于双学位教育的几点研究意见[J].科教导刊,2013(19):31.

作者: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双学位重庆市办学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中原工学院双学位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