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5-07-08尹丽张军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尹丽 张军要

摘 要 阐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各个层次的要求和特点,并以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核酸结构教学单位为例,详细进行目标阐述。

关键词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生物化学课程;核酸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84-02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its composition, requir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We select the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 as the model to explain.

Key words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biochemistry; nucleic acid

合作教学是构建新型师生和生生关系的重要教学方法。合作教学的实行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问题,这是合作教学的一个关键和基础,否则一切的讨论和合作都无异于纸上谈兵,起不到真正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来设计教学目标,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行合作教学的时候有的放矢。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是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包括认知、情感、运动等三大领域[1]。平时应用更广泛更多的是认知维度,其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种分类方法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过程。相对于以往抽象的教学目标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对教学目标更有指导性并可评价,并能从更深层次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思考,而依此设置的层次问题对学生也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促进。而在知识维度的教学目标分类分为四类,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这两个不同方面的教学目标分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具体关系见图1。

综合这两种教学目标,一共可以把教学目标大概分为24种类型,具体如表1所示,在教学中更多时候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四种目标中。虽然说这24种类型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但应该适当增加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教学目标并不是对等分布,比如知道层次的元认知知识没有评价和创造层次的元认知类型更加有效和可行。

现在主要对认知维度的六个层次进行说明。

1)记忆又叫知道,主要是知识的认识并加以记忆。注意涉及具体或抽象知识的辨认,会建立知识的框架,常见的关键词有记忆、识别、列表、定义等。

2)理解:只是对知识相对较浅层次的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刻的理解。可能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肤浅的,但是学生大概能把握知识的内容,对一个信息可进行阐述或说明,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组织。关键词有说明、区别、归纳、比较、解释等。

3)应用,主要指学生可以把相对抽象的知识应用到适当的情境中。这种应用不是非常全面、非常综合地运用知识,是相对初步的直接应用,但这种层次是一种高水平的理解,是建立在概念、方法、规律等层次之上的。关键词有分类、举例说明、论证、操作、应用等。应用与程序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4)分析:分析的最终结果是知识结构更加清晰。这个层次要求可以把问题或材料分解成其组成要素,从而使其中包含的概念联系更加明确。关键词有分析、实验、组织、对比、辨别、区别等。

5)评价,指基于准则和标准作出判断。评价类别包括的认知过程有检查和评论。综合的基础是分析,要求能全面分解各要素,并能再次重新组合成整体,以创造性解决问题。这其中要求学生制订合理的解决问题步骤、计划并进行推论,要求层次比较高。关键词有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检查、评论等。

6)创造,是六个目标中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要求不能主观臆断,必须是在对知识深刻理解并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或者综合知识内外资料,做出正确的推断。关键词有产生、计划、生成等。

而在四个知识维度上,事实性知识主要是用于理解知识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范围可能非常大,出于教育的目的,可能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取舍,主要包含术语知识与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主要包含分类及类别之间关系的知识,是更复杂结构的知识形式,包括各种模型、理论等,主要包含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理论和模型的知识等;程序性知识是做事的程序,就是如何做某事,可以是解决一道习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主要包括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技术和方法应用,什么时候用这些程序等;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识的认知和自我的认知,这点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具体学科和专业技能的认知不同,主要包括策略性知识的认知、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认知、自我的认知等三个类别[1]。

在教学中尝试以上分类方法的应用,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刻,并能举一反三。以核酸的结构一节课四学时为例,如表2所示。

其中,评价和综合层次更多涉及元认知和程序性知识,当然也是建立在对概念知识的认知基础上。也就是这些目标在某些程度上都是相互渗透的,在完整分类表中用*表示,具体见表1。

这样设计的问题可以触动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并能自己进行正确判断,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和持久,真正起到合作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教学一定要超越对回忆认知维度的局限性。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评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目标就应该包括与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相联系的认知过程。这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测验也提供了很恰当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