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织布”创意美工教学探索

2015-07-07裘申魏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

裘申魏

摘 要:不织布,又叫无纺布,是一种通过高科技工艺制成的类似布料的絮垫。我们通过教学力求儿童通过创意,设计各种形象、图案,经过剪、贴、缝等技艺巧妙地利用不织布丰富的色彩搭配,配合填充棉、配件等材料来手工制作各种各样具有儿童审美情趣的玩偶公仔、挂饰、家居用品、装饰品,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设计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

关键词:不织布 美工 教学探索

一、缘起

不织布,又叫无纺布,是新一代的环保材料,是一种通过高科技工艺制成的类似布料的絮垫(图1)。这种布不会像棉布等其他布料那样,出现毛边、抽丝等情况,并且色彩丰富,价格低廉,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用来制作一些布艺小物容易定型。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这种布料特别适合儿童进行美工创作,于是将它引入到小学美工教学当中。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不织布美工教学的作用,创编一套具有教育性、系统性、科学性的不织布手工校本课程,笔者组建了专门用于开展不织布教学的手工坊。同时,笔者还力求儿童通过创意,设计各种形象、图案,经过剪、贴、缝等技艺巧妙地利用不织布丰富的色彩搭配,配合填充棉、配件等材料来手工制作各种各样具有儿童审美情趣的玩偶公仔、挂饰、家居用品、装饰品,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设计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

二、困难与解决策略

困难一:学生缝制技能缺失

笔者认为进行不织布美工教学,首先要把基本的技能教给学生。不织布美工具体的表现手法,笔者从大的方面归纳为两种:平面拼缝和立体拼缝,从中涉及到画稿、剪裁、缝制、拼贴、组合等众多基本技能。然而在学生实际的生活和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很少接触针线缝制,甚至有些学生从来没有碰过针线。长期以来缺少必要的训练,使得学生用针线手工缝制的技能严重缺失,而这一技能又是进行不织布美工教学需要孩子们必须具备且要不断强化的。

解决策略:循序渐进  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强化学生的缝制技能,同时避免学生对这一枯燥的技能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影响到今后的不织布美工教学的开展,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阶段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第一阶段:开始之初,笔者不让学生不用针线缝制,采取用剪刀剪裁、胶水拼贴的方式制作不织布拼贴画,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通过剪裁、拼贴了解不织布与纸张等其他材料不同的特性,同时通过自己制作的美丽的拼贴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2)。

第二阶段: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针线,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缝制的兴趣。如利用“穿针引线”的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线上穿的针多)提高学生学习如何穿针眼的兴趣;利用“结绳记事”的故事和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打线头的兴趣;利用“走迷宫”的游戏(学生在不织布上自制迷宫互相交换,用针线沿迷宫路线进行缝纫),提高学生练习用针线进行直线、曲线缝制的兴趣。众多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这项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布艺手工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能运用针线缝制作品(图3)。

第三阶段:由于不织布手工缝纫有许多的针法如藏针缝、回针缝、卷针缝、平针缝等,如果将这些针法一股脑儿教给学生,一方面学生一下子很难学会,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学会了这些针法,也不利于学生对这些针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于是,笔者根据这些针法的特点和适用的地方,设计了几个主题内容,将针法化解到每一次的主题制作活动中,这样学生既学会了针法,也了解不同针法的适用之处。到后期,笔者将同一主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针法缝制,让学生明白同样是将两块布片接合可以用不同的针法来缝制,缝制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帮助学生树立灵活运用各种针法的理念(图4)。

困难二:如何启发创意思维

美工制作是一种将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术活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开始进行不织布手工教学,笔者运用现成的不织布材料包和网络上的不织布教程来让学生制作各种挂件、玩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管是网络上的不织布手工教程还是现成的不织布材料包里,都有具体的图纸和操作步骤,学生很容易按部就班的照着上面的图案和步骤来做。对于从没有接触过不织布手工的学生来说,这种材料包和教程能够很快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但是如果长期采取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势必形成一种机械性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个性化发展,于是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屏弃了这种教学方法。那么怎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制作过程的要点,又能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开启创意思维之门,成了笔者思考的问题。

解决策略:鼓励学生探索,引发创新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笔者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下面,笔者试以自主开发的《可爱的小相框》一课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探索。本节课,笔者创设了:一、实物导入了解结构;二、探索方法激发创意;三、欣赏相框拓展表现形式;四、构想相框绘制草图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笔者通过出示精美的不织布相框让学生感受不织布的魅力;通过相片插入相框的过程顺势解决相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问题:“你家里有没有相框?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相框?”了解学生的学情。

第二个环节,笔者通过“锦囊妙计”——两片圆形不织布设疑,将最常见的方形相框通过向内、向外添加变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样子;运用两片圆形不织布进行师生互动拼摆,拼摆的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创意的思维。

第三个环节,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相框,讨论总结熟悉相框的表现形式和装饰材料等,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自己设计相框在表现形式、装饰材料等提供借鉴。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国际经济合作》课堂教学探索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微探
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尝试
跨界艺术创意在课堂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