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临床分析及护理风险防范

2015-07-05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低血压心脑血管患病率

付 琴

(巴南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重庆401320)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临床分析及护理风险防范

付 琴

(巴南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重庆40132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H)与体位性高血压(OHT)病症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血压测量结果其分为分成OH组(50例)、OHT组(24例)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ONT组,126例),观察不同年龄段OH与OHT的发生情况及三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结果>80岁的高血压患者OH与OHT的患病率明显高于65~8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与OHT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高于ON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H组与O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OH与OHT病症较常见,且多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需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

高血压;低血压,直立性;年龄因素;体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

在临床上,体位性低血压(OH)与体位性高血压(OHT)多发于老年人群中,且发生率也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长。OH则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站立3 min后,其血压值同平卧时血压值有显著下降,约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1/3[1];而OHT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站立3 min后,血压值同平卧位时的血压值相比较,有显著升高,约占老年高血压患者1/10[2]。一旦出现上述2种病症,将大大增加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冠心病与糖尿病等病症的患病率,极大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此,本研究选取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OH与OHT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65~89岁,平均(72.00±3.00)岁。纳入标准:均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中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均在65岁以上,能自行配合检查,能自行站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长期卧床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者,恶性肿瘤晚期者;无法配合检查者。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脑卒中与冠心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根据患者血压测量结果,将其分成OH组(50例)、OHT组(24例)与体位性正常血压组(ONT组,126例)。OH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6~89岁;OHT组中男20例,女4例,年龄68~89岁;ONT组男80例,女46例,年龄65~80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测量方法 由2名专业护士对所有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具体步骤为:在患者服用降压药物2~3 h后,借助标准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血压;先引导患者取卧位,在静息10 min后测量右臂血压,间隔1 min测量3次取平均值;后引导患者站立,待其双脚着地站立后测量右臂血压,间隔1 min测量3次取平均值,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水平与症状。

1.2.2 诊断标准 (1)OH诊断标准[4]:从卧位转为立位后3 min,收缩压(SBP)下降大于或等于20 mm Hg(1 mm Hg= 0.133 kPa),或舒张压(DBP)下降大于或等于10 mmHg。(2)OHT诊断标准[5]:从卧位转为立位后3 min,SBP升高大于或等于20mmHg,或DBP升高大于或等于10mmHg。

1.2.3 观察指标 (1)对不同年龄段患者OH与OHT的患病率进行观察;(2)对比观察三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OH与OHT的患病率比较 >80岁的高血压患者OH与OHT的患病率均高于65~80岁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OH与OHT的患病率比较[n(%)]

2.2 三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比较 OH组与OHT组患者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与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ON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H组与OHT组患者上述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临床上高龄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OH与OHT,且该类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脑卒中、冠心病与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ONT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同王萌萌[6]研究结果相似。为此,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上必须加强护理防范,具体结合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

3.1 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入院诊治过程中,护士不仅需测量其卧位血压,还需测量其立位血压,一旦确诊为OH或OHT,护士就需详细向患者讲解该病症发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应对措施,叮嘱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起床之前,先活动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床时慢慢转为半卧位,后转为坐位,将双腿下垂,待适应后再缓慢站立,没有明显异常情况后方可行走,切记不可起身过快;(2)洗热水澡时,需在旁准备好小椅子坐着洗澡,洗完后,坐着适应一会儿再站起,因为浴后,机体周围血管得到扩张,极易使老年人在体位转变中出现低血压情况;(3)不可久站,站立时最好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因老年人肌肉泵功能正逐渐下降,若久站,约500 mL血液将积聚在腿部,造成心脏血液的输出量不足,循环量减少,出现低血压情况。同时,护士还需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出现视线模糊、恶心与眩晕等情况,需立即坐下或躺下,并及时呼救医护人员;(4)排便后,不可立即站立,多食用易消化、粗纤维食物,减少便秘,养成定时大便习惯,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缓泻剂等,促进排便。

3.2 用药观察与护理 (1)在患者用药之前,需测量其卧位与坐位血压2次,并做好记录,在用药过程中,询问患者在站立时是否有眩晕、黑蒙等症状,同时定时测量患者立位血压,具体结合血压情况合理调整用药量,以免出现OH或OHT;(2)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而且在服药前,护士需告知患者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对需大量服用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患者,需注意观察其尿量的变化,观察其是否乏力、心脏传导是否正常,定期对其心率与血压进行测量,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7];而对于服用利尿剂降压患者,需叮嘱其尽量在白天用药,以减少夜间小便的次数,或是在床边放置便器;而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最好不要同时服用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若患者有明显症状,最好于餐后服用降压药物,一旦患者出现OH,程度较轻者,可引导其立即坐下或是卧位休息,同时测量其血压变化情况,情况较重者,则需立即引导其采取头低足高位,并将其衣领松开,给予低流量吸氧处理,而后告知医生对症处理[8]。

3.3 健康宣教 (1)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需确保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引导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睡眠充足,在卧床时,将其头部稍微抬高,与下肢呈15°~20°,以促进机体肾上腺素释放,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确保血容量的充足,缓解晨起症状[9];(2)给予患者饮食宣教,告知其需要少食多餐,进餐不可过饱,以粗纤维、高维生素且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确保热量的供应充足;而对于体质瘦弱的患者,需叮嘱其多补充蛋白质,以免餐后出现脑卒中或大脑局部缺血情况;(3)告知患者需适当运动,结合个体体质,于起床后1 h或进餐后2 h展开适当运动,如散步、做体操等,时常运动下肢,在站立时,做交叉双腿运动,经常抬腿,每天约0.5 h,循序渐进,适当增加运动量与运动项目,持之以恒[10]。

[1]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14-17.

[2]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院,2012,15(26):2982-298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刘春.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及体位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02-104.

[5]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6):26-28.

[6]王萌萌.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44-1445.

[7]刘虹,祝燕,黄卫东.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859-862.

[8]张海荣,王莉萍.脑血管病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安全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903-904.

[9]王幼红,张微.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4,28(3):140-141.

[10]袁慧,黎蔚华.健康教育对高龄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2):313-31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45

:B

:1009-5519(2015)14-2201-02

2015-04-17)

付琴(1980-),女,重庆巴南人,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E-mail:377935832@qq.com。

猜你喜欢

低血压心脑血管患病率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