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地理课程资源新天地

2015-07-02戴四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方位长江学科

戴四新

校外地理活动课,是利用校外丰富多样的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地理实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运用和内化课堂地理知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和过程。真实的地理环境,也是最能实现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发挥“协作”“会话”的意义建构作用的最佳场所。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校外地理活动?

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学科意识。

在大型校外实践课难以保证的条件下,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学科意识,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地理思维的习惯。地理是综合性与地域性兼备的学科,生活中无处不渗透地理学的学科要素,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要素链接为地理学科知识和问题,理顺这些要素的空间联系,探究各地理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地理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地观、生态环境观、全球意识等等。

地理认知的最初“图式”,是真实生活环境刺激儿童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地理教师所要做的是帮助儿童扩充这种“地理图式”,帮助学生自觉地从自身生活的实境中发现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现象。例如日出日落,昼夜长短,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已经习焉不察,现在把它作为一种地理现象加以观察和思考,描述方位、分析成因、探究影响,这就是一种地理思维。学生在上学途中,体会天气状况,观察物候变化,欣赏花开花落,进而把其转化为地理问题,带到课堂学习中来,就是最真实的学习情境的转化。

珍惜和利用每一次校外活动的机会。

春游、秋游、社区活动等,都是地理学科可资利用的校外活动资源。把这些活动自觉地与地理课程结合,将有效拓展地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每次出行前进行认真规划,有意识地提出地理问题,设定考察项目和内容,通过分组合作、会话,去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表象、探究规律、深化概念、验证所学,从而内化知识。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长江边春游、秋游,这成为地理野外考察的好机会。课文中的长江,我们只能从文字、地图和图片中感知、形成表象、提炼信息、探究原理。亲临其地,可以指导学生近距离观察长江、触摸长江、思考长江。

大家首先想到测量长江的含沙量、流速,这都是重要的水文特征。测流速的时候,学生各抒己见。

生1:最简单的方法是浮标法。把塑料泡沫扔到水里,看它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距离。

生2:还有墨水法。向江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在下游观察其经过的时间、距离。

生3:可以使用高科技,把手机放在盒子里,顺江飘流,用GPS计时定位测速。

很明显,真实生活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头脑风暴”,虽然他们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刻板痕迹,不一定适用,但就是在这种灵感碰撞中,地理“图式”的同化与顺应得到实现,可谓寓教于乐。

组织目的明确的地理专项课外实践。

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对地理方位的感知和辨识能力,我们组织了“城市公交线路方位观测专项旅游”主题活动(活动策划见上图)。旅游是一种轻松的户外活动,带限定词“方位观测”则使这次旅游带上了学科性质和任务,不是一趟普通的玩乐。项目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

地理空间方位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中的一项较基本且核心的能力。课本中的文本地图,由于其平面和静止的特性,不足以模拟真实空间中的方位变化。通过真实的旅行,在移动和立体的生活场景中,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更能得到有效训练。

(作者单位:荆州市钢管厂学校)

责任编辑 林云志

猜你喜欢

方位长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长江之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