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和规模并重

2015-07-02曾宪波鄢志勇胡晓勤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职业

曾宪波+鄢志勇+胡晓勤

武汉市交通学校(以下简称“交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连续5年突破了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近六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获奖等次及数量均在全省中职学校名列前茅。近几年,除升入高校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就被优质企业预订一空,呈现出“进出两旺”的局面。简玉麟说,交校办学追求的是质量、规模和效益协调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分享到学校改革发展的红利,让行业企业信任乃至佩服,捍卫职业教育的尊严。

确立“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办学价值取向

“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而社会用人和高校招录是有门槛的,如何让全部毕业生达到和超过门槛标准?”简玉麟认为,“成人、成才、成功”教育可以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这三者不是简单递进,而是螺线式提升,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简玉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三阶梯式”育人目标:培养合格公民所具备的人格——培养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人格——培养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格。由低到高,由最基础到与时代精神接轨,分阶段塑造人格,最终完成现代职业人的人格培养。

在简玉麟看来,职业学校毕业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为此,简玉麟提出了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的“三段论”,即“认知体验—实境训练—岗位历练”,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知体验”是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认知实践和在校接受模拟仿真教学,了解行业、企业和职业,明确岗位在哪里和岗位的要求,重在转变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形成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境训练”就是在校内外仿真(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活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组织形式,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技能组合)、基本方法和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岗位历练”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获取工作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能力迁移,强化员工要求,熏陶企业文化,内化社会责任和质量意识。

在实际育人、育才的过程中,交通学校始终坚持“分层教学、分类递进、分级达标”的“三分”人才培养范式。“一个充满失败感的学生,通过我们三年教育培养,重新燃起希望,找回自信,发现新的目标,若干年后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我们都有成功感。”

“我们绝不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简玉麟说,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是学生进校的“第一课”,班主任和班级素质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和想法,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学校开设有普通中专班、“3+2”中高职衔接班和技能高考班,积极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

“满足企业的今天,引领行业的明天”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职教人,简玉麟深有感触。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话题,他生动地比喻到,“鱼儿离不开水啊,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因企业需要而存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法宝之一”。

简玉麟认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有三种境界。最低境界就是企业需要人,学校负责提供,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学校被动满足企业的需要;其次就是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协同育人,共同建设,呈现校企双主体,比较典型的就是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学校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要;最高境界就是学校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科研优势与行业及行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企业合作共同引领行业发展。例如,我校积极参与全国机械行指委、全国交通行指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活动,编制专业标准,开发汽车维修课程包,承办各类竞赛培训,同神龙汽车公司和KONE电梯(中国)公司共同编写员工培训教材,这些在机械、汽车等行业引起强烈反响,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在这些行业中的影响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企业渴望与学校开展合作。神龙汽车、东风本田汽车、华灿光电、上海通用、丰田、斯比克、巴斯夫等诸多校企合作项目纷纷落户学校,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交通学校成为“通用AYEC项目优秀学校”“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企校合作优秀培训中心”和“SAE-博世汽车技师教学合作伙伴”。2012年,KONE电梯公司将原来“订单班”式的合作上升到员工培训项目,同时投入了价值近二百万的实训设施设备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今年,学校与KONE电梯、合康变频两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以期更加深入地探索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机制的改革。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学校办学,逐步形成合作机制,尽管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在这期间,我们受益无穷,形成了‘职业人才校企共育、重点专业校企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培、办学成果校企共享的‘四共校企合作模式。”简玉麟说,“校企合作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同东风雪铁龙标志汽车品牌的合作,让我们能够借助世界一流企业的优势,解决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双师培养问题,实训设施问题,新技术进课堂问题,学生高品质就业问题等等。与世界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更能够用前瞻的理念,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去实施改革。”

紧盯市场需求,把握现代经济技术发展走势,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学校发展

简玉麟在阐述其办学思路时,“互联网+”“信息化革命”“大数据时代”等时下鲜活的热点网络词汇,不时被提及。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校长,简玉麟思想之活跃,视野之开阔,令记者眼前一亮。

谈到对校长这一职务的认识,简玉麟更有一番独到的理解。他说,“一个善于改革、长于管理的校长,就是一名出色的企业CEO,他能将生产效益最大化,让他的产品畅销持久,让他的品牌百年长青。”基于这种理念,武汉市交通学校的发展战略始终立足于市场需要,适应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以前瞻性的、国际化的战略眼光来引领学校的办学行为”。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职业素养,这些都是教不出来的,必须让学生动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简玉麟介绍,为了“真枪实弹”搞实训,2007年学校斥资近60万元,引进B737-800飞机训练舱;2008年开办汽车“4S”店,打造“前店后校”模式;2009年购买三部模拟电梯;2011年通力电梯公司等企业捐赠实体电梯支持学校实训室建设;2013年又斥巨资购高仿电梯、自动扶梯,并打造湖北省第一个自动扶梯实训室。2014年,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基础上,启动学校智慧学习中心的建设,让“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思维融入学校教育。

建设实训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没有魄力不行。但在简玉麟看来,为培养学生真正地掌握一技之长,再大的成本都是值得的。“现在我们的实训基地,不仅具有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最前沿的技术资料,更有最真实的职业情景,学生‘上学就是上岗。”

2009年,学校同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办国际职教合作项目“中德汽车机电技术国际班”。简玉麟说,为了搞好中德班的教学,学校极力调整“东西时差”,着力促进“水土相服”,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管理实施等方面做好理念引进和模式嫁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品质,探索符合校情的职教国际合作之路。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团队,选派三名教师赴德国培训进修,聘用德方资深专家现场授课;建设中西结合的实训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专业教材和“满师证书”,使专业建设与德国标准接轨。迄今共招收107名学生,已毕业两届学生中88.9%的学生通过德方考核,取得了欧盟认可的“满师证书”,10名学生与德国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赴德国进一步学习培训深造,其他绝大部分学生应聘到中德合资企业工作。通过中德班的开设,德国专家教学精细化、规范化的特色为我校专业教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

在对职教规律的研究与摸索基础上,简玉麟结合职业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与学校领导班子一道深入研究破解了学校建设发展和改革创新中的一个个新问题,科学制定学校“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建设具有“大交通”特色、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国内一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以汽车为主干,以电梯技术、航空服务为两翼,围绕物流服务、轨道交通、船舶建造、焊接技术、光电子专业群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简玉麟十分注重专业规模的拓展,以实训条件带动专业发展。目前,交通学校已形成汽车、机电、商务管理、航空服务与旅游等五大专业板块,建有四大基地、八个实训中心,十个重点专业,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专业数量达29个。几年下来,交通学校打造了多个“第一”:湖北省第一个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国家重点实训基地、第一个现代化电梯技术湖北省重点实训基地、第一个东风标致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中心、第一家中职校园巴斯夫油漆培训中心、我国第一个东风雪铁龙钣金技术实训基地……

近两年,简玉麟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项目,构建智慧校园,逐步形成科学管理和有效教学支撑。同时,开始构思开设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和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并已安排教师开赴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公司(BOSCH)学习。这些决策曾一度遭到教职工的误解:“既缺师资,又缺设备,也无同行可以借鉴,弄不好,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哟。”简玉麟力排众议,他说,几年前,我们船舶驾驶、内河航运专业不也是响当当的专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今不也遭淘汰。互联网与新能源的结合将带来新一轮汽车产业的革命。当前,学校汽车类专业发展虽好,若不能紧跟产业的新变化培养人才,未来几年同样会面临新的发展难题。“借鉴都是走人家的老路,我们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杀出一条血路,要将汽车类专业打造成全而精的拳头专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车身修复、汽车钣金专业自开办以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一个毕业生至少有10家企业抢着“预订”;2014年新开办的汽车产业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的新生刚进校就被李尔汽车零件公司等企业“抢订”。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简玉麟激情飞扬,侃侃而谈。尽管武汉市交通学校的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省中职学校的前列,但是简玉麟不敢有丝毫满足和懈怠,他的大脑里总在不停地勾画学校未来的发展图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只有紧跟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来才能与社会无缝对接,学校的办学特色才会日益鲜明,学生才能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分享到更多的红利。”简玉麟说。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