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2015-07-02王雪莹张道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笔者

王雪莹 张道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 合理选取情境素材,创设游戏课堂

游戏是一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的活动,教学中创设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数学游戏,使得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位置》教学中,位置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除了要求学生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还要求学生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首先以学生体育课中的队列知识入手,在整队时,以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学生最熟悉的口令,带领学生走近左右知识。再结合向左转,向右转等队列知识,加强学生感官认识。随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些同学,进一步帮学生明确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位置关系。

接下来,为了引导学生建立以他人为标准的左右观念,笔者又组织开展了握握手、照镜子、听反话等多个小游戏。学生玩得兴趣盎然,学习效率得到了最大提高。整节课中,学生始终能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开心和愉悦,没有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枯燥与困难,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重视开展操作活动,创设实践课堂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注重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已成为教学方法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先让学生随意摆并写出算式,教师相机分析,不急于算结果,把操作活动和算式9加几相对应。为了让学生明确凑十法,笔者提问:“怎样移动梅花,就能很快算出共有多少朵梅花?”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相互比较,看谁的方法最容易算出结果来,从而得到先给9凑成10,再把10和剩下的梅花相加,得10+2=12的结论,所以9+3=12。学生明确了其中的方法,从而很快推导出9+5,9+6,9+7的算法和结果。

在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数的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找规律等都可以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时,根据他们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通过摆学具、剪图形、做模型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从动作思维进入到语言思维,进而促进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作为启智的桥梁,建立表象,丰富经验,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基础。

三、灵活开发生活资源,创设生态课堂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后,笔者布置孩子们回家完成一个“买东西”的任务,并把买东西的过程简单记下来。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大家生动描述了自己去买东西的过程,相互听得非常认真。接着,笔者在教室里设计了一个“模拟市场”,孩子们可以自己画一些漂亮的图画,或者做一些精致的手工,标上价格,进行出售;也可以用一张纸,上面写上币值,到处购物。买卖的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让孩子们体会一下这个过程。整堂课气氛热烈,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这样既让孩子体会并掌握了如何找补人民币,也让孩子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

(作者单位:枣阳市环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林云志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笔者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