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后重返黑土地 续写人生新篇章

2015-07-02晨光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山河知青乡亲们

晨光

为了使40多年前插队落户的乡亲们过上富足生活,两位年过六旬的老知青,一个放弃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父母和出生不满百日的孙女;另一位带着患脑溢血半身不遂的丈夫,双双回到当年下乡的那片黑土地,分别担任村支书和种植合作社法人代表、董事长,带领村民走上现代化农业致富之路。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赞扬,而她们也在释放余热和正能量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难以抗拒黑土地深情的召唤

昔日知青还姐妹再次下乡“插队”

2011年5月的一天晚上,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徐桔桔的手机响了,电话是当年的知青好友贾爱春打来的。62岁的贾爱春性格直爽,风风火火,徐桔桔沉静内敛,做事颇有主见,性格反差很大的她们当年住在一个宿舍,成了最要好的姐妹。从当年插队的那片黑土地返城多年,两人从未断过联系,友情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浓厚。

2009年9月,贾爱春回到当年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让她难过的是,40多年过去了,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依旧不好,原来的村成了屯,并入了另一个村子,乡亲们收入微薄,村民活动室也被征用,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有。

看到村里这种情况,贾爱春便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给乡亲们盖一间活动室。在她的奔走下,2011年5月初,一座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建了起来,贾爱春为之取名“知青会馆”。

开馆那天,许多曾在此插队的知青闻讯赶来见证这一喜事,他们中大多是上海知青,徐桔桔当时被韩国一家企业聘用,无暇前来。庆典期间,一位叫郭冬生的老人偷偷找到贾爱春,提了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要求:“你也看到了,山河村现在很落后,你能不能找一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着大家奔好日子!”

听了这个请求,贾爱春心里一震。她了解了一下,山河村不少上了年纪的乡亲们都有郭齐生老人的想法:想找一个有能力的上海知青带着他们奔小康。

贾爱春明白“上海知青”4个字在老乡们心目中的分量。当年,仅在逊克县插队的上海知青就有数千人,他们给这个边疆小县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甚至改变了一辈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郭冬生老人的请求让贾爱春立马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这个人选就是当年插队和她同住一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好友——徐桔桔。于是,她打电话把郭齐生老人的请求,同时也是山河村乡亲们的渴盼,告诉了徐桔桔,郑重邀请她重返山河村带领乡亲们致富。

“这怎么可能呀,简直是天方夜谭!”对于贾爱春的邀请,徐桔桔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切实际。

对于徐桔桔的回答贾爱春并不意外,最初她也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不过,她相信徐桔桔最终肯定会答应,因为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只有知青才能理解。

从那天开始,徐桔桔几乎每天晚上都能接到贾爱春的电话,面对贾爱春的邀请,她动心了。

回上海后,徐桔桔一直在上影集团做财务管理,从财务处副处长的位置上退休后,又被一家韩国公司聘用,负责电影投资方面的工作,月薪过万元。对她来说,放弃这份收入不难,但亲情方面却难以放下——年逾九旬的父母住在敬老院,一去数千里,怎能不牵挂?小孙女出生没过百天,正需要人照顾,她怎么向儿子开口?

不止是徐桔桔,贾爱春同样有很多困难,她的老伴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建“知青会馆”的日子里,她只能把老伴带在身边,在县城租一间房子,白天下乡,晚上回县城照顾他。冬天气温太低,老伴有病无法适应,她不得不把老伴送回北京,让儿子照料。

然而,所有的顾虑和困难都抵不过她们重返第二故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其实,徐桔桔最开始听到山河村的现状时,就开始思考能为老乡做些什么。

明确返回山河村的想法后,徐桔桔于2011年下半年在上海和逊克县跑了5个来回,贾爱春更是在上海、北京、黑河之间跑了12趟。除了考察当地情况,了解农情之外,贾爱春还制作了100多张调查问卷,没想到的是,100多户村民,每一户都在问卷上选择了“支持”。这也让徐桔桔更加坚定了重返第二故乡的决心。

一切准备妥当,2011年国庆节后,徐桔桔瞒着家人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了逊克县,被县里委任为山河村党支部书记。回到上海后,她才惴惴不安地向儿子摊牌,没想到儿子沉默了一会后说:“你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去吧,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2月,山河村重新恢复村建制,并成立种植合作社,贾爱春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徐桔桔任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挂牌成立那天,村里的百姓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寒风里扭着秧歌庆祝,老人们热泪滚滚:“村里几十年没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

为争取资金围堵“父母官”

困难时面对镇委书记嚎啕大哭

走马上任后,徐桔桔和贾爱春决定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改变村容村貌,进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开展种植合作社各项活动,扩大种植规模,进行集约化经营。

徐桔桔刚到山河村时,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土垒的,冬天风呼呼地往里灌。为了提升村民们的精气神,徐桔桔和贾爱春最操心的就是改变山河村的面貌。

为了给村民房子安装塑钢窗和在村里铺设水泥路,徐桔桔和贾爱春不知到县里跑了多少趟。按照规定,这笔钱应下发到村一级的行政单位,可当初山河村不受重视,没有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现在虽然恢复了建制,但在本就十分困难的县财政中拿到这笔钱,困难非常大。

为了争取村里水泥道路早日开工,徐桔桔和贾爱春就去“堵”建设局局长的门,两人带着水和饼干,早上5点多就往县城赶。局长说在开会,两人就在会场外等,一等就是一天。局长也被她俩的韧劲儿感动,便同意了两人的请求。

争取到项目开工后,按惯例修路的钱由村民垫付,能不能把这笔钱拿回来,又是一个难题。徐桔桔和贾爱春又开始“堵”财政局局长,一次次闭门羹,一回回围追堵截,最终打动了局长,拿到钱的那天,整个村子轰动了:“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效率,以前这种钱,没有一两年绝对拿不到手。”

一年不到,在徐桔桔和贾爱春的努力下,山河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干净的水泥路足足有六七米宽,安装着新塑钢窗的房屋显得格外亮堂,每户人家由蓝白相间的铁栅栏隔开,整齐而美观。村民们都赞扬徐桔桔和贾爱春:“这一年村里的变化都是桔桔她们两人的功劳啊!”

让徐桔桔、贾爱春最上心的还是种植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徐桔桔这次返乡“插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她要搞的不是单纯种植业,而是新概念农业,用现代化手段来经营,逐步与世界接轨。她在上海时就收集、整理了世界农业新科技、新动向的大量资料,对山河村有了高起点的思考和蓝图。

搞种植合作社,最大的难题就是村里的机动田。山河村有农田420多公顷,其中40多公顷属于集体所有的机动田。

贾爱春清楚,这些村民是因为有疑虑没有入社,要想说服他们把机动田上缴集体,真是难上加难。有一天,奇克镇党委书记陈越来找贾爱春,当时贾爱春劝说一户有机动田的村民没有成功,反被对方奚落了一顿,贾爱春颇觉委屈和无奈,她当着陈书记的面嚎啕大哭:“书记,我不行了,我要回家,回北京!”

最终,徐桔桔和贾爱春决定还是用老办法——搞民意调查。一份份调查表发下去,收回来时,徐桔桔和贾爱春感动得鼻子发酸:98%的村民不仅签名支持回收土地,还按上了密密码码的红手印。不少村民主动帮忙做工作,说服自己的亲戚、子女、朋友率先交田。

种植合作社办起来的那天,一位村民感慨地对徐桔桔说:“这件事只有你来能办成,因为你们没有私心。”

山河种植合作社成立之初,手里只有上一届村委留下的23100元资金,参加合作社的每户交5000元入股。另外,徐桔桔和贾爱春多方筹集到60万元。逊克县委对徐桔桔和贾爱春执掌合作社非常信任,一下子投了200万元,用于购买农机等。徐桔桔在村里组织了农机专业户,7500亩土地,村里只要十几个驾驶员就能耕作所有的土地。

第二故乡旧貌换新颜

退休知青再“插队”实现人生价值

2012年5月,冰封了大半年的黑龙江开始解冻,一年一度的春播开始了。山河村7500亩农田不仅实现了连片种植,还用上了黑龙江农垦总局支援的优良高产玉米品种。

2012年,黑河遇到了建国60年未见的特大干旱,田里的玉米叶子干得一点就着,村民们担心颗粒无收。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由于使用了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松动的土壤比一般拖拉机要深,地表层干旱,作物根系还能向地下深扎,山河村的玉米大旱之年依然获得了好收成。

秋天卖完粮,农民每公顷土地增收3000元,原本担心灾年减产的山河村村民乐了。村民们说,跟周围村、屯相比,他们当年的收入是最好的。村民们都说,由合作社张罗植种、施肥、机械化作业,省心又放心。

2012年12月25日一大早,山河村村民个个穿红戴绿,喜气洋洋,原来是村里要举行分红大会,徐桔桔和贾爱春自费买来上万响的鞭炮,鞭炮声响过,村民们开始“大秤分金”,每家每户都分得好几万元的现金,乡亲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最早提出邀请知青回来当村官的郭齐生老人激动地对徐桔桔说:“这一步是走对了,现在我们对你俩的要求是最少干两届,你们指哪,我们打哪!”

第一年就来了个开门红,2013年元旦刚过,徐桔桔和贾爱春就开始为来年筹划,她俩和村民们商量,除了继续把种植合作社办好之外,还准备建一个蔬菜合作社,对白菜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打出品牌,并建立一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猪场里的粪便,将是最好的农家肥,专门生产无污染的绿色蔬菜,村后的那条河也将开挖,大面积种植荷花,成为一个美丽的景点,也是村民收入的一个增长点。更可喜的是,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大面积机械化的耕种,使80%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大家不但可以出门打工,而且可以办其他产业,村民们致富的途径更多了。

2013年整整一年,徐桔桔和贾爱春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两人虽然是村官,和村民却没什么两样。每天,她们都和村民们一起劳动。她们租了村民的房子住,徐桔桔上海的住房却无偿借给山河村在上海打工的村民住着。徐桔桔说,只有这样,村民们才真正信得过她们,自己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得到老百姓信任,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徐桔桔和贾爱春的带动下,2013年山河村又迎来一个丰收年,村里的各项事业也稳步推进。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两人更没有忽视乡亲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她们为村里添置了投影仪、电脑、点歌设备。在村里开办学习班,普及电脑技术,教农民上网、发邮件,查资料,她们还在村里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没事就在广场练练舞蹈。东北农村歇冬期较长,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徐桔桔、贾爱春还办起了“农家书屋”,村民冬闲、冬休可以看书、学文化,还和边防部队一起举行篮球赛,进行联谊活动。

花甲之年第二次下乡,徐桔桔、贾爱春干得比第一次更主动,更积极,虽然平时很苦很累,但她们眼里有干不完的活儿,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贾爱春说,她在北京城就是一普通退休老太太,能被乡亲们需要,到当年插过队的地方做一个村官,是她最大的快乐。

贾爱春老伴的身体不好,北京的冬天雾霾很重,她把老伴接到山河村来住,老伴别提有多舒服了,连春节都不肯回北京。贾爱春说,重返乡下让她换了个活法,让她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带给她极大的成就感。

而徐桔桔辞去高薪工作,不在家里陪父母和孩子,在山河村两年多的时间,她各方面的才能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徐桔桔说,老知青退休了呆在城里平淡无奇,但是回到农村就是个宝,他们带来的城市文明、新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民,农村太需要城里的人才了。

更让两位老知青高兴的是,农村对于她们来说,成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好地方。贾爱春原先患有糖尿病,回到山河村的三年来,居然痊愈了。

毕竟年纪越来越大,徐桔桔和贾爱春经过商议,采取了另一个重要举动:辞掉山河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帮助山河村成立新一届村集体班子。她们更愿意发挥一些顾问、外联的作用,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上把握大方向,同时帮助村里销售农产品、争取援助等。

对于徐桔桔和贾爱春对山河村作出的无私贡献,乡亲们都感激于心。

猜你喜欢

山河知青乡亲们
山河已无恙,奋斗在路上
《猎人海力布》五问
山河美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
曹薰铉重拾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