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护理

2015-07-02朱海英陈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朱海英 陈涛

[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手术室549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 结果 切口感染率5.10%,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G+)为主,占57.14%;革兰阳性菌(G-)占32.14%;真菌占10.7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部位、手术时间>1h、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手术部位较深、手术时间>1h、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140-03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也是外科医师关心的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标,更是做好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1]。切口感染会延迟切口的愈合,严重时可导致切口裂开,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如未加控制可诱发全身性感染、菌血症等严重后果,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切口感染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危险因素,手术室原因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2,3]。门诊手术具有患者流动性大、手术时间短、无医师及时指导、全靠自身防护的特点,因此更应密切注意做好门诊手术室的各项预防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手术室5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各类文献报道分析,研究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期有效预防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手术室行手术的549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男296例,女253例,男女之比1.17∶1;年龄26~55岁,中位年龄46岁,无死亡病例,切口愈合时间为5~23 d。病种涉及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皮脂腺囊肿、腋臭、包皮环切、刮宫、流产术、淋巴结活检、腱鞘囊肿等,所有患者无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无明显门诊手术禁忌证。

1.2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医院感染监测组织(NNIS)标准:1)切口周围局部感染:可疑部位2 cm以上的范围内有压痛、红肿或局部硬结,甚至有脓性分泌物,且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患者有发热、寒战等感染征象;2)周边血培养至少一个显示菌血症,由切口和外周血提取的标本通过定量分析(阳性>103 CFU/导管)或半定量分析(阳性>15CFU/导管段)获得同一种病原体(种系和耐药谱都相同)[4]。

1.3 标本采集

尽可能在开始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标本采集,如更换新的抗菌药物应间隔至少12 h进行采集,并选用添加抗菌药物吸附剂的血培养瓶。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微生物,按要求进行定性、定量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5]。

1.4 相关危险因素观察指标

综合国内外各前沿报道,选取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是否放引流管、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有参观、是否接台、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先对选取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找出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及细菌培养情况

本组研究共收集549例门诊手术患者资料,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率为5.10%(28/549),感染区培养致病菌:G+ 57.14%(16/28)、G- 32.14%(9/28)、真菌占10.71%(3/28),主要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种系。

2.2 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接台、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是否放引流管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接台、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门诊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单因素分析

注:*表浅组织指涉及皮肤、皮脂腺、皮下脂肪、浅筋膜,深部组织手术指涉及深筋膜、肌层、淋巴结、腱鞘等层次的手术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患矛盾的突出,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与压力越来越大。外科手术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疗效、增加医疗成本,而且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而,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切口感染的认识、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6,7],涉及患者内在因素如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及手术本身如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性质等,同时与手术人员操作水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手术室管理等也有重要关系。本研究显示:发生切口感染率为5.10%(28/2549),考虑原因为:未住院观察、切口保护差、未能做到及时清洁换药、口服抗生素不规范、抗感染作用较小等。本组研究表明:50岁以上患者切口感染率为7.14%,高于50岁以下患者4.20%,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口感染率6.94%,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4.82%,考虑随着患者年龄增大,机体的生理和代谢功能逐步减退,组织修复愈合能力及应激能力逐渐减弱,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和失衡状态,大大削弱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此外,持续高血糖状态也加大了切口感染的风险[8],但两者都未得出有意义的统计学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入选样本较少或入选手术较简单有关。此外,本研究显示,切口感染与患者的性别、术中置引流管无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深部组织的手术切口感染率8.98%高于表浅部位的切口感染率1.97%,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吴捍忠等[9]研究结果一致,一般来讲,深部组织的手术,术者为了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切口相对较长,皮缘过度牵拉导致皮缘缺血、缺氧、坏死,再者,深部组织缝合时易留有死腔、皮下异物、积血等,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本研究还证实了手术持续时间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超过1 h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与1 h内的手术切口感染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伟红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显示,手术延长1 h,感染几率可增加1倍,手术时间愈长,对患者机体抵抗力损伤越大,因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越高[11,12]。本结果显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这与陈利姑[13]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手术期间手术室内人员流动量大会增加空气中浮游致病菌数的机会,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监测的致病菌落数也越多,且接台手术由于时间的限制,容易使部分器械护士淡化消毒步骤,增加感染机会[14,15]。

本研究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部位较深、手术时间较长、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手术部位较深、手术时间较长、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门诊手术室切口感染涉及多个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对门诊手术患者要注意加强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手术室消毒流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及术中人员的流动,每次手术前应严格遵循消毒步骤,必须保障手术器械、敷料无菌状态,并在无菌范围内使用,术前尤其是对创伤感染伤口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缝合中应做到分层对合良好,勿留死腔、异物,防止出现皮下血肿,术后加强健康宣教,尽量使切口感染率降到最低,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提高医疗质量。鉴于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数较少,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有待于课题组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Weber WP,Zwahlen M,Reck S,et al. Economic burde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t a European university hospital[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8,29(7):623-629.

[2] 袁文清,王玉玲,时咏梅. 住院手术病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34-35.

[3] 闻学军. 普外科消化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易患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72-8873.

[4] 吴安华,罗晓燕. 血管内相关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875-877.

[5] 李影林. 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23-1681.

[6] KlevenRM,Edwards JR,Richards cL JR,et al. Estimating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deaths in U. S. hospitals[J]. Public Health Rep,2007,122(3):160-166.

[7] 高新霞,王静霞. 门诊手术潜在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15-116.

[8] 黄艳爱,吴丽清. 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33-34.

[9] 吴捍忠. 门诊手术466例切口愈合情况分析[J]. 广东医学,2005,26(3):282-283.

[10] 王伟红.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86-789.

[11] Tully L,Gates S,Brocklehurst P,et al.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 operation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of practice in the UK[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2,102(2):120-126.

[12] 刘海玲,马建中. 手术护理风险与防范[J]. 护理研究,2006,20(8):2080-2081.

[13] 陈利姑,王欣,张贵丽.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9:199-200.

[14] 王芳,王云波. 2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J]. 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62-1263.

[15] 菇清香,丁小容,刘远新,等. 门诊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08,23(6):66-67.

(收稿日期:2014-07-17)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