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性同体新女性

2015-06-30单畅闫曼茹

作家·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名利场女性形象

单畅 闫曼茹

摘要  本文运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名利场》中利蓓加·夏泼的形象,透视其身上所体现的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典型女性的双性气质,并进一步指出两性人格使利蓓加·夏泼散发的魅力以及所遭遇的困境。基于此,本文结合“双体同体”对利蓓加的两性人格和由此产生的魅力与困境进行研究,以便更全面深刻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名利场》  利蓓加·夏泼  双性同体  女性形象

一  引言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力作《名利场》自问世以来,便广受学界关注。威廉姆·萨克雷的《名利场》主要围绕两位女主人公——爱米丽亚与利蓓加展开,她们分别代表传统男权文化视域中的两种女性类型——“家庭天使”与“妖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利蓓加不仅仅具备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女性所具备的典型的女性气质,同时她还具备不同于常人的男性气质。“双性同体”的利蓓加在名利场中执着地追求着名利与地位,尽管她的确存在着为人诟病的人格缺陷,但也不可否认她身上所散发的“双性气质”魅力,这恰恰是爱米丽亚这类“家庭天使”所欠缺的特质,也是为众多男性所欲罢不能的魅力。结合小说的社会语境,本文拟从“双性同体”角度分析利蓓加这一人物复杂的人物形象,以期让读者更深刻理解这一人物形象内涵,深化对作品背景的认识。

二  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androgyn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同一身体上具备雌雄两性的特征。20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最早在文学领域提出“双性同体”思想。她在自己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中提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性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这两个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Liu,2000:558)伍尔夫借此表达了颠覆男权社会,颠覆男女二元对立、寻求男女和谐共生思想。这一理论在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并被女权主义者当作反对女性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有利的思想武器。

《名利场》描写的英国正处于男性主导的社会背景中,二元对立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男性应该拥有支配、自主、侵犯性、表现欲、坚韧等特征;女性要具备谦卑、服从、软弱、教养、依附等特征。这种典型的西方传统的二元论思想,是把男人与女人截然分开、区别对待的二元思维,对女性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压迫。法国思想家波伏娃在《女人——第二性》开篇谈到男女性别特征差异的形成时讲到,一个人之所以是男人或女儿“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Simone de Beauvoir,1994:23)因而,本文拟用“双性同体”打破二元对立思想,重新认识利蓓加的人物形象。

三  利蓓加的双性气质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萌芽阶段,这是一个崇尚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趋炎附势、道德沦丧败坏的社会。除此之外,传统的英国一直盛行父权制社会,男性占据统治地位,女性依附并从属于男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但是出身贫寒,无依无靠的孤儿利蓓加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显得异常艰难。所以,她只有利用自身美丽大方、温柔乖巧、多才多艺的女性气质去吸引男性以此来达到她的目的;另一方面,她也展示出异于常人的坚韧勇敢、能屈能伸、聪明能干的男性气质。

1  利蓓加的女性气质

首先,利蓓加的女性气质体现在她具有先天优势的美丽动人的外表。“她利用自己特有的姿色、闪烁的绿眼睛、美丽的卷发、动听的歌喉、俏皮的谈吐来获得男性的爱怜,以她的聪明、美丽、乖巧来笼络男人以达到支配对方的目的。”(Fu & Liu,2013:217)当她刚被送到平克顿学校时,所有人都相信她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牧师也为她魂不守舍。当她离开学校来到爱米丽亚家中做客,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也没能抵挡住她的美貌差点要向她求婚。更不用提后来的罗登,他奋不顾身地爱上了利蓓加,虽然因此丧失了继承权,但是他却从未抱怨过。接着名声显赫的斯丹恩勋爵也为她的美貌和才艺所倾倒,甘愿为她进军上流社会保驾护航。她利用自己的美貌作为敲开上流社会的敲门砖,向有地位有名声的男子发起攻势,通过赢取他们的欢心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的。

其次,利蓓加的女性气质还体现在她性格上的细心体贴,吃苦耐劳和温柔乖巧,虽然也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不可否認这种女性气质已内化成为她性格的一部分。因为艰苦的生活环境,让她从小就具备了吃苦耐劳、勤勉持家的能力,这也在利蓓加担任毕脱爵士家家庭教师时显露无疑。她以超群的才干和加倍的辛劳,游刃有余地处理庄园内部的各种家务,担当起教师、秘书、管家、会计等各种角色,展现出与生俱来的驾驭事物的能力,很快赢得了男爵一家上下的爱戴。当克劳莱小姐病重时,她更是像个铁打的人儿一般几天几夜寸步不离地照顾着她,把她服侍得舒舒服服,显示出她细心体贴和吃苦耐劳的一面性格,从此赢得了克劳莱小姐的信任。除此之外,利蓓加在言行上总是表现为是男人的羔羊,她温顺娇小善解人意,用女性的魅力来获得男人的青睐。她在罗登面前总是一副乖巧温顺的姿态,常常把他哄得得意忘形。在斯丹恩勋爵面前她也总是一副小鸟依人、天真烂漫的模样,让他为自己所用。如果说美貌让利蓓加得以接近男性,那么温柔乖巧的个性则让她紧紧抓住了男性们的心,这也从侧面看出利蓓加的女性气质符合了男性对女性的想象标准。

2  利蓓加的男性气质

在19世纪的英国,利蓓加有着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女性的男性气质,体现在她积极进取、独立坚强、自力更生、沉着冷静、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都为她的女性气质营造了一种更神秘魅惑的色彩,也正是由于这些男性气质,她才能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首先,利蓓加的男性气质体现在她积极进取、勇于反抗权威。这种反抗精神在平克顿学校就初露锋芒,她几次与颐指气使、虚伪做作的平克顿小姐交锋,并有力地打消对方的嚣张气焰,维护自己的尊严。当校长让她教低年级学生钢琴的时候,她义正言辞地说:“我的责任是给小孩儿说法文,不是教她们音乐给你省钱的。给我钱,我就教。”(Thackeray,1994:18)离开平克顿女校时,校长的妹妹悄悄把一本象征着平克顿骄傲的约翰生字典送给利蓓加,她竟然毫不客气地当面把字典扔在地上。这种勇敢坚强也被认为是男人应该具备的性格和品质,在利蓓加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在这个冷眼势力的学校中,她只能通过反抗权威来维护自己的尊嚴,来寻求改变的途径。

其次,利蓓加的男性气质还体现在当她进入社会之后以更加勇敢的姿态反抗父权社会的婚姻和性别制度。她凭借自己的才貌不断向男性中心世界进攻,进行曲线反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她开始向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示好,若不是因乔治的挑拨,胆小虚荣的乔瑟夫也许会向利蓓加求婚。此事也让初来乍到的利蓓加遭遇了初次失利,但对于有着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精神的利蓓加而言,这件事对她的打击也就一时而已,之后的她迅速调整好状态,保持高昂的姿态继续寻觅自己的如意郎君。接下来,毕脱爵士也为利蓓加卓越的才能和美貌所着迷并向她求婚,可世事难料,利蓓加却秘密地嫁给了他的二儿子罗登。她对上尉禁军罗登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致使他奋不顾身地爱上了她。利蓓加也借婚姻顺利地混入了上流社会,过上了体面的贵族生活。

再次,她不但主动地追求爱情谋求婚姻,而且敢于颠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婚后的利蓓加如果因此过上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可能她的男性气质也就被“埋没”了,可她的丈夫罗登偏偏是个爱好吃喝嫖赌,平庸无能的纨绔子弟,尤其是在被克劳莱姑妈剥夺了继承权之后更是丧失了生存的能力,毫无责任感和尊严。于是利蓓加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负责家里的经济收支,想办法为丈夫谋一份职位,跟债主们讨价还价,维持家族声誉,而罗登是那个在利蓓加身后的男人,完全听从她的意愿。利蓓加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家庭观念,她并没有依附从属于丈夫,而是负责掌管和支配家庭的一切事物,颠覆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因此也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各种非议。

最后,利蓓加的男性气质体现在她乐观积极、沉着冷静的处世态度。萨克雷也对利蓓加的处事不惊、乐观的天性给予褒奖。当她得知罗登丧失继承权之后,面对罗登的郁郁寡欢和迷茫,利蓓加欣然地接受了事实,并安慰丈夫要给他挣一份家私,而她也说到做到了。在滑铁卢爆发之际,爱米丽亚终日忧心忡忡,夜不能寝饭不能食,而利蓓加却像往常一样,“她静静地睡了一觉,睡得精神饱满。那天全城的人都是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只有她那红粉粉笑眯眯的脸蛋儿叫人看着心里舒服。”(Thackeray,1994:353)在面对外界的纷纷议论和上层阶级的男女们对她的蔑视时,她反而让自己显得更加庄重得体,不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影响自己的心态。在她与斯丹恩勋爵的暖昧关系被丈夫罗登发现后,遭到了全社会的指责和鄙视,她到处碰壁,却仍不屈服,努力为自己树立好名声,她“把别人说她的坏话压下去”,“经常上教堂,赞美诗比谁都唱得响亮”,“捐钱给教会,而且坚决不跳华尔兹舞”,“总之,她尽量做个规规矩矩的上等女人”。(Thackeray, 1994:751)

四  小结

本文运用双性同体分析《名利场》中主人公利蓓加身上散发的“双性气质”魅力及其在追求目标中遇到的困境,分析结果表明,利蓓加在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具备女性觉醒意识的独立勇敢、积极上进的女性,这是她魅力的真正体现;然而,在父权社会体制下的英国社会,她的种种与“家庭天使”相背离的反叛行为使她陷入困境从而导致她的魅力无法得到真正的释放,最终沦为“妖妇”。利蓓加的悲剧是由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她个人共同造成的,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不允许女性颠覆既定的父权制社会的阶级制度和性别制度,所以利蓓加的种种“反抗行为”只能以失败告终。再有,利蓓加过度消费了自己的“双性气质”而让她充满了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母性的缺失更让她为人所诟病,丧失了女性最崇高无私的美好一面,因而即使她看似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她却注定要在异国他乡孤独终老。这也对现实的女性起到了一个示范和警戒作用,“双性气质”的女性在当代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但要权衡好现实和理想、精神和物质、道德和良知,只有协调好这些关系才能使“双性气质”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注: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提高中国文化典籍作品英译水平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L15BWW004)。

参考文献:

[1] 傅守祥、胡雯:《“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与现代困境——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名利场〉女性形象利蓓加探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 刘炳善:《伍尔夫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3] [英]萨克雷,杨必译:《名利场》,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4]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单畅,渤海大学大学外语部教授;闫曼茹,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名利场女性形象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