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大一新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2015-06-29刘佼

科技资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刘佼

摘 要:本案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对一例大学新生因宿舍矛盾引发的人际关系不良问题进行咨询。经过5次咨询,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观念,引导其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最终较好的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大学新生 人际关系 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09-02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高某,男,19岁,汉族,广东揭阳人,大专一年级新生,会计专业。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官性伤病史。独生子,父亲在审计局上班,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1.2 个人成长史

高某足月顺产,无重大疾病史。高某是独生子,家境较好且备受家人宠爱,性格较内向,自小比较听话,深受长辈的宠爱。父母从小对其要求比较高,在父母的庇护下,小学到高中都成长的比较顺利,父母也会满足高某提出的要求。中学阶段,高某的成绩和家族兄弟姐妹的差距不是很大,高考时却发挥失常,考取了一所3B类学校,因此引发了父亲的不满,高某自己也非常苦闷。

1.3 精神状态

情绪低下,感知觉正常,时间、空间定向力完整,思维连贯清晰,意识清楚。行为与情绪反应协调一致。无幻觉、无妄想、自知力完整。

1.4 身体状态

近半个月出现入睡困难。近期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

1.5 社会功能

能正常上课,与班级男生出现矛盾,交往意愿降低,学习效率下降。

1.6 心理测验结果

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完成以下心理测验,结果如下: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总分159,阳性项目数为41,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为2.6,抑郁为2.0,焦虑为2.4,其余因子分均低于2.0。

该测验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2分,显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6分,显示有轻度焦虑。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因宿舍矛盾引起的烦躁、焦虑,情绪低下,时间一个月。

2.2 个人陈述:一个月以前,高某来到了一所3B大专院校。在家族中,高某的堂兄堂姐都考取了国内一流大学,而其却读取了一所3B院校。父母对高某的高考成绩不满意,为了弥补之前的荒废,高某决定在大学里面努力学习。

高中时期高某作为走读生,在校人际关系处的不错,很少和同学产生冲突和矛盾。来到大学前,父母叮嘱过高某,要和同学融洽相处,可是,却没有告诉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尤其是当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解决。刚入校,高某与所读会计专业班级的其他5名男生一同住宿,一开始,大家彼此都特别照顾,来自不同地方的他们总能找到话题,渐渐的,生活习惯和起居时间的不一致导致高某和宿舍同学的矛盾越来越深,他们5人一起排挤高某,于是为了减少矛盾,高某选择减少在宿舍的时间,白天下课就去图书馆,晚上回去洗洗就睡觉。开学一个月来高某形单影只,感觉这样的大学生活不是其想象中的,越想努力学习却越为这些事情烦扰,导致其上课时容易分心,休息不好的他也感觉学习效率下降。高某认为大家住在一起,就得起居时间一致,当我午休时,其他人也应该午休。生活规律才能更有精力去学习。高某还是希望可以和宿舍同学好好相处,毕竟在这个校园大家还需要一起生活三年,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做,所以,就主动来咨询,寻求帮助。

3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3.1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讲话声音清晰,但声音低,思维连贯,情绪与反应一致。讲到舍友时,情绪略显激动,对舍友评价不好。有较为强烈的求助意愿和动机。

3.2 他人反映:征得求助者的同意,据陪其来咨询的班长反映,该生平时比较特立独行,很少与同学交往,在宿舍会要求大家起居同步。宿舍矛盾比较大,宿舍其他5人均不喜欢他。很少参加班级活动。

4 评估与诊断

4.1 评估

综合所收集的资料以及观察结果,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明显人格缺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情绪困扰,学习效率下降。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自己对于目前的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内心冲突并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其烦闷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协调一致。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出现问题的时间没有超过俩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

原因分析如下: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近期体检报告显示没有躯体疾病,身体显示为健康。家族无精神疾病及其他遗传病史。故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

2、社会性因素:求助者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独生子,家人对其疼爱有加,但缺乏獨立能力的培养。父母对其要求也比较高。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宿舍同学的摩擦矛盾。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与同学交流较少。

3、心理因素:

(1)性格偏内心、敏感、自卑、个性好胜。

(2)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宿舍同学都是针对自己,故意影响自己休息。求助者认为自己的苦恼是环境所致,忽视了自己的能动性。在高某看来,换一个良好的住宿氛围就能帮助其解决目前的痛苦。简单的认为,只有改变环境,自己的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正确完美的,只要宿舍有人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就认定他们为坏学生。求助者过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室友们兴趣爱好、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一时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

4.2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良

诊断依据:

1、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是由对宿舍环境的适应不良和与宿舍他人生活习惯产生矛盾的现实刺激所引起,与舍友相处不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冲突。

2、求助者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

3、从反应的持续时间及影响程度来看,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为一个月,没有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根据求助者以上几个维度的症状特征,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5.1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重新进行归因分析;减轻其不良情绪,使其心理测试结果恢复正常水平。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

5.2 咨询方案

针对个案和求助者的求助动机,与求助者商量,决定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

(1)认知行为疗法

该疗法的核心理论为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咨询师协助求助者通过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来改变和控制其情绪和行为,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改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2)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训练方法。其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因此,放松训练是训练求助者,使其能够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能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5.3 双方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

5.4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咨询时程为5周。

费用:本校学生不收费。

6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至第2次咨询)。咨询师通过真诚、共情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入性会谈法收集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愿望。向来访者介绍ABC疗法,并根据具体事项做初步的相应分析和诊断。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领悟階段和修通阶段,第3至第4次咨询)。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通过改变认知,帮助求助者改变情绪;教会求助者简单的放松训练方法。咨询师通过引导,求助者自我分析原因及出现的反应,基本领悟到了自己不良情绪的真正原因,自我反省意识增强了。

第三阶段:巩固和结束阶段(第5次咨询)。回顾、总结前几次的咨询,评估、巩固咨询效果。求助者开始认清引起宿舍矛盾并不是因为他人或者环境,愿意自己调整应对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焦虑、抑郁现象基本消失。

7 咨询效果的评估

7.1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我的心胸开阔了很多,开始对目前自己的人际交往有了合理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以前因为自己的看不惯导致宿舍发生了很多摩擦,在日常的相处中,运用ABC理论让自己改变了很多固有的不合理信念。现在我已经没有了焦虑、抑郁的状态,可以和舍友进行户外活动,并且学会了放松方法。

7.2 求助者周围人员的评定

辅导员:高同学和其他同学的课外互动明显增多,与舍友的关系也比之前融洽了,会一同去课室上课,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

宿舍同学:会主动和我们交流,有时还会坐在旁边看我们游戏,我们也发现他爱学习的优点,也会有问题去问他,总之,宿舍同时在一同进步。

7.3 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追踪,高某已经适应了新的大学环境,个人也比以往开朗了许多,遇到问题会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达到了咨询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7.4 心理测试评估

求助者在咨询结束时感觉已经完全恢复,认为没有进行心理测量的必要,故未进行再次的心理测评。

8 结语

在本次咨询中,咨询师和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咨询师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和具体情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新的观念,与舍友同学达成良好的沟通,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 S.Cormier,B.Cormier,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 王登峰,谢东.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3.

猜你喜欢

合理情绪疗法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