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①

2015-06-27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头孢西丁阿奇酸性

郝 俐

(淮安市淮安区儿童医学中心,江苏 淮安 223200)

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①

郝 俐

(淮安市淮安区儿童医学中心,江苏 淮安 223200)

目的:探究使用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4-03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7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并对两组病患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头孢西丁治疗。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为34.83%(31/89)、87.64%(7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45%(18/88)、67.05%(59/88)。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p抗体阳性比例降低为7.87%(7/89),对照组的18.18%(16/88)降低幅度更显著。另外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他临床特征缓解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能更高效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降低Mp抗体阳性比例、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具有重要意义。

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哮喘;Mp抗体;嗜酸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儿童中较为多见[1]。儿童哮喘已经成为儿童中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健康问题。哮喘的发病原因多样复杂,一般认为在儿童时期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哮喘疾病的不断认识及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与引发哮喘有重要联系[2]。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头孢西丁联合阿奇霉素与单用头孢西丁治疗哮喘的效果,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1~2014-03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77例。包括男93例,女84例,年龄2~15岁,平均(7.4±1.4)岁。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其中观察组男47例,年龄3~15岁,平均(7.6±1.3)岁。女42例,年龄3~13岁,平均(6.9±1.2)岁。对照组男46例,年龄4~15岁,平均(7.8±1.5)岁。女42例,年龄2~14岁,平均(6.6±1.3)岁。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①观察组: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1次/d,0.5g/次,连用3d。对照组:在静脉注射头孢西丁,1次/12h,2.0g/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病患相关症状和体征,记录有效数据。②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Mp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分别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并用被动凝结法测抗体。根据Mp细胞膜使用致敏人工明胶粒子制造,易于人体血清中的Mp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得到判断方法:当反应图像为(-)判定为阴性;反应图像为(±)判定为若阳性;反应图像为(+)或(++)判定为阳性。③两组在治疗后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同样采集静脉血1mL注入EDTA-K2抗凝管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3 疗效评价[3]

显效:治疗后Mp抗体呈阴性,症状、体征、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Mp抗体呈阴性或弱阳性,症状、体征、嗜酸性粒细胞等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Mp抗体呈阳性,症状、体征、嗜酸性粒细胞无恢复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不同药物治疗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个组别不同药物治疗后疗效对比(例,%)

2.2 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治疗前后Mp抗体阳性比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Mp抗体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p抗体阳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而观察组Mp抗体阴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治疗前后Mp抗体阳性比例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临床特征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在临床特征缓解时间中,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天数及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及临床特征缓解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阿奇霉素属于脂类抗生素,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50s核蛋白体亚单位结合从而发挥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功能。这样明显增强了其对格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阿奇霉素在进入体内后,即被巨噬细胞所摄取,同时将活性药物携带至感染处不断释放,抑制菌类作用[4]。阿奇霉素在具有在肺组织中浓度高、作用时间持久,半衰期长、代谢少、对肝肾等器官无伤害等多层优势,所以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而头孢西丁是属于头孢类抗菌药,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以及链球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是使用头孢西丁副作用多,较为显著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以及引起肾功能衰弱、消化系统异常等。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哮喘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p抗体阳性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降低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效果甚优。说明单用头孢西丁治疗效果不佳,而阿奇霉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Mp抗体数量,减少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从而治愈哮喘。源于儿童哮喘因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如个体特异性体质因素、致病因素,促成因素以及感染等。研究发现Mp可能通过破坏免疫系统,刺激变态反应的敏感性,加大诱发哮喘概率。所以笔者认为阿奇霉素在还原免疫功能的同时就能有效清除Mp抗体,抑制细菌作用。而嗜酸性粒细胞也是引起哮喘的重要因素,在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然后释放嗜酸性粒细胞碱性蛋白、嗜酸性神经毒素等毒素蛋白,致使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黏膜内聚集后激活致使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5]。它会使组织受损,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以及血小板凝集等显著的炎症反应,从而诱发哮喘。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后,能有效提高临床效率,且对嗜酸性粒细胞有高效抑制作用。综上所述,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治疗哮喘患儿的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1]王王君,王赛,陈玉娟,等.支气管哮喘不同炎症表型中生物标志物意义研究概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01(07):1325-1329

[2]项素素,蔡丽.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哮喘发作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5):1090-1091,1111

[3]何添标,黄祥亚.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青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484-3485

[4]袁涛,刘铖.头孢西丁钠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一例[J].中国医药,2014,09(1):36

[5]吕静,刘娟娟,闫国富,等.头孢西丁致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02):145

郝俐(1983~)女,江苏淮安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内科。

R562.2+

B

1008-0104(2015)01-0110-02

2014-09-17)

猜你喜欢

头孢西丁阿奇酸性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头孢西丁联合大蒜素软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阿奇,出发
2013—2016年我院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性分析
头孢西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柠檬是酸性食物吗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