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体检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脂代谢异常分析

2015-06-23刘玉萍程幼夫姚晓琴童璐瑶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四川成都610072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肥胖者腰围患病率

帅 平,刘玉萍,王 林,程幼夫,杨 华,姚晓琴,关 华,龚 瑜,张 丽,童璐瑶,赵 涵(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中老年体检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脂代谢异常分析

帅 平,刘玉萍,王 林,程幼夫,杨 华,姚晓琴,关 华,龚 瑜,张 丽,童璐瑶,赵 涵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了解中老年体检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及脂代谢情况。方法 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年龄≥ 45岁的22019例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的测量,并检测空腹状态下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结果 本组人群中,男性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情况不同。随着BMI和腰围的增加,男性和女性TG、HDL-C、LDL-C异常率均逐渐升高。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体检者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情况严重,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特征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体重控制措施和方案。

中老年;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超重、肥胖者越来越多,肥胖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研究表明,肥胖者发生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风险均高于体重正常者[2,3]。体重指数(BMI)与体内脂肪含量有很强的相关性,作为主要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于超重、肥胖及其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中[1]。此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更大,是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腰围作为评估腹部脂肪蓄积程度的较可靠且简单易行的指标,被广泛用于中心性肥胖的诊断及其与慢性疾病的研究中[4]。中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其体重的控制对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以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期望为下一步开展中老年人群的体重控制,减少中心性肥胖,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脂代谢异常的发生提供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年龄≥45岁的全部体检者共22241例,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和心脏疾病及资料不全者,最后纳入研究共 22019例,其中男性12481例,女性9538例。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按统一方法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的测量和相关生活方式和疾病史的问卷调查。采用超声波体检机(深圳市双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K-CK)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腰围测量采用无弹性的软尺,测量部位为脐上1 cm,精确至0.5 cm。采用汞式血压仪测量静息时血压。采集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及糖化血红蛋白(GHb)。

1.3 判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BMI诊断标准[5],正常体重为18.5 kg/m2≤ BMI<24 kg/m2,超重为24 kg/m2≤ BMI<28 kg/m2,肥胖为BMI≥ 28 kg/m2;成年人中心性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 80 cm。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6],TG≥ 1.7 mmol/L、TC≥ 5.18 mmol/L、LDL≥ 3.37 mmol/L、HDL<1.04 mmol/L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趋势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 22019例研究对象年龄(57.18± 10.20)岁,BMI(24.37± 3.13)kg/m2,腰围(83.57± 9.32)cm。男性年龄(57.59±10.47)岁,BMI(24.79± 2.97)kg/m2,腰围(86.90± 8.26)cm。女性年龄(56.63± 9.80)岁,BMI(23.71± 3.22)kg/m2,腰围(79.20± 8.80)cm。男性BMI和腰围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t=- 66.61,均P< 0.001)。男性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9,χ2=53.43,χ2=502.45,均P< 0.001),见表1、表2。

2.2 不同性别、年龄段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 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的超重、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逐渐下降,女性的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其中男性45~54岁组的超重、肥胖患病率最高,≥75岁最低;女性45~54岁组患病率最低,而65~74岁组患病率最高。不同年龄组间总的超重、超重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肥胖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的超重肥胖率在75岁前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75岁最低。不同年龄组间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见表1和表2。

2.3 不同性别体检者BMI及血脂异常情况 随着BMI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TG、LDL-L及HDL-C异常率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趋势卡方检验,均P< 0.001),且男性TC异常率亦呈逐渐升高(P= 0.001),而女性中未发现该趋势(P> 0.05),见表3。

2.4 中心性肥胖体检者血脂异常情况 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者的TC、TG、LDL-C和HDL-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TC异常率的差异较小,但TG异常率的差异较大。男性中心性肥胖者TG异常率较非中心性肥胖者高21.8%,女性则高18.1%,见表4。

表1 不同年龄性别组超重、肥胖的患病情况 [n(%)]

表2 不同年龄性别组中心性肥胖的患病情况

表3 不同性别血脂异常情况[n(%)]

表4 中心性肥胖体检者血脂异常情况 [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中老年人群是上述疾病的高危人群,对该人群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进行调查,并开展有针对性地体重控制,对预防和减少相关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地区中老年体检者的超重患病率为41.2%,肥胖患病率为11.6%,男性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47.8%和13.0%,女性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2.6%和9.8%。与2001年全国14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男性的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全国35~85岁男性的平均水平(40.37%,12.35%),女性的超重、肥胖患病率低于全国35~85岁女性的平均水平(34.72%,13.15%)[2]。本次研究中男性的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62.0%,女性为46.8%,均高于王惠君等2004年中国九省成人中心性肥胖的调查结果[1]。可见,近年来成都地区体检人群的超重肥胖呈增长趋势,男性的超重肥胖比女性更加严重。

分年龄段来看,男性和女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存在差异。男性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45~54岁组男性的超重肥胖患病率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最高,考虑与该年龄段人群大多尚处于事业繁忙的鼎盛时期,工作压力较大,应酬多,缺乏体力活动或锻炼,导致超重肥胖问题严重。女性除了≥75岁年龄组人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肥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45~54岁组的女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最低,考虑退休前的女性比较注意自己的体型,体重控制较好。退休后对体型和体重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超重肥胖问题严重。此外,由于雌激素能抑制肝脂肪酶活性,上调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基因的表达,促进和改善脂肪代谢,而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持续下降,使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风险大大增加[7~9]。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特征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体重控制措施和方案。

肥胖可以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即使体重正常的成年人,其腹部脂肪的积聚也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增加,中老年体检者的TG、HDL-C、LDL-C的异常率均逐渐升高。其中,TG异常率的升高最显著,男性超重者和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的TG异常率高了15.3%和20.7%。女性超重者和肥胖者的TG异常率比体重正常者高了15.3%和21.3%。随着腰围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TG、TC、HDL-C、LDL-C的异常率均随之升高。其中,仍以TG的异常率增加最明显。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者的TG异常率比正常者高了21.8%和18.1%。上述结果与郑庆昆等的研究一致[11]。本研究结果提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TG的影响较大,控制BMI和腰围,对降低TG水平和预防中老年人的高TG血症是有价值的。此外,中老年男性超重肥胖者和中心性肥胖者的HDL-C异常率也远高于体重正常者和非中心性肥胖者。HDL-C是外源性胆固醇,其值升高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近来的研究还发现降低TG、HDL-C可以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13]。因此,控制超重肥胖者及中心性肥胖者的TG和TG、HDL-C水平对有效预防和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代谢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高度相关[12]。因此,掌握和了解中老年人群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对该人群的分级体重管理和控制,对有效控制血脂异常的发生、预防和减少因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王惠君,王志宏,李园,等.1993~2004年中国九省成人中心性肥胖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6:4-50.

[2] 陈捷,赵秀丽,武峰,等.我国14省市中老年人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其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0-2834.

[3] Ladenheim EE.Liraglutide and obesity:a review of the data so far[J].Drug Des Devel Ther.2015,30(9):1867-1875.

[4] 李欣,武静,左斯尧,等.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105-4108.

[5]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7] Ito H,Nakasuga K,Ohshima A.Excess accumulation of body fat is related to dyslipidemia in normal-weight subject[J].Ann Clin Lab Sci,2002,32:271-278.

[8] 周寿红,胡弼.雌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98-200.

[9] Dayspring TD,Porkrywka G.Impact of triglycerides on lipid and lipoprotein biology in women[J].Gend Me,2010,7(3):189-205.

[10]桑谊荃,马向华,沈捷.雌激素减少与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19(9):1660-1662.

[11] 郑庆昆,黄晓波,曾伟,等.中老年腰围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19(1):30-32.

[12] Kannel WB,Vasan RS,Keyes MJ,et al.Usefulness of the triglycerid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versus the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for predict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from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cohort)[J].Am J Cardiol,2008,101:497-501.

[13] Goldberg R B.Hyperlipidemia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Am J Manag Care,2000,6(13 Suppl):S682-691.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central obesity among middle age and aged health check-up popul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blood lipid

SHUAIPing,LIUYu-ping,WANGLin,CHENGYou-fu,YANGHua,YAOXiao-qin,GUANHua,GONGYu,ZHANGLi,TONGLu-yao,ZHAOHan
(CenterofHealthPhysicalExaminationandHealthManagement,Si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engdu601172,China)

LIUYu-ping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central obesity among middle age and aged health check-up population,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blood lipid.Methods People who had health check-up and aged over 45 years from 2013 to 2014(n=22019)were included in this investigation.Height,weight and waist of those people were measured by trained doctors.The fasting blood lipid,such as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also tested.Results These rates in ma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allP< 0.001).Different age groups showed different prevalence rate both in male and female.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BMI and waist,the abnormal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central obesity among middle age and aged health examination population were high.Different age group and gender had different prevalence rate.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weight and obesit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gender.

Middle and aged people;Overweight;Obesity;Central obesity;Blood lipid

四川省干部保健科研课题(编号:川干研2013-206)

刘玉萍

R153

A

1672-6170(2015)06-0116-04

2015-06-23;

2015-07-15)

猜你喜欢

肥胖者腰围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肥胖者保持健康的秘密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