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品管圈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效果观察

2015-06-23吴炳菊毛孝容蒲华蓉蒲洋琴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腕带品管圈住院

吴炳菊,毛孝容,蒲华蓉,蒲洋琴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通讯作者

应用品管圈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效果观察

吴炳菊,毛孝容△,蒲华蓉,蒲洋琴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6~10月我科住院患儿527例作为对照组,调查腕带佩戴情况及患者及家属对腕带佩戴的认知情况;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的53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运用品管十大手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儿腕带佩戴率以及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品管能力。结果 品管圈活动干预后,患儿的腕带佩戴率和护士品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进而提高患儿安全系数,有效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品管圈;患儿;腕带;佩戴率

身份识别是患者各项检查、诊疗和护理措施正确执行的基础和保证。2008年卫计委(原卫生部)推出的“十项患者安全目标”[1]和中国医院学会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2]都明确指出,在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提倡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因此腕带便成为患者住院期间身份识别的有效工具。然而,有关调查研究发现[3],仅有18.5%的患者愿意佩戴腕带,且有5.6%强烈排斥。我科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6~10月(品管圈干预活动前)的患儿52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9例,女198例,年龄0.3~14岁,住院日1~105天。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品管圈干预活动后)的患儿5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31例,女201例,年龄0.3~14岁,住院日1~99天。两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①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则招募圈员,最后由8名圈员选出高年资的主管护师为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② 确定主题。采用头脑风暴和层别的方法,将各位圈员提出的主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与圈能力进行打分后,取最高分确定本期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③计划拟定。根据品管活动时限分配原则拟定活动计划表,并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④现状把握与原因解析。运用流程图、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等品管工具。患者及家属对腕带佩戴的认知情况见表1。品管圈佩戴率77.8%。⑤目标设定。依据目标值公式计算[4]: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77.8%+1-77.8%)×70%×77.7%=89.9%。⑥对策拟定与实施。A.修订腕带使用制度与佩戴流程要求系腕带时松紧以能放下1个手指为宜,落实首次佩戴腕带责任人;B.培训护士对新入院患儿及家属规范佩戴腕带,同时宣传佩戴腕带的作用及意义,强调住院期间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与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C.每间病室张贴卡通宣传画,提醒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腕带查对;D.个性化佩戴腕带,婴幼儿佩戴于脚踝处,防止脱落,过敏及住院时间长不愿佩戴者,予彩色丝带或不同型号的松紧(约1.0 cm宽)将腕带固定于患儿适宜部位,沐浴及更衣时可以暂时取下;E.佩戴腕带率高的患儿予口头表扬或发放小红花,同一病房得到小红花多的患儿优先治疗护理(抢救及特定时间用药情况除外);F.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严格执行腕带查对制度,护士长每天抽查两名护士腕带佩戴制度执行结果,评选查对明星,并与当月绩效及年终评优和职称晋升挂钩。

1.3 效果评价 在参考相关文献[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圈员品管能力自评表,包括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幸福感、品管手法八个项目,每项从高到低赋分5~1分。于品管活动前后圈员自评并专人统计。现状调查时使用的自制查检表,调查护士的品管能力和对策实施后患儿腕带的佩戴情况,并与之前调查和查检的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品管圈干预措施后患儿腕带佩戴率明显高于干预前,8名圈员护士品管能力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3。

表1 患者及家属对腕带佩戴的认知情况 (n=527)

3 讨论

尽管传统的查对制度在医疗差错事故的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传统的确认方法尚不够完善,中国医院协会联合我国卫计委连续发布了“患者安全目标”。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确保患者安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医院已经趋向于并努力将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但有调查研究发现[6],在腕带使用过程中,患者依从性不高,对腕带使用认识不足甚至抵触,这与本次品管圈活动调查患者不愿佩戴腕带的现象一致,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导致患者不愿意佩戴腕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生和医技人员在诊疗和检查活动中未严格执行腕带查对制度(患者认为分别有35.85%的医生和56.60%的医技人员不是以腕带作为身份识别工具),这导致患者认为戴不戴腕带都没关系,而且对于小婴儿来说,戴上腕带还很不方便。因此,为了进一步达到所有住院患者都佩戴腕带的目标即腕带佩戴率为100%,我们需要联合医生甚至医技人员一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住院患儿佩戴腕带的作用及意义。查对腕带是任何操作之首。严格的查对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7]。

表2 品管圈干预措施前后患儿腕带佩戴率比较

表3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品管能力比较 (分)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8]。本次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科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由活动前的77.8%上升到了91.7%,进而提高了患者安全系数,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了其价值感。借助团队的力量,有助于持续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管理效益的提升[9]。

[1] 中国医院协会.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N].健康报,2008-03-28.

[2] 中国医院学会最新编制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EB/OL]http://www.eyenet.com.cn/columns/news/53995.html.2014-08-16.

[3] 王莉,张涵,孙脊峰,等.住院病人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22.

[4]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 张健,白晓霞.开展品管活动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杂志,2013,28(13):15-17.

[6] 方淑玲.心血管内科病人佩戴腕带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4):24-25.

[7] 胡娟,许敏.某三甲医院2010-2012年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1):150.

[8]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 蒋文春,李蓉.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妇科肿瘤化疗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2):95.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gram in improving the rate of wearing wristband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U Bing-jun,MAO Xiao-rong,PU Hua-rong,PU Yang-qin

R248.4

B

1672-6170(2015)06-0139-03

2015-04-30;

2015-07-20)

猜你喜欢

腕带品管圈住院
妈妈住院了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