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创新型经济外交路径探析

2015-06-11李飞飞

2015年38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路径探析一带一路

李飞飞

摘要: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触底反弹,新兴发展中国家降速调结构,形成了以往不同的世界经济新格局。当前中国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机遇时期,不断面临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机遇和挑战并存于中国经济外交路径中。在经济外交的道路上中国面临着多重阻碍因素,在世界经济新格局机遇下,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外交的道路,实现我国经济外交健康、平稳、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格局;经济外交;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路径探析

一、世界经济新格局与经济外交的关系

(一)当今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变化

就最近经济形势来分析,世界形势的显著特点是大动荡的经济形势、大变化的政治体系、世界各国政策的大范围调整、全球博弈力量白热化。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还笼罩在金融危机的恐慌之中,欧洲不幸也被无辜殃及,然而中国则是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引擎动力。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已经开始高歌猛进,其新增就业水平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二)中国的经济外交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经济外交的主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机构,为了获得属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和维护本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凭借本国的经济力量为依托和途径,进而与国外政府、组织或者大型跨国公司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总称。2015年10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即将结束访英之行与英国方面达成共识:未来欧中有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领域、参与欧洲投资计划、能源、智能城市、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此外,双方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对话与合作空间,因而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欧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

(三)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外交主动性的发展过程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性经济会议,促进中国经济外交的主动性,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峰会,决定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在意大利拉奎拉峰会上,八国集团首次同发展中大国发表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宣言。全球治理方面的最大亮点是作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的治理若没有新兴经济体的参与,任何问题都难以解决。

二、推行经济外交的阻碍

(一)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被西方发达国家“边缘化”的阻碍

虽然金融和经济危机加速了相对权力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进程,亚洲将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和战略的新中心。但是,中国政府任务艰巨,既试图在短期内提高经济产量,又要推进经济改革,而这两个目标可能会发生冲突。发达国家为了针对新兴国家贸易,针对中国产品建设贸易壁垒和采取多重标准的税收,妨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推进中国进入低端化产业,企图对中国实行强有力的技术封杀。

(二)新格局下中国推行经济外交的目的受到各方的质疑阻碍

世界新格局在慢慢形成,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更需要进一步重组,但是采用什么样的目的来重组,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国家之间,都未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从这个原则上来说国际经济新格局并没有出现原则性变化,仍旧建立在以美元主导的全球经济上。西方发达国家故意扭曲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使一些不明所以然的国家听信西方发达国家的言论,中国在推行经济外交的过程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中国在推行经济外交的核心在于是否给伙伴国家带来利益。

(三)中国在推行经济外交中备受“中国经济威胁论”阻碍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也处在顺差的地位,有着很高的外汇储备,这为我国进一步推行经济外交战略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更加快了经济外交的节奏,但这给西方发达国家认为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宣扬着“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口号。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在逐步提升,但这使一些国家理所当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并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提出苛刻的要求,这对推行经济外交形成了强大无形的阻力。

三、经济新格局下经济外交的路径探析

(一)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应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諧世界。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不断扩展,领域广阔。

(二)协同发展经济外交多层次理论发展步伐

在探索经济外交的新途径上要善于把政治上的友好、互信同经济上的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政促经,政经结合;经济合作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注重实效,把贸易与投资、援外资金与信贷资金、‘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通过调整政策,探索新途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已经由原来的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转变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在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同时,中国近年来还加大了对外援助的力度。“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三)中国相爱推行经济外交的道路上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资源

中国经济外交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寻求经济援助,但同时抵制政治影响。由于接受援助者都不可避免面临“两难”: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寻求贸易替代市场和来自外部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尽最大可能降低外援供给方对本国施加政治影响的潜在风险。比如,当时中国非常强调中苏关系的重要性,但最后还是破裂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两国都在“援助两难”的怪圈中走不出来。第一,必须积极地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对外经济外交战略和政治目标。第二,应更明确对外经济战略实施方向,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对象国以实施目的明确的经济战略,是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第三,更灵活地运用正面与负面经济手段,更倾向于以长期接触促进融合的政策。

四、综述

在目前,经济外交是推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手段,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国家领导人从国际政治经济的大势、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外交工作的大战略和总方针,充分认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推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工作上一个新水平。随着中国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交往的增多,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中国经济外交在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扩展,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会不断提高。(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永生,经济外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

[2]杨闯,外交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1

[3]周永生,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7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路径探析一带一路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