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三年级学生写好片段

2015-06-08陆彩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鸡头米枫叶写作文

陆彩萍

低年级学生升入三年级,问他们害怕的是什么呢?写作文,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无话可说,如何写具体,无从下笔,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表达有条理。

《语文课程标准》对3-4年级的学生习作提出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由此可见,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能写好片段。从低年级的写话过渡到写片段应该说难度并不大,只要能认真观察,学会选择,善于思考,学生会走好这写作的过渡阶段。

一、观察生活:可以写什么材料

每当写作文,孩子都会痛苦地问:“我写什么呢?没什么好写的呀!”如果是有明确的题目还可以,要学生自己去选题写作文,可就犯难了。他们觉得每天都是上课、做作业,一天又一天,没什么新鲜感。该去观察哪些,到底应该写什么内容,要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生活,因为生活是习作的源头。

1. 拥抱生活发现材料

学生一提写作文就皱起眉头,普普通通的生活,每天从起床到睡觉,从学校到家里,哪里有什么好写的?

其实,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就不难发现生活是万花筒,里面充满了喜怒哀乐,闪烁着五颜六色,就看如何去感受、去观察。这需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可写,可以动笔去描绘它,表现它。例如暑假这段时间,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认识了哪些小伙伴,学会了哪些家务活,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例如:一天中午,在学校的走廊上,男孩看见语文老师在看书,就把自己在阅读课上看的《窗边的小豆豆》告诉老师。师生愉快地交流,一阵风吹过,吹乱了老师的头发,学生伸出胖胖的小手去捋平,老师抱着孩子说:“你真像我的儿子。”学生在作文中就写了这件事《老师说我像她的儿子》。

只要热爱生活,对身边美好的事物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许多可写的事物,关键是要用眼睛去发现。投入自己的感情,详尽地观察它们、欣赏它们,进而通过文字或其他形式表现、描述它们,唤起人们的注意,并引起共鸣。

2. 抓住特点有序观察

观察事物时要有顺序地进行。例如,去苏州天平山观赏秋天的红枫。来到天平山,扑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红枫林,层层叠叠,有着不同的浓淡色彩。那不是单一的红,红得深深浅浅,红中有绿,红中透黄。一阵风吹过,一片片枫叶在风中摇曳,就像一只只小手在空中向我们不停地招手。一片枫叶飘落下来,拿在手里细细观赏手掌形的枫叶,纹路清晰可见,轻轻抚摸虽显粗糙,但很舒服。

上面是学生写的一段话,先从远处介绍枫叶,再走近细看,从叶片的整体到细微部分,按这一顺序进行观察。有顺序地观察,不是说不管什么事物都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可以根据枫叶生长的规律、时间的变化、发展的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观察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上面所写到的观察天平山红枫,就是抓住了枫叶的特点,从整体到单个,从形状、颜色、手感等方面进行描写。为了准确把握事物的不同特点,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可以调用触摸后的感觉,还可以用嗅觉等准确地掌握事物的特点。

二、思考筛选:选什么材料合适

有些学生平时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坚持做观察笔记,可以说,积累了一些观察材料,但要提起笔写作文,心里有许多话却不知该写什么、用哪些材料,作文还是写不好,有时还跑题,不知道怎么使用观察积累到的材料。

通过观察掌握材料,还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 分析思考筛选材料

写作文不是对生活简单地录音录像,而要对被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根据中心来选择材料,与中心密切相关的部分详细地写,而那些只起衬托作用,与中心无甚紧要的则略写,有时甚至可以用一句话轻轻带过。

如平时经常观察妈妈,有这些材料:A.妈妈的长相;B.妈妈在家任劳任怨;C.妈妈在单位与不正之风斗争;D.妈妈关心孤老太;E.妈妈经常照顾出差的王阿姨的儿子;F.别人求妈妈帮助,妈妈总是尽自己的力去帮助;G.妈妈认真学外语……写作文时怎么来使用这些材料呢?这就要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材。如果要突出妈妈的乐于助人,D、E、F就可以作为这篇作文的材料,A也可以,但是妈妈的长相只要简单地介绍就可以,其他的就不能选为这次习作的材料。如果要突出妈妈的负责,应选B、C,A也可以,但是只能略写。这样选材料才能突出重点,主题鲜明,不会“跑题”了。

2. 精心选择典型材料

常言道:写文章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围绕文章的中心来选取适当的典型的材料。

例如写一种植物,有个学生选择写家乡的“水人参”芡实。观察时,远看芡实,像公鸡高高地挺立在田里,顶端的果实就像是“鸡头”骄傲地挺着,这就是“鸡头米”的得名。近看摘下的“鸡头”是圆圆的“小碗”,剥开看见一个个褐色的圆粒躲在里面,很像平时看到的白白圆圆的珍珠似的鸡头米。

一般观察水中植物是从环境、外形、颜色等方法进行。而这里作者观察“芡实”,从俗名“鸡头米”入手,远看像公鸡,顶端的果实就像是“鸡头”骄傲地挺着。近看圆圆的小盘里是褐色的圆粒,需要剥开才是“鸡头米”。这就突出了“鸡头米”需要农民用嘴咬再用手辛苦剥开,从而体会“鸡头米”的特殊性不仅在外表,还在体现农民伯伯的“粒粒皆辛苦”。

例如,观察蜗牛一般可以从壳、身体等来观察,而蜗牛最特别的是一对长,一对短的“触角”。长的长在头顶上,上面长眼睛,短的长脸上,帮它吃东西。描写时要选取类似的典型材料,突出特征。

三、迁移方法:如何把材料写具体

如果能用心地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事一议,就会有素材可写,但有时可能有好多话想说,往往会一下子不知该先说什么才好,在众多的头绪里还没有理顺。这就是没有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通过平时加强观察,会看、会听、会想,相信学生能把片段写好,不怕写作文了。

1. 多阅读学会赏析

写作是“输出”,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时候,那么就要“输入”,而看课外书便是最好的输入方法。许多学生都很疑惑,说自己很爱看书,可是看了书还是不知道如何写作文,这是什么原因呢?

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书中的营养转化吸收,加工成自己看书后的所思所想。其实,学生可以写学到的好词好句,可以写其中好的写作方法,还可以写自己的感受。

有个学生看书看到自己喜欢的也就是最感动的地方,很想与人分享,于是妈妈就是他倾诉的对象,看见妈妈专注于做事,就把妈妈的头转过来硬是让妈妈看自己心仪的这段文字,问:“妈妈,看后是不是觉得眼睛湿湿的?”如果把这一感觉写下来,并且说说为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就是很好的一段读后感。

在阅读中发现最能感动人的片段,学会赏析,想想为什么会被打动,为什么能让自己记住?阅读并不是只关注情节的曲折生动,而是要输入更多心灵的营养,这才是最好的阅读,这过程就是学生丰富精神的发展史。

2.学课文学会仿写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课文出自名家,选自名著,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好方法,学以致用。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主张:“到课文中去走个来回。”学生阅读课文必有所思、所感、所悟,教师要找到切入点训练学生。例如,二年级教材中《鸟岛》中写鸟多,就从鸟的数量、种类、鸟蛋多和鸟窝多等方面来写。学了课文可以仿照写星期天观前街上的人真多,抓住男女老少、声音嘈杂等几方面来描写。学了三年级课文《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就可以从事物的外形和用途等方面来仿写。学课文就要与生活相联系,练习学过的写作方法,把书上好的片段作为自己练习片段的“拐杖”,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

有些三年级学生怕自己作文写不具体,往往会数一下写了多少字。其实写片段只要把想表达的内容写具体就可以,不是说一定要达到多少字。如学习了《西湖》后,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总分总的写法,教师就可以指导进行仿写。有个学生到太湖中的三山岛去游玩。他写道:我们乘上游艇来到三山岛。这里真是太好了,我真的很喜欢。显然这里没写具体,应该从“好”字上做文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好”的呢?可以从绿树、湖水、荷花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学会用总分总的方法。

把亲身经历的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自己观察生活后的具体记录,写自己已有感受的事情就容易写得生动、活泼、感情真挚,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生活,去抒发情感,平淡中显真情。?

猜你喜欢

鸡头米枫叶写作文
枫叶颂
枫叶之歌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枫叶红了
苏州美食名片
一颗鸡头米的故事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