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6-08郭少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管理对策民办高校

郭少凯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25)



民办高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郭少凯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25)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目前很多的民办高校都面临着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这一难题。有效的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教育的经费支出,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基于此,针对目前民办高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民办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办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民办教育的办校历史在我国并不是很长,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管理缺乏具体的经验和理论指导。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凸显出的各种问题,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要想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才是关键。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1.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不长,很多学校的管理团队建设都处于探索阶段,大大地限制了民办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民办高校的资金和师资力量有限,造成管理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使得民办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往往是超负荷工作,从而无法保证教学人员的工作质量。其次,民办高校的生源无法与一些一本高校相比,学生的素质较低,使得民办高校的管理投入加大。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很稳定,教学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有限,管理岗位上的教学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并不懂真正的管理,而且相互之间沟通协作能力较差,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管理体制有待于完善

管理体制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首要问题,很多民办高校的制度是直接由学校董事会制定,学校管理团队执行的。但是董事会和管理者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以至于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存在矛盾,导致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政策的实行者与管理者职责和权力分不清,机构设置不规范。民办高校内部的管理运作没有合理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高校内部应该适当地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有效地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奖励机制不灵活,工作多少待遇都一样,这直接导致工作的低效。还有就是薪酬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少合理规范的人性化的考察,难以全面地反映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缺少客观性,造成分配上的不公,难以调动积极性。

3.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民办高校的师资主要是由聘请的公办高校退休的老教授组成的,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是在管理岗位上的经验不一定充足。而且大多数都是退休人员,年龄是工作精力的决定因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工作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及时地吸收年轻的血液。但是由于办学资金的缘故以及分配制度的限制,很难吸收到中青年教学管理者。另外,民办高校培养的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才不是很稳定,中高层人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各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频繁更换,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处于熟悉工作的阶段,刚熟悉工作又可能选择离开或者调离岗位,很难形成稳定的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这就导致中青年管理人员对前途感到迷茫,看不到出路,所以一有机会就会选择跳槽。

二、适合民办高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守的管理者缺少创新,习惯于使用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方式,难以在管理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另一类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不断地改进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传统管理者的弱点就是容易造成管理落后于实际教学的需求,最终导致高校发展困难,或者情况更糟,最终被其他民办高校所淘汰。

1.转变观念,构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民办高校管理工作决不能在乎形式上的东西,应该重点地去抓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提出高要求。首要的就是要转变观念,逐步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理念是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上的无形指挥棒,所有的管理理念都应服务于一个教学目标,那就是以育人为本。根据教学质量的要素,确定合理级别的教学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方式。建立监督引导系统,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确定教学各部门的职责,更好地保证教学指令得到有效及时的传递和落实。逐步地健全完善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责权分明、协调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建立教学评价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更好地了解教学管理的运营效果,使全校师生自觉习惯地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改变传统的以管为主、生硬低效的管理工作模式。正如管理大师卡耐基所说,最高水平的管理就是让被管理者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一所民办高校达到了这样的管理水平,也就可以稳定地发展了。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好的民办高校若想有序运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既是一种约束,也是对师生行为的一种导向,它能使高校的管理由非正规步入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轨道。规章制度的建立要遵循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管理工作既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更重要的是管理工作要具有实践可行性。引导性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另外,制度的制定要明确有关的目标,从而更好地让管理者明确工作要求。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完整有序,各个环节要相互联系不能脱节。要构成一个完整配套的管理体系,注重制度的系统性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三、强化民办高校管理的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使教学管理上到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地实现民办高校办学的灵活性,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引人和用人机制,用先进的人办资源管理理论,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要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把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渗透到民办高校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注重提高教师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学管理。加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间的配合协作,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认知能力,使其成为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的教学管理队伍的主力,更积极地为高校做出贡献。

1.制定合理的管理决策流程

从管理者自身的岗位来研究,就是要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遇到问题要勤思考。在管理者的实践工作中,要把实践所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地总结形成新的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管理者。对于任何管理者来说,好的管理理念永远都是最好的工具。从民办高校宏观长久的发展来看,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帮助教学管理者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个好的管理流程图,可以让管理者全面地了解工作方向及工作的重点。民办高校在制定管理工作流程时,要任务明确和环节步骤,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管理的高效稳定发展。

2.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民办高校自身就是前沿知识文化的交集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民办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更好地体现高校教学管理的层次感,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民办高校,在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是高校发展离不开的话题,实践证明,高校的教学管理只有管理目标、好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文化的建设。高校的文化管理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一个好的教学文化管理方案,能给被管理者还有管理者营造愉快的学习和工作气氛。被管理者在享受教学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这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最终形成习惯。

民办高校是一种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但其绝不是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管理决策流程的不断健全完善,师资力量的不断提高,其办学规模、质量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会更好地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民办高校的管理还是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需要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不断地自我总结,从而研究出一套适合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方案。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积极向上氛围的体现。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展现学校自身的独特魅力,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程星.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张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企业导报,2012,(24).

[3]徐芳兰.浅析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23).

(责任编辑:朱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08-02

作者简介:郭少凯(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从事社会科学及教学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03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04

猜你喜欢

管理对策民办高校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