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的多元化教学

2015-06-05卢洁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卢洁

【摘要】社会正在飞速变化,它也带来了更多的新知识,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很多的教学手段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特别是近年来,初中语文的教学问题比较突出,我们清楚明白到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性的科目,初中语文的学习重在理解方面,学会对知识的运用,也为未来的高中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教学的简单特点,又着重探讨了它的具体实施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简单的语文知识积累在小学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初中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向上过渡的过程,更重在知识的理解,接触到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传播。因此,初中的教学在方式上不能沿用小学的模式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还有,如果还是采用原来那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力,在帮助他们巩固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学习。

一、多元化教学本身的不同

我们在开展多元化教学时,不是说仅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还包括学科的特点或者思维角度等等,进行这方面改变的重要目的就是把教学设计得不一样,形成一种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让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朗读和记忆。很多人认为书本上的语文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其实它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说话、阅读等等运用的都是和语文相关的知识。因此,语文的学习范围是比较广的,涉及各种不同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特点突出了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我们了解到小学的语文教育重点还是在识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懂得的还是别人的思想,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学生在原来的技巧基础上接触更广阔的知识内容,要求他们学会自主去学习,培养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初中语文在考察上更注重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一种素养方面的培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更深层次的内在理解,对知识的把握要进入更高的台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会站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二、具体实施时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极力推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大概有下面几种方式。

(一)走出课堂,增加亲身体验

传统的教学都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属于被动的接受,对某些课文的理解都是通过想象的,这在引导学生感知的时候有很大的局限束缚。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可以通过户外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学习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时,有一段是关于小草的描写,老师可以带学生们在草地上观察草的形态:近看是什么样子,远看又是什么景象,这和作者写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如果是自己来写又会在什么地方表现的不好。通过这种直接的接触,然后在心里体验比较。这是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掌握了新的写作技巧。有很多的教育者认为在指导写作文时,就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带学生走出来,这样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感受,触感也会更大。

(二)增加讨论的机会,引起学生的思考

新的学习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不是一味地教,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任何一个观点都不是绝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突破单一的思考模式,学会从多角度研究,就像是写作文一样,就算是同一个题目,因为思考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的写作材料也会各不相同。这在上课分析课文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在上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自在文中体悟到了什么,有哪个地方会有心底的触动。作者不止一次看到了背影,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含义也是有区别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思考凑到了一起,都会给对方新的思维提示。又或者,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方面的描写,就像对于买橘子这一个小细节,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个小细节会给他带来很深的感动,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份心意等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思考,将思维向多元化发展。

(三)在适当的地方给予指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对生活的感触还是比较少的,他们的许多想法还是来自电视、书本等。因此,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做出简单的分析。这是站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然后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一课诗歌的学习就要带领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这首《再别康桥》本身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诗歌,但是对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诗歌还是比较难学的。特别是这篇文章的意境更是深远,是一种人生的理解。在教导的时候,老师就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写这首诗处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影响,帮助学生打开思考的空间,学会赏析诗歌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比如说文中云彩、金柳、新娘等等都不是词语本来的意思了,代表的是深层的含义,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了。

三、结语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明白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应该走多元化的教学道路。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时,不会受到单一模式的影响,成为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2]。

参考文献

[1]王娟.试谈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顾忠猛.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浅谈[J].语文学刊,2011(19).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多元化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