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本中的材料来简说材料作文的写作

2015-06-05王霜杰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写作作文材料

王霜杰

【摘要】近年来,材料作文开始成为江苏高考作文的主流。然而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材料作文是个难题,让许多同学头疼。本文试以课本中的材料来简说材料作文的写作。

【关键词】材料;作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材料作文首要的是“读懂”材料,能从文章中榨出“干”的来,然后方能像传统作文那样按部就班、成文。鉴于此,笔者试以课本中的材料为例,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从“读”到“写”, 从“审题立意、建立框架、学会论述”三个方面,以议论类作文为例来探讨一篇材料作文的形成。

这是《必修五》课本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单元“写作实践”中的一则材料:

老酋长病危,找来村中三个年轻人,要他们尽可能爬到神山最高处,回来报告见闻,以便确定接班人。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老酋长笑了:“孩子,你说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看到秃鹰盘旋。”“孩子,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当大家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担心时,他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你一无所见吗?”“是的,一无所见。能看到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年轻人,祝贺你!”

一、审题立意

这则材料中,酋长对第三个人的肯定毫无疑问应该是本则材料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那么酋长对第三个人的肯定到底肯定的是什么?为什么否定前两个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应该归结于这三个年轻人的本质差别在何处。细看材料,他们的差别不应该在“有没有目标”,也不应在“敢不敢直面人生”,因为三个年轻人都有目标——爬到最高处,只是他们对“最高处”的认识不一样;他们也没有敢不敢面对的差别——还是因为他们对“最高处”的认识不一样。那么造成行为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最高处”的认识不一样,又是为什么对“最高处”的认识不一样呢?原因也不在于“有没有坚持”,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坚持到了自己所认为的最高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在的高度(地理位置)不一样,带来视野不一样,以致心境不一样,所以所得不一样。

我们在这则材料当中应该捕捉到的核心因素应该有“高度”“视野”“自我认识”等等。组织出来可以是这样一些观点:“有高度才有视野”“认识到自我的渺小是一种伟大”“凡事都要做到极致才能成功”等。再结合前两个年轻人的做法,可以从反面立意为“不要被途中的美景所迷惑”等。

二、建立框架

针对以上立意,再让学生挑选一个进行分论点的创设,整理如下:

(一)《凡事做到极致才能成功》

分论点一:做到极致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分论点二:做到极致才能发现平凡小事的特别。

分论点三:半途而废者只能损耗精力,没有太大获得。

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正反两个角度创立三个分论点,对于刚接受议论文训练的同学来讲,已经算是不错了,而且在第三个分论点中特别能体现议论文最需要的严谨——不说没有获得,而说“没有太大获得”。确实,前两个年轻人他们也是有所得的,而我们生活中那些半途而废的人也不能说是全没收获。

但在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的排列上,却应该调换一下位置:先能发现一些东西,然后再谈获得成功,这样在“做到极致”的意义上,有了逐层深入的意思。

(二)《认识自己的渺小,才能获得成功》

分论点一: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就能将自己的位置放的更低。

分论点二:自大的人目空一切。

分论点一的结论是“将自己的位置放的更低”,应该和总论点的联系更紧密一点——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就能将自己的位置放的更低,谦逊才能吸收更多优点,以获得成功。而第二个分论点与总论点间同样需要这样的联结——自大的人目空一切,自满则招损。

(三)《不同视野,不同人生》

分论点一:不能被图中的美景迷惑

分论点二:路途艰险,止步只能平凡

分论点三:勇往直前,才能有所收获

很明显,这位同学的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年轻人的角度各自创立一个分论点,这种创设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也比较容易写的散、不集中,或是没有重点。

但无论如何,以上三位同学的三种分论点创设都可以说是正确的,即使有高下之分。而一篇议论文一旦能够打开思路,建立起框架,剩下的就是往框架当中去填塞——去论述,去证明。

三、学会论述

仍以学生作文为例,比如《凡事做到极致才能成功》,针对调整后的分论点一“凡事做到极致才能发现平凡事物的特别之处”,该同学原来也是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选取了一个居里夫人的例子,大谈特谈居里夫人的成就,最后总结为居里夫人就是因为要做到极致才发现了镭。这样“以叙代议”显然是不符合引论文的写作要求的。在这样的分论点下,我们应该这样来“自圆其说”:

大千世界,气象万千,也瞬息万变。苏轼曾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我们在变化的事物面前浅尝辄止,是肯定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与本源,更不用说在我们看来是“平凡”的万物了。唯有秉持一种“极致”的精神,穷追不舍,才能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然后可以以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例为例证)

当然,一篇议论文所需要的东西决不至于以上几个环节,论证方法的使用、论据的使用都是必须要注意的。本文也只是从以上三个方面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简单探讨,而且所呈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大部分针对议论文还未上手的同学。对于一些本就能够正确写作而且颇有一些想法的学生,也就难免有桎梏之嫌。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写作作文材料
最美材料人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