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策略

2015-06-02董晓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董晓莉

摘 要: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并没有达到教学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培养学生较好的音乐节奏感成为了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该篇文章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节奏感教学的现状出发,找出音乐节奏感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训练策略,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和启发。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节奏感 训练策略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147-0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其中音乐节奏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点,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生源的水平高低不一、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不科学、教学方式的不恰当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出现断拍、打错拍等情况,导致整个音乐作品质量较低,所以分析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节奏感教学效果不佳问题分析

1.1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高校的不斷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招收门槛逐渐降低,使得招收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对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非常不利,加上很大部分的学生是来自农村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他们在入学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有的甚至量钢琴的乐器都没有见过,学生看不懂五线谱,掌握不好节拍等现象较为普遍,这无疑加大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节奏感的教学难度。

1.2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的课程培训是比较多的,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健康教育等基础的课程内容,还需要掌握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双语教学、幼儿手工、舞蹈等技能课程内容,这使得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培训课程比较少。一般来说,每周会有3到4节视唱练耳的课时,但是这个课时就包括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力考试等内容,真正训练的时间是很少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涉及的专业课程比较多,即使设置了相关的音乐课程,但是实际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不利于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1.3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过高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厌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学生在课上不专心、走神,对上课的内容不在意,在课后也不会强化所学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经常会在时值、节拍上出现错误。另外,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地过高,这也会使学生“吃不消”。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基础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接受更加全面和基础的乐理和相关专业的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训练的内容过深,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从而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1.4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接收的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自主、自觉的学习方式,这就使得学生在采取学习方法是容易出现偏差,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长期下来,学生养成了错误的习惯,比如在训练的时候摇头、双脚跺脚来打拍子等,这不仅不雅观,而且还影响了打节拍的质量,破坏了音乐的旋律线,从而影响了正确的节奏感,给后期的节奏训练造成不良的影响。

2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策略分析

2.1 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音乐节奏感训练中,老师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是用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这使得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学的步伐,而基础好的学生又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加上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生源质量高低不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充分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音乐节奏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是逐渐递增的,并且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使得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极大地满足。

2.2 教育实习

前面提到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科学,除了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和修正之外,也可以通过教育实习的途径来弥补教育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实习将乐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接收了校内的学习之后,对实际的幼儿音乐教学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训练质量,因此,相关的教育实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明白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并且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

2.3 暗示教学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逐渐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暗示教学的方式,具体来说,老师在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时候,要及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例如点头、竖拇指、眨眼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活动中。

2.4 评价机制

有效地评价机制也是不可忽略的,高等院校的评级机制主要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认定,这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等,从而促进老师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更好地发现音乐节奏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策略。

2.5 学生音乐节奏的具体感训练方法

2.5.1 丰富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节奏

很多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只是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这使得在实际的学习运用中很难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不用说建立内心的节奏感了。因此,老师应当重视节奏感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知道节拍是体现音乐强弱的重要关系,通过强弱来构建整个音乐的风格,这就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节奏感,用心体会一些音乐作品,比如牛仔舞曲就是比较动感的,而摇篮曲则是比较缓静的节奏。

2.5.2 理解转化,建立节奏感思维

理论知识是应用于现实实践的,因此,老师应当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节奏感的学习进行方式的转化,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节奏感。具有节奏的种类非常多,因此学生练习的方法也是多多式多样。对于一些节奏感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打拍子、朗读的实践方式。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等拍子比较明显的诗歌、顺口溜等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另外,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也是能够反映各种有韵律的节奏。通过这些轉换方式,学生在无形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节奏感思维。

2.5.3 强化听觉训练,增强内心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是歌唱、舞蹈等很多表演形式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师应当重点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内心的节奏感。例如,在练习钢琴时,老师应当让学生在听辨过程中着重听音色的明暗、声音速度的快慢等内容,从而对节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弹奏的时候训练自己的听力和节奏感,根据自己的听觉来判断触键音是不是正确的,音色是不是合适以及节拍的掌握是不是恰当等。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欣赏和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获得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学生在欣赏某一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拍节拍,选择一些适合拍节拍的音乐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音乐节奏,从模仿节奏中增强自己内心的节奏。

3 结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和加强。一方面老师要采取分层教学、暗示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教育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真正地培养和建立内心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刘川.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3,10:99-100.

[3] 李木一.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歌海,2012,3:102-103.

[4] 宋晶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 陈学东.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53.

[6] 聂萌慧.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J].大众文艺,2014,18:211-212.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加强措施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