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的改变

2015-06-02闫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课改转变

闫吉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目标,为现在的音乐教学提供新的动力。多元智能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指导理论,能够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按照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音乐需求给予满足,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参与音乐学习和创造,给他们的文化素养提供了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课改 性质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120-02

1 新课程的性质

音乐课在中学教学中并不受到重视,而且存在很普遍的被排挤的情况,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没有什么压力,因此音乐课被占用,用来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情况比较常见。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价值、水平在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学生对音乐课不关注,以至于音乐课性质出现了变化,所以对于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认识。

音乐课主要是传播美,进行美的教育。在以往的很长时间里,美育仅仅是当成了道德、政治的附属课程,对音乐的艺术性过度强调,审美者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没有受到重视,音乐功能被忽略。所以,新课程希望能够将审美、思想、道德这几个教育进行综合,让学生能够有音乐素养,这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音乐教育不能够仅仅是对一些特长生进行了教育,需要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方式。音乐教师面对几个甚至是几十个音乐特长学生的时候,其教学也能够比较顺利,可是如果是全部的学生,要让他们都能够获得成长,这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国长期进行的应试教育无法形成好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有不足,所以,在对全部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给予关注。

2 课程理念的转变

2.1 为了让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的进行,教师应该要有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要求能够让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现在的孩子他们获取信息更加快速,很多的孩子都能够自学成才,因为教师必须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的要求,可以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创新,不然无法让课改顺利的推进。

2.2 新课程理念中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師为中心,是要求师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课堂不单单是传递知识的地方,也是探究知识的地方,新课程让学生拥有了很大的挖掘潜力,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音乐教师无论是其职业行为还是习惯都需要满足新课程的要求,促进这种变化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课改的最大城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学会积极认真审阅有关音乐教材、教参等资料,发挥集体智慧,集体备课,各模块相互交流本模块的教学思路,取长补短,对整个教学教材进行分析,针对学校生源的优势特点以及任课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对每个章节的教学进行了补充和取舍,学会如何用教材上好每一节课而努力。

2.3 新课程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崭新音乐课程理念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要面临的新的问题。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辅智、以美怡情是音乐教育最有效功能。但是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审美价值方面,努力发掘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声音美、音色美以及音乐内含的构思美、结构美、形式美等。激发感情和抒发感情充分的利用音乐最擅长于抒发感情,最易拨动心弦的艺术特点,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绪体验中享受和感知美。

营造愉快、快乐和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音乐声效的想象性、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音乐活动的游戏性,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听觉环境、视觉环境、教室环境和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触景生情的教学气氛。同时,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展示教师对音乐的挚爱和对音乐教育敬业的人格魅力,开辟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表演欲望的充分展示提供实践的舞台。

每个学生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好。音乐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关注,不再让音乐教学是简单的音乐知识传递过程,可以形成探讨、研究、创新、实践的风气,学生通过参与其中享受乐趣。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承认,可以对这些差异性给予尊重。

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来进行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将学生的特长进行转化,成为教师的资源,对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能够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选择给予尊重。发现和调用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音乐课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对艺术实践给予重视,让学生能够获得音乐体验机会。

3 自我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者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道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诱导者、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诱导学生的思路,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营造宽松的活泼的课堂气氛,善于在课堂讨论和争论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和学生平起平坐、互教互学,与学生一道共同开发课程,研究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4 知识能力的转变

教师的知识除了来自课本、参考教材外,教师的知识积累以及交流互动都是其重要的组成,现代新课程教学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具有探索、教学、反思等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从整体出发,关心整体素质,能够将书本知识、个人知识、参考书知识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5 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法能够表达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教师的素质体现,教育理念、教师素质都对教育质量产生了影响,新课程下,教师一定要能够改变传统的习惯,对自身的责任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审视,给知识转变以及技能传授提供指导,让单纯依赖课本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转变为向课程进行开发。教学转变要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

总而言之,普通高中进行音乐教育课改既能够让学生获益,也能够让教师获益。经实践表明,学生对课程改革表示认可,首先,艺术课程改革会给学生增加信心,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音不准而不敢参加考核,也不会有一种恐惧感来参与学习。其次,新课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自己的才能发挥具有选择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模块,这样的学习要更加的丰富,而且也更加的轻松,从知识的延续性以及心理的解脱都是非常能够接受的。最后,新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大的发展空间,给他们的生存以及发展提供良好开端。作为教师,不用为自己的专业限制而到处奔跑,在改革的道路上总有磕绊,在初期会有目标,但是没有方向,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思维、管理等等,所以教师在分析教材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套路不能够满足新课程的需求。音乐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满足教学需求,这样的转变能够让教师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从中感受到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2] 刘丽霞.近现代早期中西音乐课程观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3] 赵颖楠.高中音乐课程对学生人格素养养成的影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 刘畅.关于新《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5] 刘龙华.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课改转变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