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

2015-06-01王长菊付正英

西部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柴胡皂苷巴布透皮

王长菊,付正英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天津 300000;2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

王长菊1,付正英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天津 300000;2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制备乳痛宁巴布剂,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以光泽性、持粘力、基质残留和反复揭贴性等为指标,考察其对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影响;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及透皮研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巴布剂基质最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中药:基质=1∶4;柴胡皂苷d的累积透皮率为20%,体外释放率为49%。结论:乳痛宁巴布剂的持粘力、光泽性、赋型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药物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巴布剂;柴胡皂苷d;透皮;释放;制备工艺;紫外分光光度法

乳痛宁巴布剂由柴胡、香附、夏枯草、浙贝母、急性子、三棱、莪术、冰片8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行气、散瘀止痛的功效[1],该方剂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但原方剂作为汤剂服用存在不方便,疗效周期长等缺点。巴布剂是一类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新型外用剂型,具有载药量大、皮肤刺激性小、重复揭贴性好的特点,主要由中药、基质及背衬层组成,其中基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粘贴皮肤、释放药物、稳定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常用的基质主要有凝胶骨架增稠剂、保湿剂、填充剂、促渗剂等[2]。所以基质配方是巴布剂的基础和核心,配方设计合理与否是能否制备出好基质的关键。本研究中巴布剂以柴胡为君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柴胡皂苷,柴胡皂苷可分为a,b1-4,d,e,f,h,其中最具活性的成分为柴胡皂苷d[3]。以鼠皮作为模型,通过体外透皮实验和体外释放实验,对巴布剂的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以期为乳痛宁巴布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数显恒温水浴锅(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恒温磁力搅拌器(河南中良W S J B-03);M Y B型调温电热套(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涂布器(自制);T K-6A型透皮扩散仪(上海德莘实业有限公司);16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电子分析天平(B P-211D型,德国S artor iu s);1/100万M75型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

1.2 试药 明胶(上海天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卡波姆940(广州菲瑞新材料有限公司);C M C-N a (石家庄市华泰纤维材料);聚乙烯醇1788(成都市科隆化工试剂厂);甘油、丙二醇(无锡市正达医药卫生用品厂);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柴胡皂苷d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78-200506);乳痛宁巴布剂(自制);乳痛宁原料药(天津市中药饮片厂);生理盐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158);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实验动物 Wi star大鼠,雌性,体质量212g (由武警后勤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

2.1.1 巴布剂基质处方 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

2.1.2 中药煎煮 根据药物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将柴胡,香附,夏枯草等8味中药饮片剪成2~3 c m大小,用60%乙醇浸泡24小时。然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减压回收乙醇,最后浓缩至浸膏,相对密度为1.20,备用。

2.1.3 巴布剂制备 将卡波姆940加入适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得组份1;将聚乙烯醇加入适量水浸泡24小时,充分溶胀后加入高岭土和明胶溶液,得组份2;将聚丙烯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匀后加入甘油和丙二醇(1∶1)中,搅拌加热使其溶解,得组份3;将组份3加入组份2中,水浴50℃混匀,最后加入组份1中,搅拌均匀,即得巴布剂空白基质(搅拌转速175 r/m in,炼和温度45℃,炼和时间15分钟。最后加入中药浸膏(中药∶基质=1∶4);水浴加热50℃条件低速搅匀,趁热涂布,厚度约0.5mm,然后盖上聚乙烯膜,自然干燥后切割,封装。

2.2 测定方法

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4]以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柴胡皂苷d溶液,精密吸取2m L,加入0.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1m L,70℃反应10分钟,放冷,加入磷酸5.0m L,70℃反应30分钟,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附录ⅣA),在200~800 n 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在536 n 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柴胡皂苷d 4.0m g,置于10m L容量瓶加生理盐水溶解,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62.5、125、250、500、1 000μL分别置于已编号的25m L容量瓶中,加生理盐水适量,分别精密加0.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4.0m L,摇匀,70℃反应10分钟,放冷,加入磷酸5.0m L,70℃反应30分钟,用生理盐水滴至刻度,摇匀,得1.0、2.0、4.0、8.0、16.0μg/m L系列浓度溶液。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在536 n m处测得吸光度(A),结果表明巴布剂在1.0~16.0μg/m L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A=0.0207C+ 0.035,(r=0.999,n=5),见表1。

表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2.2.3 供试品溶液含量的测定 取接受液5m L,按照“2.2.2”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值,然后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中柴胡皂苷含量为30m g/g。

2.2.4 精密度和稳定性实验 取“2.2.2”项下同一对照品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重复测定6次,计算吸光度RS D为0.83%,表明精密度良好。再分别于1,2,4,6,8,10,12,24小时测定吸光度,RS D为1.2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小时内基本稳定。

2.3 体外透皮实验

2.3.1 鼠皮的制备[5-6]将大鼠脱颈椎处死后,立即取腹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组织及黏液组织。采用化学脱毛法,以8%N a S水溶液脱毛,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置于4℃冰箱保存24小时备用。

2.3.2 实验装置 参照文献[7]方法,采用立式F ra n z渗透扩散装置,用滤纸吸干鼠皮表面水分,将巴布剂贴于鼠皮角质层上,排出巴布剂贴片与皮肤之间的气泡,固定于F ra n z扩散池的扩散室和接收室之间,两室有效接触面积为2.83 c m2,接受池体积为6.5m L,注满预温32℃的生理盐水,排空气泡,真皮一侧与接受液完全接触。密封给药池顶部后,将扩散池放入水箱槽孔内,转速为200 r/m in,32℃水浴循环保温。开始计时。

2.3.3 取样测定方法 分别于0.5、1、2、4、8、16、24小时取出全部接受液置于试管中,同时立即补加等体积预温32℃的生理盐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皂苷的浓度。

2.3.4 透皮实验结果 按下列公式计算累积透过百分率(Q):Q=C n V/M0,(C n=C1+C2+…+C j)。式中Q为累积透过百分率,M0为柴胡皂苷的给药量,V为接受室容积,j为取样时间。透皮曲线拟合方程为Q=0.8119t+0.2323(R2=0.9985,n=7),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以Q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柴胡皂苷的透皮曲线见图1。

图1 柴胡皂苷的透皮曲线

2.4 体外释放实验 实验方法同透皮实验,但以纱布代替皮肤进行。柴胡皂苷释放曲线拟合方程为Q=8.5402t1/2+8.1592(R2=0.9917,n=7)。释放过程符合H i g u c h i方程。以有效成分的累积透过Q对时间t作图,结果见图2。

图2 柴胡皂苷体外释放曲线

3 讨论

在基质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氢氧化钠调卡波姆的p H值到8~9,再与其他物料混合,最后胶液的p H值为7左右,这样既能保持药物稳定的最适宜p H值,又适合人体皮肤给药,避免刺激皮肤[8]。

目前,在巴布剂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品种仍然存在粘弹性不够,稳定性差,制剂经过长时间放置后,膏体容易失水而硬化等。在制备过程中,卡波姆、聚乙烯醇、明胶需充分溶胀,否则膏体容易产生颗粒状物质;要注意物料加入顺序、搅拌速度以及时间。因为搅拌速度过快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凝胶膏剂的外观,搅拌时间太长则基质的延展性变差,使涂布变得困难;干燥温度和时间过高过长也会影响凝胶膏剂的黏性和水分。

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柴胡皂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作用[9],进一步研究柴胡皂苷的药理作用,明确有效成分和临床应用的对应关系,对于现代临床应用有较大帮助。

在离体经皮实验中,不同部位的鼠皮对药物的透过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实验影响因素一致,同组实验选用同一部位的皮肤。鼠皮脱毛的过程中注意选择适当的化学处理时间,时间过短脱毛不全会阻碍药物的透过,时间过长则破坏角质层,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预实验曾选择水、生理盐水、50%乙醇溶液、60%乙醇溶液、含50%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等作为接收液[10-12],结果累积透过量生理盐水>水>10%乙醇,且生理盐水与体内环境相似,故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吸收液。

本实验对原剂型伤湿止痛橡胶膏和与之相同载药量的巴布剂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透皮速率基本一致,体外经皮渗透均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综上所述,乳痛宁巴布剂的经皮效果良好,适宜制成透皮吸收剂。

[1] 高学敏.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7.

[2] 刘淑芝,郭春燕,金日显.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5):62-64.

[3] 祖宁,李平.柴胡皂苷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94-96.

[4] 浦锦宝,胡轶娟,梁卫青,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6):98-100.

[5] 王晓辉,李丽,申去非,等.不同剂型扑热息痛离体透皮吸收效果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28):2189-2191.

[6] 杜茂波,刘淑芝,李曼玲,等.萸连巴布剂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8):969-972.

[7] 李新圃,郁杰,罗金印,等.药物透皮吸收常用实验方法概述[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1,20(6):40-42.

[8] 刘亚男,樊金伟.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医药,2010,23(5):766-768.

[9] 谢东浩,蔡宝昌,安益强,等.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63-65.

[10]郝丽静,郭辉,赵清.东乐膏中冰片的体外透皮吸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84-87.

[11]努尔拉江·帕合尔丁,吐鲁洪·卡地尔,沈腾,等.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的透皮吸收试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49-52.

[12]邹玉繁,王小根.广藿香酮巴布剂体外释放度与体外透皮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48-50.

RuTongNing Catap lasm a Preparation and Its T ransderm alStudy and Vitro Release

WANG Changju1,FU Zhengying2△
1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000,China; 2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g Institute of Logistics of Armed Police

Objective:To prepare RuTongNing cataplasma and investigate its vitro release and transdermalbehavior.Methods:With the water-soluble polymermaterial as themain matrix and the indexes like the glossiness, holding power,residualmatrix and repeated adhesive property as the inspecting indexes,the effects of the indexe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plasma were investigated;the vitro release and transdermal study were performed in vertical Franz diffusion celland the UV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 ine the contentof saikosaponin-d.Results:The optimum formula for cataplasmamatrix was that carbomer/sodium polyacrylate/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polyving akohol/gelatin/glycerol/propylene glycol was 0.4/0.6/0.6/1.0/1.8/30/30,Chinese medicine/matrix was 1/4,cumulative transdermal rate of saikosaponin-d was 20%and the vitro release rate was 49%.Conclusion:RuTongNing cataplasmaw ith goo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hasgood adhesive and holding powers aswellas greatglossiness.Its transdermal behavior conforms to the zero-order kinetic process and the vitro release to the Higuchiequation.

RuTongNing cataplasma;saikosaponin-d;skin penetration;release;preparation process; UV spectrophotometry

R241

A

1004-6852(2015)03-0040-03

2014-02-27

王长菊(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乳腺增生疾病的研究与防治。

△通讯作者:付正英(1962—),女,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月经病,不孕等妇科疾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柴胡皂苷巴布透皮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柴胡皂苷⁃白芍总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HPLC-CAD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
中药透皮技术治咳嗽
中药透皮技术治痄腮
复方青风藤巴布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消癥微丸中4种柴胡皂苷
温经止痛巴布剂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
挥发油包合对温脐巴布剂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