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2015-06-01陈芳李皓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左旋苯磺酸依那普利

陈芳 李皓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陈芳 李皓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35例, 分别给予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以及两者联合。连续治疗4周后,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C组降压总有效率97.14%, 明显高于A组82.86%和B组6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 且安全性高, 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和借鉴。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我国心血管慢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如控制不好可直接影响心、脑及肾等人体的重要脏器功能, 长期将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目前, 临床上常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降压, 两者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其降压效果[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分别单用和联合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 且均符合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 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等。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A、B、C三组, 各35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三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情况(n, x-±s)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本研究开始前2周停用所有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A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 mg/d, 早晨口服, 1次/d;B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 mg, 早晨口服, 1次/d;C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联合服用, 早晨口服, 1次/d。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患者在服药期间每天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对血压测定2次, 分别在早上7:00左右和下午的5:00左右,每次测量同一侧上肢血压3次, 取血压的平均值为患者血压的测定值;测量心率并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订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的相关标准规定:显效为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为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 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86%, 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57%, 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 C组临床疗效显高于A、B两组, 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见表2。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A组心率比治疗前加快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及C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不良反应 A组患者有2例头痛、颜面潮红, 3例踝部轻度水肿;B组患者有2例出现头痛、眩晕, 2例自感乏力;C组患者仅有1例头晕、颜面潮红, 无踝部水肿发生。即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明显低于A组14.29%和B组11.43%,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 %]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比较( x-±s)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升高, 同时伴或不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是目前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重要病因, 最终导致患者心、脑及肾等器官的功能衰竭。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2]。

如今, 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人们对高血压的提前预防意识较为薄弱, 加上治疗水平普遍偏低, 进一步增加了该病引起的心、脑及肾等器官损害的发生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所以应尽可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 属于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降压药,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钙内流, 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 降低心肌收缩力, 从而起到持续稳定降低血压的作用, 同时还可逆转心肌肥厚, 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4]。另外, 苯磺酸氨氯地平毒副作用较小, 口服吸收效果好,能够持续稳定降低血压并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依那普利是一种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具有高度特异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使血管扩张,即特异性地降低血管的阻力, 持续24 h平稳降压, 同时还具有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5]。

大量相关报道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单独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持续有效地控制一部分患者的血压, 但对于其他大部分患者来说, 单独使用此药物的效果却不甚理想。更有研究表明,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效果更为显著, 故而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联合用药降压。Jamerson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高血压时, 疗效良好。这两类降压药联合应用, 可协同扩张血管降压、减少蛋白尿等[7]。所以,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是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较为理想的降压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 C组降压总有效率97.14%, 明显高于A组82.86%和B组68.57%, 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者单用依那普利。另外, A组治疗后心率加快明显, 而C组心率变化则不明显, 说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导致的心率增加。结果还显示,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B组低, 且未出现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 说明联合用药可使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所致的踝部水肿症状消失。因此,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适合在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和借鉴。

[1] 陈祥云.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1, 32(28):5945-5946.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

[3] 娄彦梅, 平昭, 韩萍.公务员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世界中医药, 2012, 7(6):529-530.

[4] 姜善, 高瑛, 方志永.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6):96-97.

[5] 贾广亮.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5):333-335.

[6] Jamerson K, Weber MA, Bakris GL, et al.Benazepril plus amlodipine or hydrochlorothiazide for hypertension in high-risk patients.N Engl J Med, 2008, 359(23):2417-2428.

[7] 王吉耀, 廖二元, 胡品津.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6-254.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levamlodipine besylate and enalapril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CHEN Fang, LI Hao.
Guangzhou City Huangpu District Huangpu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Guangzhou 517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ev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with enala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Methods A total of 105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three groups as single levamlodipine besylate, enalapril, and their combination.After 4 weeks treatment,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anti-hypertension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C was 97.14%,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82.86% of group A and 68.57% of group B.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or P<0.01).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levamlodipine besylate and enalapril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primary hypertension than single use of levamlodipine besylate or enalapril.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clinical promotion with application in hospital.

Levamlodipine besylate; Enalapril; Primary hypertension;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07

2014-12-24]

517000 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左旋苯磺酸依那普利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左旋的柳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