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

2015-05-30张宇琎

2015年1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制约因素发展模式

张宇琎

摘要:我国的村镇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村镇银行如何去抢占市场份额空间,脱离了三农的初衷。文章认为村镇银行应该按照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趋势去迎合发展市场,这样既是回归了村镇银行的本质属性,又实现了盈利模式和商业化运作。

关键词:村镇银行;制约因素;发展模式

一、村镇银行的含义与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农村经济,支持农村建设,促进当地投资的多元多样,服务体系更为全面灵活。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受到金融服务的制约,政策性银行支持农业的功能不足,商业银行对农业贷款的不重视,再加上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抵消,使得农户很难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因此,村镇银行定位服务的对象首先是农业与农民,因此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无论如何改变都能不能脱离“三农”,都要坚持服务农村区县经济,不可将资金投入与“三农”无关的业务上去。然而,从目前运作的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确实有违背“三农”的初衷,对许多小型企业和农户小规模的贷款非常的冷漠。归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镇银行的资本与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很有限,村镇银行的成立对资本的要求不是很高,大部分资本规模在300万元以内,这就使得农村的贷款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而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收入不高,信用意识不高,也缺乏合适的抵押物,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在经营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2,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很大。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多与外界联系不多,因此仅仅对大型商业银行认知度很高,许多人愿意把钱放入大银行而不愿意接触了解公信力低的村镇银行。许多人偏见的认为,村镇银行是“私营企业老板个人的银行”,不敢前去存款。由于存款规模小,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故也不敢过度发放贷款,只能转到其他大银行。并且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多只能服务与“三农”,这对绝大多数客户而言缺乏吸引力。

3,村镇银行贷款尴尬,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这样虽然将区县吸收的存款锁在了区县内发放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下,好客户的选择却受到了限制。

4,村镇银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我国在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社,农商行,邮储银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和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等。村镇银行要在如何激烈的竞争中发展,确实显得很困难。

5,专业人才的匮乏。优秀的专业性人才大多选择环境好的大城市,很少有人有意向在农村发展。而且专业性人才也很少熟知当地的经济环境,因此无法开展特色业务。这样很大程度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二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1,规模太小 从已经建立的村镇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上看,大多数都是几千万,与其他商业银行上亿规模相比少的可怜。小的规模导致了其抵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小,而且其获得低成本的能力也很弱。资金成本较高,其所需要的现金与总资产的比例较高,这使得一些很好的优质客户不太敢于信任村镇银行,大额资金往往都不敢进入。

2,村镇银行的营业范围受限制 由于村镇银行肩负着服务“三农”的使命,因此其不能夸(市)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而每个市往往只有一个网店,这就使离村镇银行远的客户更愿意把钱存到就近的银行而不是把钱存到离自己很远的村镇银行去。这样一来使得村镇商业银行对绝大多数客户缺乏吸引力,客户存款少,并且贷款随之也会减少,使得银行的运营效率大大降低。循环往复造成恶性循环。此外,村镇银行目前还诶有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因此无法进行汇票支票的清算,即银行的中间业务村镇银行是完全不能涉及的,因此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盈利空间,加剧了其经营风险。

3,农村客户对金融认识匮乏 农村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教育相对低下,信息相对闭塞,对金融的认识很有限,再加上信息传递不流畅,一些政策的认知理解很不到位。使得很多人对村镇银行的认识模糊或者是有偏见,质疑村镇银行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因此会迟疑犹豫是否要与村镇银行进行合作。这使得村镇银行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有很大的顾虑。

4,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不完备,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面向“三农”,为业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备,农业生产时常会遭受巨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使得许多遭受重创的农户无法还贷款,使得村镇银行形成好多坏账呆账。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探索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与市场化的大规模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农民更多的投入第二,第三产业中去,使得农民大量进城工作,农村土地闲置甚至丢荒。这就需要一个规模化的經营模式来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而目前农村规模化的发展比较缓慢,这就需要村镇银行去培育这种规模化的市场。如果可以顺利发展,那么村镇银行将贷款贷给有规模的农村组织,真正实现了“三农”的宗旨,同时也会使自身盈利能力大大改进,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是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具体的发展模式如下:

1,农村当地政府作为担保人,为有规模的农村组织进行担保,并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这样既可以减少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也可以保证规模化的生产可以在技术指导下顺利进行。

2,村镇银行要委托地方政府对贷款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保证资金的用途正确。并且村镇银行根据规模化经营的收入预期,谨慎的将资金贷出,第二年的贷款可以根据第一年经营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评估与审核。

3,贷款的收回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季节性进行灵活调整,农户可以在销售后选择按合同的规定还款,也可以选择全部还款,这样就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4,村镇商业银行要注重新市场的培育,当农户组织逐渐实现产业规模经营的时候,村镇商业银行可以逐渐减少贷款来缓解政府的担保负担。当发展为有实力的企业后,这些企业又可以担保其他个人或者组织向村镇银行来申请贷款,这样逐渐为村镇商业银行培育出新的市场。

5,适当的开发区域限制,要逐步扩大村镇银行的服务范围,允许存款余额较多的村镇银行跨县甚至是夸市经营,以达到缓解周边地区自己不足的问题,实现自己在区域内的合理有效配置。

四、结论

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和促进城乡统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村镇银行是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产物,在实际运作工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其难以很好的服务“三农”。因此本文对村镇银行的面临的困境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索了其有利的发展模式。总体来说,村镇银行必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创造性的开展业务来发挥村镇银行服务农业的作用,实现良性的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制约因素发展模式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村镇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