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档案人员激励机制新模式的探讨

2015-05-30宋嘉会杜小汀

2015年1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心理契约激励机制

宋嘉会 杜小汀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科技时代的到来, 注重工作的知识性,完善知识管理能力,自主吸纳知识型员工成为新时代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逐步被各种企业所重视。但是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在掌握了更多的企业资源的同时,有着更多的自我特性和需求。如何激励知识员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正逐步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 本文引出心理契约理论, 并基于这一理论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心理契约

1.引言

在知识经济年代,知识型企业或社会组织机构中在整个市场所占比例日益增大。企业高级档案管理人员是专业高等人才的典型代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大批可以综合利用市场资源的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首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是知识传播应用的新载体,负责整合,支配,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是企业上层建筑的基础。高知识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流动大、激励手段平庸、管理成本激增等现象,日益冲击着传统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激励机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市场经济效益。

2.传统激励机制在激励员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随着知识型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高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特点, 激励效果欠佳,传统的激励方法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2.1 激励方式单一,激励体系不健全

从现有企业所实行的激励机制看来,企业所实行的大部分是传统激励模式,缺乏独立创新的个性化激励模式,从专业高等人才所具备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自主性等特点推测,现存的这些粗略激励运行模式,对此类员工的激励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一现象催生了企业高级档案管理人员的高离职率。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所处岗位的特殊性,他们掌握着企业的内部资料库,所以他们的离职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潜水炸弹,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2.2 企业对员工的定位不准确

企业过于强调产值与效能,忽视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很好地理解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将此类员工与普通员工混为一谈,没有给予其所需要的组织认同,或者提供与其产能相适应的职能岗位,造成了企业所属高素质人才的流失。

2.3 缺乏与员工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相对于普通员工,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于自我发展和迎接挑战,企业的发展应当可以与知识型员工的发展相协调。但企业的文化往往具有综合性,普通员工可以接受的企业文化,不一定可以被高级员工所接受。企业的文化内涵并没有进行提炼,从而导致企业的理念不能被高级员工所接受,员工的理念与企业的理念有了偏差,导致二者之间陷入了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会使员工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打击了员工自身的发展欲望,同时也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作用。

3.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高等人才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企业所处的重要地位都在推动企业改变传统的激励体制。企业应当运用一套新的激励理论制定出新的激励机制,以充分發挥该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效率。

3.1 心理契约理论的内涵

心理契约就是组织和个人依据自身付出的多少,在内心对所应得到的回报设立标准,而后达成的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预设的心理期望。笔者依据心理契约的外在表现形式,大致将心理契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满足型心理契约, 是对基本生存保障的约定, 具体包括薪水福利、工作条件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心理契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精神满足型心理契约, 强调双方的尊重、存在感以及各自价值的实现, 是指那些无法用实物衡量具有抽象意味的双方关系。

3.2 心理契约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

弥补单方面经济激励的缺陷,使高级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对企业的期望,不断激励员工为实现期望付出努力。企业与员工订立的经济契约,只能粗略的硬性的规定企业员工所应获得的经济奖励。但相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及个人愿景的达成。知识型员工一般认为,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目标的达成,是企业应当给予的回报,是企业的内在责任。心理契约的制定,是对知识员工的心理期望值达成度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对经济契约的补充和延伸。

4.知识员工激励模型与策略

在一个以心理契约为准则的企业里,员工的一切行为都会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了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档案管理人员的个性需求,将企业的价值观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让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相互协调,最终达成共同奋斗目标,促成团队内部的统一,从而形成员工的自我激励。传统激励策略在对企业高级档案管理人员激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故笔者在此提出针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所实施的策略:

下图是笔者依据上述总结的心理契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所构建的简易心理契约激励模型。

心理契约激励模式图

4.1 以知识资本化为基础,为企业高级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物质保障

将员工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视为无形的个人资产,以其在组织内实际应用的频率和重要程度为衡量标准,确立员工所拥有知识技能的唯一性,并通过一定的物质差异来保障员工的职能优越感,高效的利用知识技能,为组织创造利益。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实施知识资本化激励,能够充分的发挥此类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能够促使知识型员工不断地开发自我技能,并且保障所拥有技能的熟练度,从而使得所拥有的技能日趋完善,便于组织内部学习与应用。

4.2 围绕“人本思想”,将精神层次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在全行业都单方面进行“高投入高回报低利润”的低效投资模式时,注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的实现,提供高效便捷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保证员工完成任务能够获得成就感。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身份特殊,是直面一手企业资料的人员。可以尝试让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去,将精神层次的回报与物质层次的回报相结合,让知识型员工有企业归属感,将员工视为战略合作伙伴。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型员工的企业忠诚度。

4.3 构建“绩效为中心,能力为重心”的企业文化

创立“绩效为中心,能力为重心”的企业文化,充分依靠知识员工对知识内涵的敏感性,将企业的内涵渗透到知识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让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达成一致。知识型员工注重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绩效为中心”,可以让员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达成自我管理的目标。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职业规划的发展,“能力为重心”,可以让员工的知识技能提升与企业的自身发展步调相适应,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完成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人员心理契约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与决策管理的探讨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