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5-30邓捷

经济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间资本发展环境

邓捷

摘 要: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最大化,民间资本的这一特性尤为突出。长期以来,恰恰是这一最为活跃的特性被人为地“捆绑”住了。“松绑”的最有效办法是深化改革,改善环境。环境的评判主要取决于软环境,包括创业氛围、创业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等,本质是创业文化。环境优越了,就能孵化出生机勃勃的民营经济。环境也是生产力,起着“四两拨千斤”作用。

关键词:民间资本 发展环境 创业冲动 创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176,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078-02

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最大化,民间资本的这一特性尤为突出。然而,恰恰是这一最为活跃的特性,由于体制机制、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原因,长期被人为地“捆绑”住了。“松绑”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改善环境,以优良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环境的评判主要取决于软环境。下面以浙南地区的永嘉县与苏北地区的阜宁县为样本,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作一调研思考。

一、培育创业精神最难也最根本

人的就业状况有三种:就业、创业、失业。创业最光荣,因为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为别人提供了岗位。全民创业能否铺天盖地,表面上是习惯问题,直接原因是资金、技能问题,而根子在文化。文化与精神紧密相连,有先进文化就有进取精神。

精神最“软”也最“硬”,“一方水土养方人”。创业精神的表层是创业冲动,深层是创业文化。永嘉是浙南老区的一个县份,与苏北老区阜宁有相似之处,甚至一度比阜宁落后,有“逃难永嘉”之称,如今却富庶一方。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田少“逼”出了著名的儒家功利文化“永嘉学派”,自古提倡“通商惠工”、“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发达的商业文化一脉相承,永嘉人“恋乡不守土、敢冒知进退、自信不自满、重利不守财”,只要有一点点可能,便从商从工,在狭缝中生存发展,“既打工又当老板”,“没钱借钱当老板”,“有一分钱也要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白天当老板”,“当了小老板,又想方设法当大老板”,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场,把店铺工厂开到全国全世界。阜宁是苏北大平原的“鱼米之乡”,农耕文化发达。因为能自给自足,人们多固守田园,恋乡乐土,安于现状,甘于守成,不愿闯市场,不肯吃辛苦,不敢冒风险,“大钱不会赚,小钱不想赚”,即使优惠政策在手,仍犹豫在三,不反对也不利用,任机遇白白流失。全民创业一个“全”字和一个“创”字,包含了多少困难、多少艰辛。没有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驱动和支撑,是绝难创业的。

根据2013年统计公报,分析一下永嘉与阜宁的现状。

从总人口看,永嘉96.95万人,阜宁111.07万人,两者相差不大。从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看,阜宁政府财力略强一点。但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说明永嘉民营经济发展更充分,民众更富裕。在贷款余额方面,阜宁比永嘉少近200亿元,永嘉全民创业的活跃程度可见一斑。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永嘉一产只占3.3%,阜宁一产占比高达16.4%,表明永嘉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阜宁则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在特色产业方面,永嘉以皮鞋、泵阀、服装、纽扣拉链领衔,阜宁以风电装备、光电光伏、粘胶纤维、环保滤料担纲。显然,永嘉以全民创业为主,阜宁则以客商投资为主。

客观分析阜宁的本土文化,“重农轻商、重仕轻商”思想和“小富即安”小农意识可谓根深蒂固,与时代很不合拍。调查发现有三种现象:一是一些人还保留农耕时代的习惯,只知道攒钱,不知道赚钱,只知道守财,不知道理财,甚至为了“心里踏实”,宁可把存款单压箱底、塞墙缝,也不愿冒风险创业,“端着金饭碗讨饭吃”。二是一些人虽然向往富裕,可又不肯艰苦创业,甚至用“不就有几个钱嘛”的“精神胜利法”自欺自慰。三是一些人也羡慕企业家的光彩,但总是瞻前顾后,不敢走出“围城”自主创业,反而津津乐道企业家的“出身”求得心理平衡。永嘉人“吃常人不肯吃的苦,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赚常人不肯赚的钱”,终于成功地做了老板,做了成功的老板。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最能让民众得到实惠的经济。作为江苏“沿海不临海”的后发县份,阜宁自然禀赋先天缺陷,要后来居上、内陆崛起,就必须发挥百万人口大县的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审视本土传统文化,植入外来先进文化,以创业精神改造和提升农业精神,挖掘并变现民众的创业潜能。

二、激发全民创业的政策路径与市场路径

创业需要冲动,冲动需要激励,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研究表明,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而在充分激励的情况下可达80%~90%。激发全民创业,当“内外兼修”。

1.突出小本创业。“富无苗,穷无根”,谁都不是天生的老板,关键要抹开面子、放下架子,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本小利薄不可怕,永嘉人都是从小生意做起的,结果几年时间雪球就滚大了。在创业过程中决不能看不起“几个小钱”,这可是“第一桶金”,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永嘉,人们最引为骄傲的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一批土生土长的品牌企业。每个品牌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企业家,“报喜鸟”后面是吴志泽,“奥康”后面是王振滔,“红蜻蜓”后面是钱金波,“蜘蛛王”后面是徐承迪,“红黄蓝”后面是叶显东,“宣达”后面是叶际宣,“陆陆顺”后面是吕国陆,“百纳”后面是林文富,“红草帽”后面是瞿成圣,“新城”后面是陈明南,“长城”后面是叶克连。然而,三四十年前,他们中许多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通过“先商后工”小本创业,他们脱颖而出,成为著名的商界领军人物。依据永嘉经验,不难得出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第一级是以土地、工资为生的农民、工人;第二级是个体工商户;第三级是小微企业老板;第四级是企业家。这是企业家成长的一般规律。阜宁已成功地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完成了第一级的工作,为“制造老板”作了铺垫。然而,有了基本积累并非必然导向自主创业,从打工仔到小老板身份的转换,是“化蛹为蝶”的质的飞跃,除了政策红利激励,还需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2.突出合作创业。民营经济可以“低点起飞”,但不允许“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现阶段全民创业特别提倡合伙办实体、“扎堆”搞集群、组建行业协会,集中经营,集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当然,合伙实体的产权应清晰,分配要公开。民营企业多属小微企业,一下子做大不现实,可行的办法是组建产业集群,借助集群社会化协作、专业化分工的价值链,“轻松”越过行业门槛,降低商务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现今的市场竞争已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共生”,双赢多赢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永嘉人大多经营皮鞋、五金等小商品,门类相似,有竞争的一面,但他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和谐共处抱成团,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商会情有独钟,把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形成了无形的合作网。阜宁的阀门、风筒、开关柜、玻璃工艺品企业在内耗中吃了不少苦头,应该有所感悟,有所借鉴。

3.突出二次创业。客观地讲,阜宁的民营企业中,能在全省全国发言的还不多,二次创业势在必行。从产权归属层面上看,阜宁的民企产权明晰,可是不能流动,股权结构不合理,家族痕迹很深。家族管理有自身的优点,其超扁平结构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效益,这在企业初创阶段十分难得,也非常适用。但是,当企业资产规模、销售水平几何级数扩张时,创业者会不会重蹈所有失败民企的覆辙,成为企业前进的阻挠者甚至破坏者,就值得深思了。二次创业,一个重要的抓手,是实施品牌战略,培植区域“行业领袖”。名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产品,更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永嘉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拥有“报喜鸟”、“奥康”、“红蜻蜓”、“蜘蛛王”、“红黄蓝”、“伯特利”、“凯奇”、“杰豪”等众多中国驰名商标,所以永嘉的产品能在较短时间内喊响全国,这也是浙商的精明之处。阜宁已有“森源”、“志荣”等中国驰名商标,但数量不多,影响不大。更为严重的是,阜宁现有企业创牌热情不高,甚至把创建品牌与降低成本对立起来。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牌主体,没有品牌的企业永远长不大。“企”字始于人又止于人,人生因理想而美丽。阜宁亟需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行业领袖”。

三、法治经济呼唤法治政府

“法”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对民众来讲,“法无禁止皆可为”;对政府来讲,“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国际上通行自由企业制度,即企业具有自主经营决策权,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给予人们除特种行业外的自由开业权。“永嘉现象”的主要成因也在于一个“放”字,放手发展,放胆实干,放出了活力,放出了财富,放出了新天地。

法治政府就是有限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民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本质上是“守夜人”,职能就是为民众服务,不仅不能与民争利,还要让利于民,施利于民。永嘉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政府“保护神”和企业市场主体的角色责任明晰,市场机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永嘉的各项改革仍没停步,从2003年开始的“效能革命”就是一例。永嘉提出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硬发展,仅审批事项当年就削减50%以上。阜宁引进“工作效率也是基础设施”的理念,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削减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坚守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结、节假日预约服务、限时办结等“绿色通道”,全程帮助办理所有审批手续,打造“阜宁帮办”品牌。阜宁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及“负面清单”,在法律框架内制定了检查准入制、处罚申报制、收费扎口制,禁止任何形式的强行“代理”和“服务”,从制度上杜绝“三乱”行为,“创业阜宁,一路通行”正在成为现实。

“无为而治”本意是不妄为,而非不作为,政府应当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县及县以下都是农村,富民难,富裕农民更难。阜宁常年在外打工的劳动力约18万人,主要是农民。阜宁积极发挥城镇“三产母体、创业平台”的作用,加速新型城填化,向民间资本开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一切城建领域,同时突出服务业发展,为进城农民和城镇居民提供充足的创业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商、劳动、金融等部门自觉充当全民创业“孵化器”,通过免费创业培训,免费工商注册,给予贴息贷款,合力把打工者转化为老板,把农民转变为老板。

法治并不拒绝人文关怀。“世界变革自商人起”,企业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纤夫”,民营企业家是经济自主增长的“脊梁”,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理当受到珍视和尊重。政府应善待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性,体谅他们的困难,理解他们的困惑,在企业成功的时候为他们喝彩,当企业失利的时候给他们鼓劲,营造出“崇尚创业创新、鼓励成业成家、宽容失误失败”的时代风尚,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参考文献:

[1] 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7

[2] 李丁富.温州之迷.改革出版社,1997.9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4)(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民间资本发展环境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模式和风险防范研究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剖析中国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
临汾市民间资本的流向研究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防范
民间资本运行态势研究:以温州为例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
近代民族工业资本来源及其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