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

2015-05-30陈洁

南北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展示欣赏观察

陈洁

【摘    要】小学生对事物还没有形成固化的认识,更多的是自己的想象,所以小学生画画是在展现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充分发挥想象,用各种色彩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观察  欣赏  创作  展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91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当有限,画画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的重要方式,但小学生表达的形式又比较“独特”。首先小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世界上的事物,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其次小学生还未掌握画画的基本方法。这些原因造成小学的画作构图显得比较夸张,色彩的搭配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小学生的画作是非常抽象的,即使是美术老师也不能完全分辨画作所展现的景象,老师要正视这一客观现象,给予学生创作的自由。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绘画的方法和技巧来更加准确的描绘事物。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画作展现的是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事物,每一种物体都有显著的特点,只有对事物有一定的印象才有可能画出相应的图画。小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一切事物的原动力,但是小学生观察能力比较有限,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对物体的印象比较模糊,不能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形象。基于这一特点,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变化,有区别的培养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应以单个简单的物体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致形状和主要颜色,教会学生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提问,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对答案进行补充,甚至发表不同观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对于高年龄段的小学生,就要指导学生如何对单个物体进行更细致深入的观察,发现物体的典型特点,认识物体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形状的区别、色彩的差别以及大小比例。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静物展示,既便于教学演示,同时也利于学生理解。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欣赏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小学生的画作,这些图画的形状和色彩非常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小学生对这些图画有着浓烈的兴趣。每一幅画作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色彩鲜艳,有的构图比较有创意……即使是同一幅图画也会因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画作,课堂上鼓励学生喜欢不同类型的画作,消除学生的从众心理,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欣赏能力,并且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图画表达了什么样的事物,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除了教材中的图画,学生在平时还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画,而且小学生特别喜欢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以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卡通人物的图形,让学生谈谈人物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尽管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具备专业的欣赏能力,但是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从而增添生活的色彩,陶冶自己的性情。

三、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创作空间

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各种新事物,也有表现个人才能的强烈愿望,相较于其他学科,学习美术更加轻松,课堂学习的形式比较开放,尤其是美术课中绘画创作的环节不仅比较自由,而且还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因此美术学科中与绘画有关的课堂活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创作热情,适当多开展一些绘画类的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创作活动应和教材上的知识同步推进:首先,老师结合教材中的图画在黑板上快速地画一些简单的画作,演示构图的大致过程,同时介绍一些画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举一些适合学生作画的对象,给学生的创作带来一些启示,使学生迅速确定描绘的对象,从而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且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作出个性化的绘画作品,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要所区别,鼓励低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丰富的颜色来增加图画的美感;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注重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色彩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就绘画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的同时还要重视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创作环境。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每个学生的画作不仅作画的对象多种多样,而且构图的方式和色彩的搭配也完全不同。首先,老师应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构图和色彩搭配要有个性,勇于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课堂教学中要以画画的基本方法为教学重点。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创作,如设计黑板报、制作贺卡等,相关的方法既可以是老师教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获得。对于学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老师不应该干涉,倡导学生之间交流各自设计的主题,相互学习制作方法。老师要对学生作品的优点予以积极的肯定,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适当提一些改进的意见。

四、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竞争心理,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以证明自己比其他同学优秀,相关研究也表明,适当的表扬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满足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但是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要适度,既防止优秀的学生骄傲自满,也避免伤害其他同学的自信心。

首先,老师可以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多选几幅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一些意见,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就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讲解,让其他同学从中吸收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其次,对于没有评上优秀的学生要予以鼓励,委婉的指出画作中有待改善的地方,同时要善于发现每一幅学生作品的“亮点”,如色彩的搭配、线条流畅、构思独特等等。老师也可就某一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学习美术不像学习其他学科那样有学习压力,学习的过程不仅比较轻松,而且给每个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作为美术老师,应尽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充分互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提升学生个人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猜你喜欢

展示欣赏观察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也谈书法修习中的欣赏与创作
谈小学美术教学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