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35例临床观察

2015-05-30刘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

刘静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取恰当的中药方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冠心病;辨证治疗;中医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69-02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短、心悸、胸痛,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笔者对接诊的7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中醫辨证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 年5 月至2014 年1月我院接诊的 70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70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1±6.9)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1±2.4)年。观察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1±7.5)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1±3.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分型及标准[3]:①阴寒凝滞型:不能平躺,胸痛,心悸气短,重则喘息,四肢恶寒,面色苍白,多冷汗,舌苔淡白;此类患者有15例;②气虚血瘀型:气短,心痛,胸闷,偶有心悸者,舌苔白;此类患者有13例;③心气虚型:胸隐痛,倦怠乏力,心悸,动易出汗出及精神萎靡,舌质淡、舌苔薄;此类患者有13例;④心血瘀阻型:胸部刺痛,劳累加重,心慌气短,乏力寡言,体感倦怠,此类患者有11例;⑤痰浊壅阻型:心胸闷塞,痰多,呼吸不畅,肢体沉重,舌苔水滑;此类患者有18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北京永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83014,20mg×48片/盒),每次15mg,一天3次;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1276,10mg×100片/瓶),每次10mg,一天3次;口服阿司匹林(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931,50mg×100片/瓶),每天100mg,一天2次。在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0.5mg×100片),治疗时间均为4周,并督促患者健康饮食、戒除烟酒、注意适当休息,对生活节奏进行调整、保持适当体力活动。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证类型分成5种:①气虚血瘀型,治以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用药与剂量:丹参30g,生地10g,地龙12g,甘草6g,党参15g,红花6g,桃仁6g,赤芍12g,当归15g,黄芪30g。②阴寒凝滞型,治以辛温通阳、清痹祛寒。用药与剂量:茯苓15g,五味子6g,瓜蒌50g,枳壳6g,黄芪15g,干姜6g,附子6g,薤白15g,白术15g,桂枝15g。③痰浊壅阻型,治以阔胸化痰。用药与剂量:石菖蒲15g,枳实20g,川芎15g,胆南星5g,茯苓5g,半夏15g,丹参20g,全瓜蒌15g,当归15g,陈皮15g,蔻仁25g,葶苈子15g,炙甘草15g。④心血瘀阻型,治以疏脉镇痛、活血化瘀。用药与剂量:生地黄20g,当归15g,郁金15g,桃仁20g,牛膝20g,赤芍药20g,柴胡15g,丹参20g,五灵脂15g,桔梗15g,生蒲黄15g。⑤心气虚型,治以通阳止痛、补养心气。用药与剂量:党参25g,生地黄10g,桂枝10g,丹参25g,生姜15g,麻子仁15g,麦门冬25g,五味子25g,大枣5枚,阿胶20g,以黄酒作为药引。上述方剂均水煎后口服,2次/天,15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指标:治愈:患者不良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显效:患者不良症状显著减轻,心电图检查显示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不良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变;无效:患者不良症状没有好转,心电图检查无变化[4]。

不良反应:①乏力;②头晕目眩;③心悸;④气短;⑤胸闷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3 讨论

冠心病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虽简便快捷,但治疗后患者产生乏力、头晕、心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达不到的预期疗效[5]。本研究主要针对患者阴寒凝滞型、气虚血瘀型、心气虚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壅阻型等 5 种不同类型的冠心病症状进行分类治疗,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辨证治疗。本研究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6%,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为65.71%。由此可见,针对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在有效防治冠心病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实际具体的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熟悉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病理情况,有效地进行中医辨证治疗,降低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6]。本研究显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5%,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1%,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显著提高了冠心病治疗的有效率,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正确运用中医辨证法治疗冠心病患者,不仅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症状,提高冠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毛静远,牛子长,张伯礼.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2]李东涛,李洁,王剑,等. 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2(5):117-120.

[3]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等. 基于Delphi法的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专家调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12):1192-1196.

[4]贾永亮,黄芳艺,张时开,等.中成药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4):560-568.

[5]刘晓霞,杨静,韩如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8):2082-2084.

[6]毕颖斐,毛静远.冠心病中医病因层次分析模型的初步构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2):99-102.

(收稿日期:2015.07.20)

猜你喜欢

中医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