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

2015-05-30武昭阳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武昭阳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缺失是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文科类专业,技术实用性不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即大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要提高其可雇用性能力。文章从可雇用性理论界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提高可雇用性能力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寻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可雇用性能力的方法,提高其就业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可雇用性 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243-0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现“专业对口”就业的非常少,同时又缺少自主创业择业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雇用性能力缺失。提高就业能力,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刻不容缓。

一、可雇用性理论界定

可雇佣性理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盟建设知识社会的战略规划。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也被译为可雇用性技能或者可雇用性能力。目前,国外学者和一些权威机构对可雇佣性理论的界定有不同的视角。

英国学者认为,可雇佣性是一项可以使人获得就业机会、 维持就业状态和取得新就业机会的能力,同时,可雇用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的。英国行业联盟基于个人素质视角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人能够满足雇主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需要,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推动个人发挥潜能,实现工作目标。英国财政部,从个人技能的角度认为,可雇佣性是指要培养和开发雇员的技能、知识、技术用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能够保持就业。加拿大劳动力发展委员会,从外部环境的视角出发,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使得个人能获得有意义的工作的相关能力。

可雇用性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外,尤其是欧美都比较成熟,但在国内还很欠缺。可雇用性理论是一个广泛和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的研究,把可雇用性理论细化成可操作性指标,即可雇用性能力。国内研究者宋国学认为,“可雇佣性是指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和重新就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各种素质,涵盖了最初就业能力和未来胜任能力两大范畴。”而把这种能力细化到毕业生身上可以概括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理解,具有解决问题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个人品质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要具有搜寻工作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

198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进入到通过开办本科专业培养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历史发展阶段。迄今为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已有30余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遍布全国各大高校,除了本科外,不少高校也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蓬勃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也出现了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除了少数“211”等名牌院校的师范类本科生或者硕博研究生可以进入到教师队伍,还有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考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外,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都是非专业对口就业,且流动性较大。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许多,如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专业性质和就业前景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乏专业技能,工作岗位的可替代性强,使得一些企业不愿意招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有高校毕业人数增加,社会岗位少,导致社会竞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导致在竞争中失败。还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不相符,使得毕业生在竞争中缺少竞争力等等。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缺少竞争力,缺少可雇用性能力。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就业竞争力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个人品质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及搜寻工作的能力,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困境,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方向。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可雇用性能力的途径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可雇用性能力刻不容缓。从学校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可雇用性能力,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首先,通过课程改革,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对学科的理解。课程改革,既要改革教学内容,还要改革教学方法。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必须课门类较多,通常有: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伦理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治经济学,西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法学概论,逻辑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行政管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国际经济与政治,中共党史等等,师范类学校还针对这一学科开设教法课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多,涉及门类广,这就需要在设置上合理安排,基础课小班授课,重点突出,分年级高低,讲授不同门类,达到递进式学习。在形式上,要采用多种形式并存的授课方式,板书、多媒体教学相互配合,最重要的是增加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师范类院校还要增加教法实践的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科的认识,培养专业素养,培养专业人才。

其次,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社团要有选拨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竞争的概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能力。通过组织活动,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辩论赛、模拟职场等活动都能为学生成功进入职场提供帮助。

再次,通过思想教育活动,提升学生个人品质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等优秀的个人品质,同时,要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能眼高手低,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

最后,通过社会实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归根结底,理论还是要联系实际,解决就业问题,实践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合理安排实习与社会实践。师范类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去文化学校实习,锻炼讲课的能力。学校也要为学生安排定点学校实习,使他们提前熟悉讲台,要为学生提供支教的平台,既锻炼自身能力,又为贫困地区送去爱心。非师范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深入到企业当中,锻炼自己管理、沟通、协调、组织等能力。学校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活动,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政治素养高,逻辑思维能力强,经过培养锻炼一定会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彻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单凭学校来提高其可雇用性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可雇用性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政府还有企业等社会各界可以为毕业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可雇用性能力,使他们不仅拥有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更有维持就业状态,甚至是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能力。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JG2013010495)]

参考文献:

[1] 宋国学.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变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2)

[2] 佘双好,邢鹏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团委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