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建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2015-05-30李云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李云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点,从实训教学、校企融合等方面构建一个完全仿真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平台,是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 保险专业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242-02

一、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保险行业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保费收入等都得到了大幅增长。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保险公司从1980年的一家增加到2012年的165家。截至2013年8月,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7.9万亿元,净资产8441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和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保险业务除了保险营销之外,还囊括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展业、承保、客户服务、理赔、勘察定损等相关保险业务。但目前多数的高职院校将保险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保险营销与展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狭窄造成课程设置相对较为狭窄,无法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保险教学与实训基地整体化建设融合保险业最新发展趋势,重点考虑院校现阶段对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对实训教学的需求,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点,从教学体系、实训教学、校企融合三方面全面满足对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一个完全仿真的保险业务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完全掌握保险业务的基本技能,便于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更具备竞争力。

保险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保险业务流程为基础,满足岗位专业需求为目的,建设保险专业展业、承保、理赔三大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机业务的拓展。实训教学上,采用丰富的案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仿真环境下进行分析教学,强化实训室的实训效果,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扩大实训室的效应。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据,最终建设为集实训、教学、培训、交流、校企合作与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保险综合校内实训基地。

(一)校企融合,深度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除了用于教学之外,还可以开拓对外应用,充分利用实训室,借助高端金融综合实训室平台,学院可以举办竞赛、论坛、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强化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此外,依托实训室优质资源,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院校的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校企之间项目合作,变“消耗型”实训室为“经营型”实训室,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学校在自有资源基础上,开展运作与活动,进一步拓宽实训室的对外应用。

(二)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在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打造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会真实的职业场景。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导向案例情景步骤,还原工作操作程序,使得每个环节活灵活现,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可以使得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能够通俗易学,自觉地进入该实训情景中,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和任务。

(三)模块设计,展业承保理赔

教学平台采用保险展业、保险承保与保险理赔三模块进行设计,结合工作坏境模拟与教学软件,对保险公司九大岗位(业务员、单证管理员、出单员、承保员、接报案专员、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财务专业)进行实务教学,并重点突出机动车辆险理赔相关事宜,打造实训教学于—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四)互联网保险,融合行业新变化

与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托,以客户需求和经济情况为出发点,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计划书。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并将改写保险原有格局。

(五)课程多样,复合型人才培养

保险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特别对于机动车辆险所需的理赔人员的培养,在实训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人才专业知识复合性的需求,设置大量与汽车相关的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程,譬如《汽车事故查勘定损技术》,同时在实训室设计了可拆卸的汽车教具,用于车险相关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六)项目实训,多层次专业实训

基于保险展业营销、保险承保模拟和保险理赔模拟三大教学平台,院校老师以项目形式展开交互式教学。项目教学以专业岗位流程或案例涉及作业标准流程为基础,在高仿真的工作情景中通过仿真动画、语言讲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导入以及软件实操的方式展开教学,将零散的业务知识整合为案例项目,培养学生的保险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项目完成能力。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从实训基地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而言,实训基地除了实训教学平台之外,更能向行业进行拓展,展示实训基地的影响力,扩大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从学校品牌提升建设、资格认证培训和实习就业推荐三方面对实训基地的行业拓展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会议论坛举办

保险实训基地建成之后,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利用实训基地平台,举办小型会议,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邀请保险行业精英、保险监管委员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专家,举办区级、省级或者区域级的研讨会议,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品牌形象。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联合有优势的企业不定期举办论坛,邀请同类同专业院校专家,共同就会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举办与会议配套的活动,如相关培训及其他个性化活动,为专家学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拓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平台。

(二)赛事推动

竞技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输出的一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参与欲。学校可在不同的学期,联合保险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举办综合业务竞赛,从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水平。同企业联合举办竞赛,在学术竞赛中,学生可以从企业提供的数据库与实证研究类的讲座和培训中,了解行业动向,与行业专家近距离学习和接触。(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42页)

(三)资格认证培训

校内实训基地建好后,联合学校、企业、行业,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保险培训基地,进行师资培训、行业培训、专业资格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1.师资培训。校内实训基地联合保险企业以专业培训班、外出考察团、主题沙龙、讲座、论坛、峰会等多种形式提供师资培训,以提升师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既能从事实践教学,又能具备前沿性科学教学理念和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师资队伍,以实际行动和成果,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新路。

2.行业培训。校内保险实训基地除了承担学校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对应届毕业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和承接相应的行业培训课程,辅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岗位以及岗位素质,帮助当地的企业完善企业内部培训,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专业资格培训。随着保险公司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以及对于员工专业资格的要求,院校除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之外,还可以对保险企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进行专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包括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机动车辆保险理赔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国家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一、二、三级)等。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点睛、章节知识点测试、标准化模拟考试等手段,为行业培训符合政策要求、满足保险需求的高品质的优秀从业人才。

4.实习就业推荐。学校可同保险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利用企业在教育服务与金融行业领域内积累的丰富资源和经验,借助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广泛业界联系,或借助外界劳务机构,主动为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向企业推荐就业,降低学生就业成本的同时,提高学校的专业就业率,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4052]

参考文献:

[1] 冯巧玲.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2] 刘晓晖.基于深化校企合作的高职高专保险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18)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